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疾病。高血压的病因至今尚未十分清楚,但长期精神紧张、缺少体力活动、遗传因素、肥胖、食盐过多者,发病率偏高。可分为缓进型高血压和急进型高血压。 缓进型高血压: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故又称良性高血压。大多数高血压病属于这一类型。早期仅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过度劳累之后出现暂时和轻度的血压升高,去除原因或休息后可以恢复正常。发作时可出现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胸闷、乏力、心悸等症状。长期的高血压易并发心、脑、肾的损害。 急进型高血压病:临床表现基本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相似,但各种症状更为明显。具有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明显,肾功能恶化快的特点。亦称恶性高血压。患者常于数月至1~2年内出现严重的心、脑、肾损害。最后常因尿毒症死亡。 高血压的各种合并症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虽无根治高血压的药物,但长期降压治疗可推迟动脉硬化,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高血压的治疗分非药物治疗、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非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减轻体重、限/制钠盐摄入,适当运动等措施。 (2)西医药治疗。 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开搏通(卡托普利),每次12.5~50毫克,每日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大。用量过大易引起副作用,包括皮疹、蛋白尿、白细胞减少偶可影响肾功能。 ②钙拮抗剂:心痛定,每次10毫克,每日3次。主要是通过阻滞Ca++内流及细胞内的移动而影响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使外周阻力血管扩张而使血压下降。有尼群地平、尼卡的平、尼莫的平等。长效钙拮抗剂有络活喜。主要副作用有面红、头痛、心悸、下肢浮肿等。 ③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每次10~30毫克,每日3次。 ④利尿剂:双氢克尿塞,每次12.5~25毫克,每日2~3次。 ⑤周围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每次0.1~0.25毫克,每日2~3次。 3)中医药治疗。 ①肝阳上亢:头痛头晕,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尿黄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宜平肝潜阳。 方药:杜仲、天麻、山栀、茯苓、黄芩、寄生、益母草各10克,钩藤、牛膝各12克,生石决明、鸡血藤各30克。 ②痰浊中阻:头晕头重,胸闷心悸,恶心纳差,苔腻脉滑。 治宜祛痰化湿。 方药:半夏、天麻、陈皮、枳壳、茯苓、白术各10克,竹茹6克,钩藤、薏米各15克。 ③肝肾阴虚:耳鸣头晕,腰酸腿软,心悸气急,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治宜滋补肝肾。 方药:熟地20克,山萸肉、丹皮、泽泻、山药各10克,枸杞子、龟板各15克,炙甘草6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