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负债荒”,缺钱!

 三叔收藏 2018-03-30

近日,监管机构公布了商业银行2017年总负债增速,数据显示,银行2017年负债增速只有8%,而2016年银行负债增速高达17%,相比之下,2017年增速降低了一半左右。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商业银行缺钱,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如果要维持原有规模非常有压力,甚至需要收缩规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一场“负债荒”。

早在2013年的时候,也引发过银行负债荒,那么,2017年为何再一次引发银行负债荒呢?

银行为何缺钱?

这次银行“负债荒”的触发,一方面是由于2017年央行规定,将资产规模5000亿以上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的同行业存单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同行业负债考核。

这意味着同业负债口径改变了,原口径是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三项的总和;新口径是在原口径的基础上,再加上1年以内到期的同业存单后的数额。

如此一来,同业存单作为银行扩充负债的利器,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该政策直接限制了超标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空间,在存款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进一步影响总负债的增速。如果负债规模受限,资金来源受阻,也会抑制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

另外一方面,在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央行为实现降杠杆的目的,保持银行间资金利率处在相对高位。但这样一来,理财和货币基金吸引力大增,无疑从银行的个人存款中分走了一杯羹。

2017年4季度以来,规模前20大货币基金收益率基本都在4.0%以上,而目前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1.5%,显然货币基金相比存款吸引力要高。

此外,货币基金的规模由年初的4.33万亿元,上升至6.68万亿元,余额宝的总规模也已经由年初的8000亿元出头实现翻倍。大量存款脱媒后转变为同业负债,银行的负债成本从活期的0.35%至少提升至4.5%以上,使得一般性存款增长乏力。

商业银行怎样应对负债荒?

银行作为金融的风向标,面对负债荒这样的局面,相应对策还是有的。

一方面银行可以发行结构化存款,发行结构化存款简单来讲,就是把部分资金投向衍生产品,从而获取比存款更高收益的存款产品,例如黄金、股票。

从数据上来看,2016年银行结构化存款新增只有1200亿,2017年银行结构化存款新增1.79万亿,今年前2个月已暴增1.41万亿。

另外一方面,虽然央行将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来抑制银行扩张的动力,但实际上,大银行正通过同业存单来重新扩充自身的负债。因为央行有规定,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的银行,其同业负债和同业存单占总负债的比率不能超过1/3。对于大的商业银行来说,同业负债和同业存单占总负债的比率远远低于红线水平,所以有充足的空间去提升同业负债。

2017年下半年,国有大行的同业存单月发行量大约在430亿的水平,但今年1月和2月的发行规模达到1200亿和630亿,3月前20日发行量更是达到1600亿元,创出新高。

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在资产报表调整的这个时刻,可能表面数据看上去会相对矛盾,但实际情况还不会有那么糟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