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菜泰斗的1000万海参传奇……

 老周ljlj9w7mnv 2018-03-31

坂本隆一 rain 来自海抗说吃 03:38


“海参是一种特殊的海洋生物

整个夏季海参都在睡眠

直到秋后才会复苏活动”

海参本身没有任何味道,却一直是中餐里的高档食材,如今交通便捷、冰箱普及,想吃到各类活蹦乱跳海鲜都不是什么难事儿。话虽如此,但海参在平常人的饮食中依旧很少,医学上认为海参是极佳的补品。只因多数人不懂得如何制作海参,这也为海参遮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

海参是一种特殊的海洋生物,和大部分人类喜欢在盛夏活动不同,整个夏季海参都在休眠,直到秋后才会复苏活动。而通常秋冬活动的海洋生物,由于耐寒抗冻,其营养价值会更高。

在我国,食用海参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但是民间对海参的了解并不多。主要在于两点:其一,数量稀少,除了胶东半岛,其余地区对海参的了解程度不够,以至于根本不懂如何制作海参。其二,制作难度大,海参的泡发是制作海参最为关键的一步,很多人都很难掌握泡发干海参的几个步骤,海参本身的腥味又难以去除。所以通常想吃海参菜,最好下馆子品尝。

葱烧海参(由丰泽园现任总厨安万国制作)

“在北京  葱烧海参

这道菜做的最出名,

当属丰泽园饭庄”

这要是说起北京人吃的海参菜,那便是鲁菜——葱烧海参。鲁菜馆子中,将这道菜做的最出名的,当属老字号丰泽园,但是如果时间倒退88年,丰泽园还只是那会儿“八大楼”、“八大居”、“八大堂”、“八大春”的陪衬,那段时间,鲁菜饮食在京城达到巅峰。

说起丰泽园,不得不提到就是它的创始人栾学堂,作为烟台福山帮的代表,栾学堂本是新丰楼的一个堂主,因为做事精明,善于经营,熟知鲁菜烹饪技术。可是没多久就和自己的老板产生饭馆经营上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之对薪资待遇不满,便带走了20位师傅联合同德银号的姚泽圣等人,在珠市口的济南春饭庄原址,开办了丰泽园饭庄。

油焖大虾(由丰泽园现任总厨安万国制作)

丰泽园的名字来自中南海的丰泽园。菜肴丰饶,味道泽润,取意丰泽。为了和其他已经名声大噪的鲁菜馆有所区分,栾学堂另辟蹊径,专一经营济南菜,十年时间,丰泽园日渐鼎盛,天津、烟台、南京三地也修建了丰泽园。甚至在王府井大街上的“萃华楼”,幕后老板也是栾学堂本人。

但好景不长,当了老板的栾学堂和饭庄的堂头因利润分红不均,关系破裂,店里只剩一名济南菜厨师。为了丰泽园的长远发展,栾学堂不得不再高价聘请了几位胶东名厨坐镇。这一改变也让丰泽园因祸得福,从单一的济南菜到济南、胶东菜兼营,使得丰泽园再一次走向辉煌。

丰泽园饭店

新中国建国后,丰泽园收到了党和政府的格外器重,除了“文革”时期遭受重创,改名为“春风饭庄”,余下的时间里,丰泽园都在稳步发展,只是再也见不到昔日的繁荣景象。

“鲁菜泰斗

国宝级烹饪大师 

 王义均 中国海参王

从“蹭勺”做起”

说起丰泽园的葱烧海参,不得不提到便是鲁菜泰斗、国宝级烹饪大师——王义均。山东农村出身的王义均,为了躲避旱灾,被自己的九叔叔带去北京,后辗转几次进了丰泽园,拜师学艺。

可以预料,王义均的后厨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从“蹭勺”做起,一蹭就是八年,每天的任务就是把47个炒勺和汤勺刷的干干净净,对于个子矮小的王义均来说,虽然自己做的工作很基础,但是他还是很用心的去完成每一个细节,丰泽园掌勺的大师傅也都一一看在眼里。

王义均和牟常勋(左)、王世珍(右)合影

1954年,王义均正式拜当时的鲁菜大师牟常勋学习厨艺。牟常勋不仅是劳动模范,还曾在半年前,亲自给毛主席做过几道拿手菜。这些经历让王义均认定了自己厨艺之路上最好的伯乐。不仅如此,王义均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向王世珍、郑福祥两位师傅学习厨艺。由于勤奋、努力、悟性高,王义均深受三位大师喜爱,老师们都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倾囊相授。

1983年,北京举行了新中国首届全国烹饪大赛,已经是丰泽园厨师长的王义均,以一道葱烧海参夺得头魁,获得海参王的殊荣,一时间丰泽园的葱烧海参,名满京城,享誉全国。接下来的几年间,王义均多次出国交流厨艺,众多国际政要对王义均高超的厨艺赞不绝口。

“葱烧海参年销1400多万

新时代 铭记传统菜 

为传承所坚持

4  丰泽园的葱烧海参之所以出名,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干海参的涨发过程,二是海参酱汁儿的调制入味。“干海参的涨发需要足够的时间,涨发的核心在于海参的口感,并不能一味的追求出成率,1斤干参涨发到7斤左右就可以了。涨发的过程中需要去除内脏和沙嘴,让海参的腥味逐渐散去。海参汁儿的调制则是丰泽园的独家秘诀,酱油、冰糖、蚝油、红曲米、鲍鱼酱的比例,经过反复实验获取最佳味道而固定。”身为丰泽园现任总厨的安万国耐心说道。

百年老店丰泽园虽然风光不比昔日,可是一道葱烧海参依旧年销1400多万人民币,甚至每年都在上升。这也间接揭示了,一道葱烧海参凝聚了丰泽园鲁菜厨师的心血和结晶。“做菜一定要认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手艺无止境。”已经将近90岁的王义均老人虽然早就高徒遍地,广布京师,但内心里依然记得当初牟常勋老师对自己亲授技艺时的影子,王世珍老师教自己听声断火的耐心。现在,徒弟安万国,延续了几代丰泽园总厨对鲁菜、对葱烧海参不断进取的执着热情,也将这份认真和勤恳延续和传承。

如今葱烧海参早已不止是山东名菜,更是中华名菜。我们要记住的不仅仅是王老的葱烧海参,更应该铭记传统菜,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传承所坚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