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经验】麻黄应用于驱风湿止痹痛类方剂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18-03-30

散载在《金匮要略》“痉湿暍”篇有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在“中风历节篇”有乌头汤。《金匮要略》说“湿家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这就是麻黄加术汤的适应证。由于它的湿伤于肌表故不离麻桂之解表加术健脾以燥湿。《金匮要略》又说“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笔者应用本方治疗风湿型流行性感冒其症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微咳、少汗二、三日后突然两腿酸重不能着地行走舌苔白腻脉象濡数屡奏良效。这种病例较多发于梅雨季节可能与气候有关。治中风历节的乌头汤主要是以乌头硷的止痛麻黄散寒黄芪益气,甘草芍药缓和肌肉之挛急蜂蜜以制乌头之毒性。本方对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不得屈伸之症效果良好。

处理头之毒性除加蜜煎制外煎药时间要长达二小时以上亦可使毒性有所减轻在服药过程中如觉有唇麻或舌麻之感为中毒之预兆应停药观察。同时可煎服甘草、或姜汁或远志或黄芪或黑豆、或牛乳等以解毒。宋代严用和的蠲痹汤为取乌头汤之意而药物稍异且毒副反应较轻,为临床医家所赏用。然其止痛效应不及乌头汤之显著似可肯定。

综观上述麻黄所组成的诸方其作用于发表解热者,多配以桂枝、如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即是其例。但这些方剂属辛温性解表剂。另一类如大青龙汤、桂枝二越一汤出有麻桂之辛温而佐人石膏,将辛温性调节而成为官凉性解表剂。以麻黄作用于止咳平喘者,大致可分二类为辛温性止咳平喘剂以麻黄配合下姜细辛,五味子,半夏,如小行龙汤、厚朴麻黄汤即是其例。二为辛润性止咳平喘剂以麻贵配合否仁、石膏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文蛤汤即是其例。以麻黄作用于宣肺消肿者,多配以石膏,加生姜,大枣和比草,如越婢汤即是其例。以麻黄作用于驱风湿止痹痛者多配以乌头或附子如乌头汤即是其例。由此可见、麻黄因配伍约物之不同其作用亦随着而起改变这是中药方剂之特点值得重视。但麻黄毕竟是具有外散之性能对气虚或们高血压者用之宜慎。关于麻黄之用量,古人原书,如麻黄汤之麻黄用量为三两,如大青龙汤之麻黄用量为六两大小不,意义何在实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一般来说,麻黄足属于轻可去实作用类的药物对其用量不宜过大亦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