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蕈菌文化 | 工厂化典范——斑玉蕈

 东营菌物科学 2018-03-31

斑玉蕈

工厂化生产的典范

       斑玉蕈属于低温型变温结实性菌类,自然条件下多在秋末、初冬的多雨时节出菇。菌丝需要在较高温度里生长(20~27℃),但却对零下的低温有较强的抗逆性。子实体原基的产生需要在12~18℃中进行变温刺激,而后子实体的成长适宜温度是13~17℃。斑玉蕈对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如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有很强的分解能力,因此对现在广泛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原料,如棉子壳、玉米芯、阔叶木屑等,都有很强的适应性。另外,斑玉蕈的货架期较长,文献显示,在4℃下保存16天内的斑玉蕈鲜子实体,多个与保鲜相关的检测指标,如菇体结实度、失重率、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细胞破损指标)变化并不剧烈[1]。这些都是斑玉蕈能实现工厂化生产的先天优点。

       斑玉蕈工厂化栽培的工序主要由培养基制作、装瓶、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催蕾、长菇组成。工厂化生产特点是依赖多种操作设备使各栽培单元整齐划一;利用人工气候控制系统控制各批次栽培单元按规律进入各个生长阶段;洁净的生长繁育环境最大限度减少了病菌异物污染,也能从根本上杜绝了农残问题;最终获得稳产优产。

       广东省有数个实力雄厚的企业,已经实现了斑玉蕈的工厂化生产,日产数吨。当你来到这些斑玉蕈栽培生产基地时,便会看到栽培车间错落有致,车间外墙排布着各式水管通风管和空调设备,一种工业的感觉俨然而生。而当走进厂房时,却没有传统工业的重金属味道。在原料厂房的生产线上,一筐筐装满栽培塑料瓶的篮子,一个接一个地在轨道上穿梭于各个有专门功能的机械,来到生产线终点时,便可看到原来的空容器已经装满了培养料、下好了菌种,准备开始让菌丝生长了。一天跑完生产线的篮子可有上千筐之多,堆叠起来的栽培瓶如城墙,于是来到养菌丝的厂房时,就会有一种走进大型超市仓库中的感觉。而进入出菇车间(出菇房)时,便不再听到机器运行的噪响,换之阴凉潮湿的感觉扑面而来。这里也是需要高度洁净的区域,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出入菇房时从头到脚都穿着洁净的工作服套装。菇房内,每个角落的温度、水分、CO2和光照这四大要素都由人工环境系统严格地控制着,长满菌丝的瓶子一筐筐重新整齐排布在层架上,再过一段时间,鲜嫩诱人的小菇就陆续从瓶口冒出。由于环境条件控制均一,从远处看,就是一层又一层的菇,在推开菇房门准备采收那一刻,绝对有丰收的视觉冲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