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执业「个人险」来了!

 道2和 2018-03-31






深圳首推医师责任险

3 月 23 日,深圳在全国首次推出医师执业责任保险(简称「医责险」),获得首张医责险保单是深圳市中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赵江宁,保额为 400 万元。


与深圳一些公立医院(如港大深圳医院)购买的医疗责任险不同,此次推出的医师责任险是为医生个人的责任「埋单」,包括医院对医生「内部追责」的费用,理赔的主体不是医院,而是个人。


而在深圳,医师责任险则由医生根据个人情况自愿、自费购买。目前一共有 4 个方案可选。



而且医疗纠纷风险越高的科室,「执业范围调整因子」也越高。例如,产科、麻醉科、整形外科最高,为 2;中医、体检科医师、预防保健医师、公共卫生医师、 康复科医师、营养科医师的则最低,为 0.6;


注册多个专业的医师,则以最高系数为准。


「医师职称调整因子」方面,主任医师为 1.2,副主任医师为 1.1,主治医师为 1,住院医师为 0.9,助理医师为 0.8。


类似于机动车的保险,医师责任险在续保时也会对保费进行动态调整,如果该医生在上年度曾经出险,保费将会上涨,「出险」越多,保费越贵,对医生产生经济上的制约。


「这样的经济杠杆,也会迫使医生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医师长期出现医疗纠纷,那其自身的医疗水平也存在问题。」深圳的胃肠外科医生赵江宁表示,在大数据时代,频频「出险」的医生将无处隐藏。


根据深圳卫计委推出的「深圳医责险,你会购买吗?」的在线调查,65%(521 票)的读者选择「必须买,盼星星盼月亮就等它」;30%(241 票)的读者选择「要是医院出钱就购买」。调查结果显示,医师对于医责险的购买意愿和认可度都较强烈。


医师责任险为医生个人提供了「护身符」,在国家推动多点执业的大背景下,无疑将为医生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行医带来保障。(via 深圳市卫计委)




中国学者争议论文终被撤

近日根据 Retraction Watch 报道,Scientific Reports 在 3 月 20 日撤销了一篇中国学者的论文 Recombination spot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gapped k-mers 。


这篇论文此前遭到过杂志编辑部 19 位编辑集体辞职以示抗议,这一切源于杂志编辑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者 Michael Beer,指责论文作者 Bin Liu 涉嫌不当引用他的成果,并要求编辑部撤稿。然而当时,编辑部只发布了中方作者的更正声明以及致歉。于是就有了编辑部集体辞职一事。


对于上述结果,编辑部又组织一次重新调查,并认定此前处罚不当,同时对中国学者文章做出重新撤稿的决定。(via retractionwatch)




被夸大的「人类新器官」

近期,Scientific Reports 发表了文章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an Unrecognized Interstitium in Human Tissues(人类组织中一个未被发现的间隙的结构和分布)


研究人员用基于探针的共聚焦显微内镜观察了 13 例手术病人的肝外胆管和胰管。他们发现,在传统认为相对致密的、排列着胶原蛋白的黏膜下层中,存在着一种充满蛋白液体的网状间隙结构。


在这个间隙中,还有一些扁平的细胞排列在胶原蛋白一侧,但细胞的功能和影响。(具体内容请点击👉人类发现了「新的人体器官」!但你被忽悠了……


这则新闻在后来的传播中逐渐偏离了真相,诸多报道在标题中以「人类新器官」标示,但以目前的了解,一口咬定「学者发现了新的人体器官」,可能为时尚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