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巢湖:尖山寺与唐莲白

 张勰 2018-03-30
魅力巢湖:尖山寺与唐莲白



在巢湖市柘皋古镇西约二十华里的庙岗乡,有个山村叫尖山寺村。我就出生在这个山青水秀的小村落里。在我们村的最西边,与隔壁的肥东县以山为界。往西南,全是连绵的小山,其中离我们最近的,海拔不过2-300百米,我们称之为尖山。山脚下,有两片四季常青的竹林。竹林掩映下,有几间青砖小瓦房。面朝东的一进三间是正房,里面有几尊泥塑的佛像。中间的门上有“尖山寺”几个大字。这就是尖山寺了。



 到底是村由寺来,还是寺由村出,小时候的我是弄不明白的。据村里的老人说,尖山寺由来已久。现在考察地方志才发现,这座寺庙确实几经推倒和重修,有着深重而耐人寻味的历史。所以,我们的村名大概是借了寺的名字吧。


 

幼年时候,只记得寺里有一个已经分不出性别的老人在那里,守着古佛青灯。后来听我妈说,她是个尼姑,叫“唐念白”。最近在某位乡贤的回忆文章里,才发现这位老尼姑的法号是“莲白”,可见我当年真是“念白”了,而且这么多年一直在念白,真是对不住她。同样是一个人,在“念白”与“莲白”之间,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大多数时间,她也跟我们的父母一样,劳作在寺前寺后的土地上。但是每天清晨和傍晚时分,会有悠扬的佛乐和敲木鱼的声音从寺庙里传来。那是唐念白(我还是习惯用这个念白的名字)在念经打坐。每当这时候,回望尖山,山顶上总是笼罩着千丝万缕的金光,那是夕阳挂在尖山上的辉煌瞬间。

 

但是,当年唐念白给我们小孩子的印象带着几分畏惧的。不仅仅因为年老,还因为那一身与众不同的灰色长衫和尼帽。跟一般慢条斯理的僧尼形象不同,熟悉了的唐主持是非常健谈的。我有次听到她跟我妈及几个村妇聊天,说到动情处吐沫横飞,甚至有几分咬牙切齿的感觉。断断续续听人说,她曾经是一位国民党军人的老婆,后来不知道她男人是去了台湾还是战死了,她就一个人跑到这里,筹集资金盖了几间瓦房,自任主持。竹叶婆娑下,只有她一个人独来独往。如今回想起来,那份远离尘世的静谧下,埋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泪水。



寺庙是我们村人的聚集地,尤其到了过年的时候。附近的善男信女,包括闲下来的乡民都爱到这里走走转转。来的人多了,也就容易找到对应的玩伴。老人找老人,小人找小人玩,各得其所,不亦乐乎。有喜欢吃素或跟主持关系不错的人还会留下来喝茶吃素斋。茶是她自己在竹林南边种的,菜是东边菜地里收的。倒都是现成且绿色环保的好东西。只是当时的人们并无绿色这个概念。只为了凑一热闹。

 

待我稍大就离开了家乡,所以唐念白是什么时候圆寂的并不十分记得。只听我父亲说,她是坐化的,所以乡人用一个半大的水缸安葬了她。这在孤陋寡闻的乡村里,也算是特立独行的轶事了吧。她在寺里的后期,其实收了个干女儿,依稀记得叫“火芝”。(也是听音得来,怕多有谬误)这个火芝是有家庭的,但是跟丈夫关系不好,分分合合,到最后还是随了她师傅。在唐念白圆寂以后,就接任了主持之位。


 

尖山寺原来只有几间房子,整体是个四合院。后面是唐念白念经打坐兼休息的禅房,也有一尊大点的佛像,左右各有若干大小不一的佛像。厨房在北面,南面就是围墙,墙外就是让我流连忘返、至今仍然梦萦魂牵的竹林。但凡超过指粗的竹子上,都被识了几个字的年轻人刻上了名字或古诗,包括我。曾经有位小学老师,砍回去做电视信号杆的竹子上,竟然是我十几年前刻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字随竹长,已经扩大了许多倍。一时谓为奇谈。


 

寺的院内有一口老井,井边砖砌的花坛里栽着一株红梅。偶然想去偷摘一枝,却因惧怕唐念白而在墙外徘徊良久。寺外北面的山坳里也有一口老井,放牛娃们渴了就去那里,趴在井栏上用手就能捧到甘冽的井水。井边是一片茂密的油桐林。春天,白色的油桐花远看如云似雾,美不胜收。秋天,那一树圆滚滚的果子够不着又吃不得,着实谗人。

 

如今尖山寺已经盖起了三层主楼,流金溢彩的飞檐翘角,取代了破败的青砖黑瓦。原来的老主持也已经更迭了好几代。虽然香火日盛一日,远近驰名,不过于我来说,却只有陌生和距离。近年回老家,也曾转去那里,不过连新楼的门都没踏进,仍然在老院子里流连。那分立南北的两片竹林,只剩下了南边的一片,好在它们依然郁郁葱葱。只多了院墙下一树匍匐在地上的、尚未成熟的无花果。


 

喜欢回忆就说明老之将至。无论我怎么抗拒,也无法否认这些日渐明晰的初老症。越来越多的回忆像老电影一样在我的脑中回放,让人唏嘘。那些过去不被重视的东西在将要遗失的时候,才被我们一一记起而又无力挽回。这才明白,它们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生命里,无法剥离。


文/梁清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