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是“文明带给人类的恩惠”。在消炎镇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均展现其强大的作用。因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减少男性和65岁以上的女性的缺血性心脏病以及脑卒中的双重效果。 但是阿司匹林也有副作用,血药浓度愈高,副作用愈明显。主要是皮肤黏膜、胃肠道的出血,最严重是颅内出血,这会使神经外科手术的风险大幅增加。血栓弹力图的出现,弥补了在阿司匹林应用后,血小板功能监测方面的空白;同时也为神经外科手术病人,尤其是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起到了很好的用药指导作用。 患者曹某,女,65岁,以头痛2天,意识不清1天之主诉入院。既往有房颤病史10年,血小板减少症1年,未正规治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入院查体:浅昏迷状态,偶尔可睁眼,右侧肢体可无意识活动,病理反射未引出,左侧肢体肌力2级,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头颅CT扫描提示:右额叶脑出血,量约70ml,陈旧性脑梗塞。化验血常规:白细胞5.69×10^9/L,红细胞2.95×10^12/L,血小板26×10^9/L,凝血四项:INR1.05,凝血酶原时间13.5s,部分凝血酶时间37s,纤维蛋白原2.55g/L,查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功能位39.1mm。经科主任刘展会主任医师,主管张西安副主任医师及全科医生讨论认为,该病人血小板计数很低,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血小板功能明显降低;开颅手术中止血非常困难,必须术前纠正,经过输注血小板5单位后,复查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功能升至56.8mm,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减低了颅内压,未出现再出血,病人逐渐恢复。 【知识点】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和凝状的坚固性,弹力度)的指标,因此影响血栓弹力图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红细胞的刚性、血凝的速度,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高低等。 血栓弹力图的适应症: 1. 术前术后各种凝血异常的筛查 2. 术前评估凝血全貌,判断出血风险。 3. 各种出血原因的鉴别诊断、指导成分输血。 4. 输血前原因判断,输血后效果评估。 5. 诊断手术期凝血功能紊乱,指导输血和用药。 6. 鉴别诊断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和继发性纤维蛋白原溶解亢进。 7. 监测各种促凝、抗纤或抗凝等药物的疗效,如华法令、比伐卢定、 诺其、戊糖、止血环酸等,指导正确使用。 8. 高凝状态诊断,评估血栓发生几率。 9. 使用各类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疗效判断,鉴别出血、再缺血原因,术前出血风险评估。 10.各种使用肝素的手术或治疗中,如CPB(体外循环)、器官移植、肾透、血透、各类介入、PCI等,药物效果、凝血状况及鱼精蛋白中和效果的评估。 11.使用低分子肝素抗栓治疗的疗效判断。 12.各类手术尤其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骨科、妇科、器官移植、CABG(冠脉搭桥术)、ECMO(体外膜肺氧合)、血管外科等术后的血栓发生的评估。 13.监测凝血因子不足。 14.血小板功能检测。 15.血友病的治疗。 16.急性创伤、烧伤、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评估。 17.各种溶栓治疗如尿激酶、链激酶、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监测。 18. 高血栓风险患者的体检。 本文转自西安市第九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