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二诊语文考了苏轼这首婉约动人的诗,一起来赏析吧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4-01

昨天,成都2020届高三二诊语文考试结束,其中,诗歌鉴赏题考了苏轼的一首诗(是的,不是词)。诗歌及考察题目如下:

成都二诊语文考了苏轼这首婉约动人的诗,一起来赏析吧

原诗如下: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简译:

梦中逝去的春光还能追回来吗?我想用作诗吟句绊住夕阳的光辉。饮酒将罢我只想去睡觉,虽然花蜜已经熟了,黄蜂却懒得去采。芍药花和樱桃花都已凋谢了,我已经泯除机心,淡泊宁静,不把生死荣辱放在心上。我向你借《法界观》这本书,用其中的圆融无碍之说洗却人间一切烦恼。

这首诗写于苏轼人生中年时期,即公元1075年,当时苏东坡正在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任上,弟弟苏辙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写《送春》的时候,苏东坡已经将近四十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永远离开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东坡被迫离开朝廷,来到密州任地方官。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春事的感伤,对于宦海的沉浮,不执着于一时、心灰意懒的感伤。诗写得含蓄有味,别有深情。

密州是苏东坡的重要人生驿站。在这里他虽然也积极为地方办事情,勤政爱民,但是因为政治上的消沉,更多的时间用在与亲友交游、谈论禅宗与庄子,并写下了大量经典的诗词作品。所以,苏东坡的创作有所谓的密州时期。

成都二诊语文考了苏轼这首婉约动人的诗,一起来赏析吧

诗歌简析: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馀晖。苏东坡起句就用反问开始,感伤整个青春的虚度,青春已经无可返回地逝去了。青年时的政治理想都成为梦幻泡影,只有以诗句来安慰自己的内心。本句表达了作者惜春之情,对青春流逝的伤感,对仕途失意的伤怀,对时局与我相违的感喟,即使在当下,也能得到许多人的共鸣。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第二联用物我做比,来喻自己慵懒无力的生活状态,第一句是自己,第二句写黄蜂,都是在说诗人心灰意冷。我像一个喝醉的病人来到异乡作客,昏昏欲睡;而身边的黄蜂因为蜂蜜已经酿造好了,也懒得飞去采蜜。颔联上句写自己因为生病醉酒只想睡觉,下联写黄蜂采好蜜后也懒得飞行。先以赋的写法直陈自己,再用比的写法以蜜蜂的慵懒来类比自己,形象真切地写出了自己的心灰意懒。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第三联则是用景与我做比,一句写景一句写自己。芍药与樱桃都落在地上,我已经有了白头发,坐在禅榻上,淡泊宁静,泯除一切心机,完全忘记自己的失意。第二句也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题禅院》的“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飞”。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诗人的弟弟苏辙最近在看《法界观》这本佛家华严宗的书,而自己还没看过,想借来一读,希望能一下子洗去人间的万事万非。

苏轼调任密州知州第二年,修复了一座残破的楼台,起名“超然”。人生失意、精神苦闷使苏东坡的思想开始和佛家接近,想用佛家华严宗圆融无碍之说洗去人间一切烦恼,超然于万物。但是,这只是诗人的期望,苏东坡一生都没有逃过人间的烦恼。

苏轼作为豪放词无可争议的第一人,常以气势雄浑的语言来体现出不羁的英雄气概,然而豪放如苏轼,也有不少柔情细腻的佳作,这首诗就是典型代表。

附答案:

14.(5分)BC (B “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理解错误;C “形成了对比”

分析错误。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选三项及以上不给分)

15.(6分) (1)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恼、泯除机心的愿望。(2分)

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黄蜂之懒,间接写出自己的心灰意懒。(2分)

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花凋零,表明春色不再,表达伤春伤己之情。(2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