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崖山之战——古典中华文明之殇

 半梦书斋 2018-03-30

但凡对中国文明史有所涉猎的人士,在纵览古今之后,心中总会有个感觉:中国古代的繁荣昌盛、强势与近现代的衰弱、没落反差太大,不能以一句“发展慢了、被别人赶上了”作为解释和借口。进一步来说,古今的经济文化特质是不一致的,如同不是 同一种文明传承!在仔细研究、分析之后,无不把目光转向了一个历史事件——崖山之战!以宋末崖山海战为界,中华文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

崖山之战——古典中华文明之殇

崖山之前,以汉唐的昌盛为代表,以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兼容道家和佛家的古典儒士为文化主体,百家学说共融一炉,构建了一种中华文明的“人格”: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自信、开放、宽容,军事上、民风上的强势、血性和不屈、不弃;政治上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科技、科举与世族相结合的成熟的官僚体制,社会秩序和谐、有效,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受权利的制约,反而成为其助力。中华文明的主体上开出了汉赋、唐诗、宋词三朵文明之花!

崖山之战——古典中华文明之殇

崖山之前的中国,是文化、经济、社会书就的历史,不是政治、权势的记叙!

崖山之后,随着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数十万传承古中华气节的“士”的殒灭,中华文明遭受了沉重打击,发生了“基因突变”。古中华遗风不再,失去了团结与彪悍、热血和气节、自信和开放。铁骨朽,荣耀去。大中华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久居世界第一的局面化为泡影。中华民族从此在文化上和经济上步入落后、积弱、挨打的局面,迎来了奴化和耻辱,民族迷失了、保守了、锁国了。中华文明和国家政权不再一致,皇权真正的统治了经济、文化、科技、民心,统治了社会的一切。

崖山之战——古典中华文明之殇

而同时,新生的“儒”也多了“酸气”、“腐气”,没有了古儒的“士气”!失去了担当、锐气和骨气!甚至退出了文明的舞台,偏居书本的一角。

崖山之战——古典中华文明之殇

所以,大清数亿百姓,可以面对区区几只外军的入侵漠不关心、无动于衷,麻木苟且。所以,近代史上,伪军竟比敌人还要多。所以,有太多的媚外和移居国外、叛逃国外。

中华民族,到了反思的时候,重新认识真正的、完整的中华文明,复兴中华文明传承。寻回自我、自信和气节,培养新的文明之花,重铸我们的辉煌和骄傲!。

崖山精神,春秋大义,当永世流传、鼓舞后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