分享

医门凿眼 之 外科病案两则

 杉木轩 2018-03-30

医门凿眼 之外科病案


一 上石疽
袁某,男,48岁。于2009年2月觉右侧大牙时常疼痛,定位不准。

诊为尖根炎,行抗炎治疗,时而好转。后见第二磨牙有龋洞,以为此为患,牙医既拔除。


后一月觉咽部不适,吞咽有碍,医见右侧咽部微肿不红,以为咽喉炎又行抗炎治疗,不效。因患者和我是朋友关系,遂来求诊。


见右侧耳下颈项间微肿,按之微硬而疼, 觉有肿块,怀疑有肿瘤,建议检查。CT片报告为腮腺混合瘤,穿刺病检为良性。医院建议手术切除,病者不愿,又请服中药。


此患者因与父不和,长期心情压抑, 性格低调,断为肝郁化火,灼津为痰,结于肝经之络,日久结聚而发为上石疽。


诊脉弦数,舌红苔薄,拟化痰软坚,清泻相火。处:
夏枯草30克、连翘20克、大贝15克、牡蛎30克、

玄参2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

黄芩10克、柴胡10克、甘草10克,日一剂内服。

又与青黛、元明粉、月石、五倍子合研细末,布膏药上外贴,二日一换。

服至周余,既觉肿块变软,守方续服十日余。


因患者是公务员,加之周围同事闲言,既入襄樊中心医院手术治疗。术中因肿块较大不便切除,锯开下颌骨完成手术,钢板固定,病检仍为良性肿瘤,月余出院。


出院后渐觉身体状况日下,患侧面神经麻痹而口歪 眼斜,于六月再次入院治疗,传言为恶性肿瘤,冬月病逝。



二  牙槽风
苏某,男,05年案。

左下牙龈常发炎,曾几度化脓切开引流,后下颌骨处生一小肿块,逐渐肿大,出头后塞黄纱条,月余收口,不料后来经常肿起,破溃流稀脓,用 生肌收口药即愈,反复发作,病史二年余。


来诊时见左腮有一绿豆大溃口,探针探及骨质,约一公分深。嘱拍片检查、X光片报告称下颌骨骨髓炎。


此牙痈失治,邪 毒内陷,侵及牙槽骨,是为牙槽风。


问怕疼否,曰不怕。


用白降丹分许夹半公分宽皮纸中做成药捻,塞入窦道,膏药盖定。

是夜疼痛剧烈,不得入眠,踱步于院中, 日中疼稍减。

越三日,取出药捻,见上尽是黄稠脓液,溃口已有黄豆大小了。

再用黄升丹滚药捻上插入,二日一换,原如围棋子大肿块渐消。


后以生肌散收口,半月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