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中的“五谷”

 百城主人 2018-03-31

大多数的人,即便对《诗经》完全不了解,大概也能随口说上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或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作为我国第一部反映周代礼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诗歌总集,《诗经》这些一唱三叹的诗歌,蕴含了委婉悠长的深厚韵味,穿越时空界限,让我们得以窥见千年前或激荡的神爽飞动,或微妙的托物寓情。

它丰富的内容,不仅反映着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劳役,压迫与防抗,祭祀与宴会,还有天象、地貌,动物、植物。

对于“五谷”,故人流传下来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即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这两种说法的差别,只是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

这就让我们去生僻却又美妙的诗句之中,寻找“五谷”吧。

 古又名:稌


《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小雅·白华》: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梁稻。

稻的栽培历史至少有4000年,诗经中提到的稻,依据历年来各个注释家的意见,应为“秔稻”,即近称“粳稻”,米比较不粘,为米饭的主要来源。

《周颂·丰年》中的“稌”是稻的又称。

此外,有圆而粘的糯米稻,米白如霜粒,一般用来制作糕点果品,也刻用来酿酒。

由《诗经》来看,华南虽为水稻的主要产区,但最迟在《诗经》时代,黄河流域已经有栽培。

 古又名:稷;秬;秠。


《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小雅·黍苗》: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诗经》中有六首单举“黍”,而“黍稷”并举有九首,另有两首提到了秬和秛。

黍生长期短,耐旱耐瘠,最适合游牧民族及干旱地区栽培,是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后来发展成许多不同的品种,上提及的稷,秠,秬,都是不同的品种的黍类。

黍在《诗经》时代以前以及唐宋时代,都是中国人的主食。

孔子先食黍,以示黍为五谷之先。屈原投江而死,楚人以菰叶包裹黍饭祭祀,称之为“角黍”。

 古又名:来


《鄘风·桑中》: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大雅·生民》: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鲁颂·閟官》:。黍稷重穋,稙稺菽麦。

麦在《诗经》中出现共七首,“来”“牟”一起出现的有两首。

张揖《广雅》认为,“来”指的是小麦;“牟”指的是大麦。至于只言“麦”,可能并无大麦小麦之分。

 古又名:藿


《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藿。

《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

菽原先是指豆类的总称,专指大豆或者黄豆,直到汉代以后才改称为豆。

国人栽培大豆的历史悠久,栽培地区广大,从东北到西南,东南到西北,都有野生大豆的分布和栽培的记录。

古籍中记载的“戎菽”及“荏菽”均为大豆的古称。而大豆的叶子则称为“藿”,茎则称为“萁”,曹植的“煮豆燃豆萁”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了吧。

 古又名:苴


《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陈风·东门之枌》: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豳风·七月》: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大麻雌雄花异株,雄株称为“枲”,雌株则称为“苴”。部分雌雄株的时候,一般统称为“麻”。

大麻是古代最重要的植物纤维原料之一,但是当时粮食不足时,也采麻籽儿当作食物。不论《豳风·七月》的“九月叔苴”,或者《大雅·生民》中的“麻麦幪幪”,麻与五谷植物并提,可以得知当时也是食物之一。

大麻的花称为“麻蕡”,农历五六月开除细黄花成穗,随即结出果实,种籽可以提炼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