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年头,谁没有点社交恐惧?”

 玖玖家政 2018-03-31



最近「隐蔽青年」这个词很热。它来自日本,主要形容那些逃避社交生活、不愿意参与人际互动、终日把自己封闭在家里看书上网打游戏的年轻人。据说,现在日本就有100万这样的「隐蔽青年」


我把这条新闻转发到办公室的微信群里,没想到大家都很有共鸣。


编辑木木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她开始害怕去认识新的朋友,也渐渐厌倦和认识的人寒暄,甚至讨厌参加各种饭局和聚会。微信好友有上千个,但经常聊天的却不超过十个。



什么是轻微的社交恐惧?根据大家的讨论,我试着总结了一些表现:


1、陌生人都觉得你很文静,熟人都觉得你是神经病。


2、完全不喜欢接电话。手机铃声响起就会莫名紧张,尤其是陌生电话,第一反应不是接听,而是等停了之后发消息给对方。连打人工客服电话都有压力,会提前在心里默默彩排一下。


3、手机从来不离身。独自呆在人群里,为了避免尴尬,总会时不时拿出手机摆弄一下,明明手机里什么都没有,但还是反复滑动,让自己有事做不那么尴尬,只有抱着手机看,才不会显得自己手足无措。


4、发个朋友圈都会在乎有多少人点赞评论。如果没有的话会很失落,然后马上删掉,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5、害怕一切需要发言、表现自己的活动。无论是上学时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还是工作后在公众场合发表讲话,都会特别抗拒,不想成为所有人的焦点。


6、网上浪得飞起,现实却安静如鸡。明明各种社交软件玩得贼6,嘚吧嘚吧的能从吃完晚饭聊到后半夜 ,但到了面对面就变得焦虑,要不停地找新话题才不会冷场,一不小心就会把天聊死,特别心累,每次分开,都松一口气。


7、逛街的时候,只要导购员过来搭话,就会想马上离开。虽然知道是她的工作,但会觉得特别不自在,只想安安静静逛个街。


8、路上碰到熟人会纠结半天要不要打招呼。打招呼怕对方没看到自己好尴尬,不打招呼对方看到了又很不好,最后内心挣扎一番默默绕路。黄小叉说,有次在路上看到高中同学走在她前面,她硬是在原地玩了会儿手机等他走远了再走,生怕被高中同学看到。


9、饭局上要敬酒时,简直尴尬到爆炸。每次和长辈们吃饭,被爸妈催着去给陈伯伯李叔叔王阿姨挨个儿敬酒、还要说祝福的话,都有种想逃走的冲动,宁愿磕头。


……


最扎心的是,经常会被别人误以为是“高冷、不好接近”,其实只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说实话,以上每一条,我 都 中


虽然说很多人都会有些轻微的社交恐惧,尤其是内向的人,但我依然被自己这样的性格深深困扰过。因为在中国式思维里,内向往往被默认为一种性格的缺憾。


就像大家都认为,小时候活泼开朗、大方表演才是「聪明机灵」,长大后会见机行事、痛快干杯才是「情商无敌」、「会来事儿」。就连在网络上搜索「内向」这个词,几乎全部都是关于怎么才能变得外向,变得“更好”。


于是,我也担心自己这样的性格会很吃亏,所以在大学时开始逼自己参加很多社团活动和聚会,逼自己去练习如何对外沟通、向外探索。


我被迫频繁和很多同学、老师、甚至是校长接触;被迫做很多公众讲话,演讲、学生代表发言、活动方案讲述;被迫出没于社交场合,组织部门聚会,出席各种座谈会……


与我接触过的人,都觉得我活跃且擅谈,但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每到结束独处时,我总会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累,就好像自己置身于一个漩涡,所有的精力都被吸了进去,半点不剩


逼自己做不喜欢的事,真的很痛苦。


后来,我认识了一位师姐,她是我非常羡慕的那种人,热情又自信,就像《Gossip Girl》里的上流社会交际女王Blair,出席任何社交场合都能闪闪发光见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话题可以聊,轻易就能获取所有人的喜欢。


直至深交,我才坦诚地与她聊起自己的普通和自卑,以及对她的羡慕。她很惊讶,为什么我会自卑,反而她一直都非常欣赏我做事靠谱又心思细腻,往往能注意到她没有注意的细节。


她说了一段话,直到现在依然记忆清晰、并且感激:性格哪里有好坏、对错之分呢,你才不需要活成另一个人,真实的你就很好。内向不是病,逼内向的人外向才是这个社会的病。



不喜欢社交就是无趣、情商低吗?其实不是的。


香港有一个明星,从小就性格内向,但是好人品、高情商在娱乐圈都是出类拔萃的。有一次在结束世界巡回演唱会后,他在庆功宴上给近一百位工作人员每人一份自己亲手挑选的礼物,而且,每一位工作人员,无论岗位是大是小,他都叫得出名字来。有两位同名的,他都能分得非常清楚,完全没有弄错。这个人,就是去世十几年依然能被大家铭记怀念的哥哥张国荣。


还有比尔盖茨、科比、周杰伦、罗永浩、Lady Gaga、Emma Watson……他们都是内向的人,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的人。


直到目前,主流社会依然对内向有着深深的偏见。其实内向的人精神世界都极其丰富,只不过不像外向的人能从社交中获取能量,我们往往需要更多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来休息,补充社交中耗费的精力事实上,内向和外向真的只是性格差异。


现在,我已经不再执着于一定要成为一个活络的人,知道怎样应对需要社交的场合、拥有够用的生存资本就好了。然后,回到自己喜欢的世界里——诚实地做自己。


说到底,人本质上都是孤独而孑然一身的,不是吗?


/


编辑:简尼 ;封面:©wxy-1102

音乐:Annabel Jones - Asking For A Fri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