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陰陽》七

 正如来68 2018-03-31


慶才書灋

甲辛

       若(髟付);陰陽之道,圜之無端。陰陽之化,如影與形。影雖虛而形無可去,形唯一而影然若即。“故陰之質、無陽不宣。陽之气、無陰不功。”

       故陽動者,因圓以成象。陰靜者,基方而頪形。天著形以二十四气,气歸其根。地著體於一十二質,質分濁清。

       故‘日作,气歸胃以施化。夜息,气歸膽以施衛。是以病胃氣弱,病膽邪盛。胃氣者,動气也。膽氣者,静气也。故動之,衛在陽明。静之,衛在膽。其,胃氣虚也,則求營於脾,故使脾虚而人不力。其膽氣虚也,則求營於肝,故使人易怒,易感邪而少寐多驚’。

      “風迺時氣;客,二氣以相搏。性爲風君;作,過則内吹不已。恖爲火王;用,過則消乎血氣。”外邪時干,内邪從乎氣性;外者易息,而諸内者難已。

      “心爲營王,腦迺行主。腦,爲生臟而司腑運。膓,爲心之腦全乎生。”故齊爲雷霆之淵,患矯之師。故葆生者,其弗傷而气自正。

       胃者,受膽之气以運也。膽者,承胃之气而躍也。故物隨气而變,气因物而化。陰陽變化,孰知其極?

       是故,聖人著《陰陽》,而呈斯理。體變化論《眞意》,以知病。以《陰陽》,而知天下之始極。用《眞意》,以明萬物之生息。《上經》者,頪病也。《下經》者,治之道也。

       故知變,而知機。漸,臻諸玅境。明機已,比;自然之道樞。以此知彼,以陰知陽。以我而通天地,以彼而明五行;此(人大)觀之境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