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隶书大家纵览

 浔庐山水 2018-04-01

清朝隶书的兴盛,大致有两条线,其一书法领域内的自醒自觉;其二书法领域外的推波助澜。

推波助澜的主要是文字训诂和典章制度的考据之学,一方面矫正明人清谈、从虚转而务实,一方面文字狱下的自保和沉潜。金石碑版的重视、发掘、拓本的流布,从文字考证而书法审美,遂助篆隶、碑学大兴。

领域内,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齐头并进。

一是向隶书寻求新的审美表达

明代中期开始,至明末清初傅山、王铎、八大山人、王时敏等都写隶书,虽称习汉碑,其实书风大类唐隶,但这股流风余韵,却在清代喷薄而出;

二是各时期代表性书家示范标榜

清初,郑簠

其时尚有朱彝尊、万经等人,直接取法汉碑,以古为师,取法对象以明万历出土的《曹全碑》为主,用笔或活泼纵肆,或沉稳苍厚,均富有古意。

嘉道间著名金石学者和书法家钱泳总结说:“国初有郑谷口始学汉碑,再从朱竹垞辈讨论之,而汉隶之学复兴。”

康乾,金农

其时尚有郑板桥、高凤翰等人。在取法汉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或总结、简练形成自己的风格,或将篆隶笔法、趣味引入行、楷,使其古拙浑厚,而在帖学外另张一军,别开生面。

乾嘉,邓石如

其时尚有丁敬、桂馥、黄易等人。此时金石学——碑学对书法临习、创作的影响更大。时人一致认定邓、桂直接秦、汉人的典范,是篆隶笔法的正宗,在严守汉隶笔法、结体的时候,也开始追求“写”而不是“摹”。

嘉道,伊秉绶

稍晚于邓石如,其时还有陈鸿寿。他们写隶书,已不斤斤于形似,而是在对汉隶笔法的掌握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改造、有意识的延伸,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面目,直入汉人之室、自书“汉碑”。

道宣,何绍基

其时尚有莫友芝杨沂孙等人。何绍基是清代篆隶、碑学集大成的书家,在对清初以来篆隶笔法进行总结后,不仅隶书在用笔、结体、用墨上守法出新,行草书也因篆隶技法的娴熟运用而炉火纯青、碑帖融合了。

三是篆隶书法理论的总结和阐扬

有意识地搜集、整理篆隶书论,大概始于清初万经,他著有《分隶偶存》,辑录汉代以来各书家书论中隶、分书的记述,对汉、唐隶书总结对比。

其后阮元著《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开始明确贬帖崇碑,标志者碑学理论的确立,助推了篆隶的兴盛。

包世臣《艺舟双揖》,总结北朝书法渊源来历,篆之圆劲满足是笔锋直行画中,分书之骏发满足是笔毫平铺纸上,北朝书法直接汉、魏,导源分、篆。

至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揖》则全崇北碑、贬南帖、唐碑,则矫枉过正了。

文化传鲜香,书法看读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