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表现种种

 袁占舵 2018-03-30

不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表现种种

盛气凌人。遇到事情以师长自居,对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严厉训斥,横加指责,摆出一幅唯我独尊,不可违抗,永远正确的姿势,语气生硬,字里行间贯穿“必须”、“立即”等强制要求。这种情况,学生不免有对立情绪,或冲撞顶牛,或口服心不服,产生不可名状的逆返心理,甚至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千篇一律。任何事情总有它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侧面,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不同的个性,因此在处理时,如果采用一种模式、一种思路去对待,往往会适得其反。

  危言耸听。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要言过其实,夸大其辞,故意吓唬,这样会使学生恐慌感增加,心理压力增大。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因而招致学生反感,教师的威信大大降低,长期下去,师生间的隔膜也会加深,最终使自己的教育失去应有的作用。

  事无巨细。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学生的很多问题不能都去过问、处理,做到面面俱到。有些班主任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分主次、轻重、急缓,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只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学生会缺乏独立人格,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

  陈帐新算。大多学生,害怕老师算陈帐,而在实际工作中,恰恰有的班主任做工作不细致,无耐心,遇河则扯动荷花带动藕,甚至恶语相加,使得学生心灰意冷,感到暗无天日,于是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使应有的教育半途夭折。

  避重就轻。有些班主任处理学生问题时简单从事,一味地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拐弯抹角、丢重拣轻,结果如同隔靴搔痒,使得学生不痛不痒,渐渐养成一种惰性,以至于发生问题后出现麻木不仁,有无所谓的态度。

  家访告状。与家庭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是家校结合处理问题的一种好方法。但是不能一遇到问题,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向家长告状,次数多了同样也会引起家长的反感,认为教师教育无方,严重还会影响学校与家庭的关系。

  有始无终。不少班主任洞察力强,处理问题比较得体得法,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教育转化也有明显的作用。但由于忙于工作,对学生处理后,缺少回访教育,跟踪检查、落实措施,把处理与改正“挂空”起来,教育的影响就被淡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