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途推荐】太湖石的讲解

 范范qr5n7nyi0s 2018-04-01

游玩华东,最使人心醉的就是江南的园林,几乎每一座的江南园林都有太湖石的存在。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是一种石灰岩,有水、旱两种,多窟窿和褶皱纹理,可造假山,点缀园林庭院等人文景观。古人云:错落复崔巍,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把我们引入这种千古名石营造的意境之中。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太湖流域不仅出产著名的四大玩石之首的太湖石,还出产一种更为稀有的石头--紫砂矿石,古人将其制作为紫砂茶壶,成为中国的四大国粹,在吴侬软语中,同音,将紫砂茶壶供在家中、把玩手里,实实在在的把握手中之福。通灵剔透的太湖石,宛转险怪势,形状各异,姿态万千,其色泽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在古代,太湖石就是身份、地位和文化的象征,据史载:五代后晋时就开始有人玩赏,到唐代开始特别盛行。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个酷爱收藏太湖石的人。他在府第归仁里和南郭的别墅收藏太湖石极其丰富,白居易称他休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可见其爱石之深。而发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纲指的就是太湖石,宋徽宗为了将江南的太湖石据为己有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倾国库所有从江南搜罗太湖石以至于引起了方腊农民起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著名太湖石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都是当年花石纲的遗物。千百年来,赏石、藏石仅是封建帝王将相、士大夫文人等有闲阶级的独霸娱乐。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提高,广大劳动人民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赏石、藏石、赏壶、藏壶已经成为群众性的日常文化活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个可喜的社会变化。 说到太湖石就不得不提到太湖,太湖古称震泽、又名笠泽具区,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全部属于江苏省管辖,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古代地质造地运动遗留下了丰富的石材。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而实际面积受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大大缩减,湖底潜出,因此石材料十分丰富。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即使其石使用便捷,由于环保而适当限制开采。太湖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石料,或单独摆设,或叠为假山。太湖石原产苏州洞庭山太湖边,由于长年水浪冲击,产生许多窝孔、穿孔、道孔,形状奇特竣削,自古受造园家青睐。太湖石有三种:白太湖石、青黑太湖石、青灰色太湖石。采石工人携带工具潜水取石,用大绳捆绑,吊上大船运往工地造园。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太湖石。太湖石,是一种包涵着历史文化的东东。中国古代就开发利用太湖石很早,太湖石为典型的传统供石,太湖石是早在1千多年前的唐朝闻名于世的,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审美特征。园林石是中华赏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自古以来,石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石头里面有文章,有故事,有历史.自盘古开天以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到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都是与石头有关的动人故事.有史料记载的赏石文化始于商。太湖园林石是中华赏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太湖石是皇家园林的布景石材,是园林石的一种.是大自然巧夺天工,自然形成玲珑剔透,奇形怪状的观赏石。太湖石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超凡脱俗,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中都有假山。用太湖石垒砌的假山,参差错落,峰峦相叠,涡洞相套,意境高远,韵味无穷。其代表作有假山王国之称的苏州狮子林和独步江南之誉的环秀山庄。环秀山庄的假山盘旋起伏,曲折蜿蜒,有峭壁、洞壑、涧谷、危道、悬崖、石室等,被誉为湖石假山之最。在苏州园林中,太湖石时而与芭蕉为伴,时而与绿水相映,时而藏于小院一角,时而又落落大方地站在路边,多少年来,石头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一种冰凉而没有生命的感觉,而在园林中,一尊尊的太湖石在绿树藤蔓的掩映下,仿佛都有了生命,它们好像是一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正翩翩起舞于园中各处,仿佛就要从草木丛中走出来与人共舞。  好的太湖石还能单独摆设成景,它们或模样俏丽可爱,或形象如人似物,为园林名胜增添了乐趣,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冠云峰瑞云峰玉玲珑便是它们中的佼佼者,并称为江南三大名石,其与今苏州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等园林内的假山湖石以及洛阳、开封、南京、北京等古都城内的假山湖石等都是产自苏州的太湖石。尤其是名列江南三大名石之首的冠云峰。冠云峰,传说是北宋末年朱湎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时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古人称石为云根,尤其太湖石形状、色质近似云彩,所以自古多以云来命名湖石名峰。冠云峰重有5吨,高达65米,高大奇伟,壁立当空,嵌空瘦挺,孤高磊落,浑然天成,瘦、皱、漏、透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如少女婷婷玉立、漫装丝裙清歌漫舞;呢指石头表面的肌肤花纹呈水波型的折皱;指石上有许多孔隙,雨水会顺着孔隙流出而不积存;指石头上有很多孔洞,玲珑剔透,就如江南的丝绸一样透风透气而不吸汗。然而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们将这些太湖石的外部特征升华为精神上的人文高度,赋予其对情感品质和自身修养的要求,从而引出清、丑、顽、拙的作人准则。者喻指做人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高雅逸;者喻指不顺官场黑路的世俗恶道;者污浊世事玩世不恭之意;喻指作人要难得糊涂。冠云峰前还有一泓池水浣云沼,每当夕阳西下,落日的光辉将冠云峰的身影投入清澈的水中,就象给它洗了一个澡而洗涤人世的尘埃、净化自身的心灵,整个冠云峰如少女出浴一般的迷人。石,由于它质地坚硬和外表不易发生变化的特质而被赋予了忠贞不喻的人格特征,自古为人类所崇拜。太湖石产于太湖。由于湖水荡涤,石质坚贞而色泽清白。这种坚贞和清白让在官场宦海中沉浮的士大夫文人从它的身上找到了精神寄托。尤其是太湖石阳刚的石质与阴柔的外形和谐于一体,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外圆内方处世道的生动典型。所以,自古从孔夫子仁者乐山开始,文人们爱石、友石、赏石,就是要通过与石的情感交流来表现自己坚贞和高洁的品德。  冠云峰那天成的多姿曲线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片富于想象的审美空间。因此,欣赏太湖石,就犹如品茶读画一般,让人在玩味的同时;意境凸出,美不胜收。也正因为太湖石如此具有审美价值,所以它常作为营造文人山水园的叠山素材之一被广泛布置于古典园林之中。苏州之所以多古典园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盛产太湖石。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能工巧匠恢复了太湖石的开采和加工,并涌现出大批擅叠假山的园林建筑技工。他们曾北上大庆,南下深圳,还带着家乡的太湖石产品远渡重洋,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建造中国古典式园林而大显身手,美国纽约的明轩、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山公园内都有他们用太湖石筑的假山。太湖石是一种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灰岩,乃太湖石骨,浪击波涤,年久孔穴自生。太湖石有的盘拗秀出,有的端严挺立,太湖石置于园林中,犹如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远近风物,咫尺千里。隐隐然有移天缩地之意,幽幽然得山水之真谛。  秀水给人以灵气,而山石则给人一种勇气。尤其是经受了几千年岁月风浪揉搓的太湖石,它优美、端庄、玲珑、剔透,它刚中带柔,流动的曲线让人想起水的波纹,但又柔中见刚,笔立似的身躯令人想起不可侵犯的勇士。园中的湖石还动中有静、静中见动,站在一峰峰湖石前,你能听到远古岁月苍凉的歌谣,听到太湖风浪拍击的涛声,这是几千年几万年才铸就的雕塑呵!  太湖石它是历史,是文章,是故事。大唐之前,它还是顽石一块。逢大唐盛世,始锋芒初露,千年来,吟之者无数。然石亦有志,集石之大成者,必先劳其筋骨,沥其心志。或生于悬崖峭壁,风沙侵蚀;或生于暗黑湖底,地火熔炼。又经千万年浪激波涤,雕得千窍百孔,玲珑万态,永不重复。更要如香山帮工匠再世伯乐,于万顷碧波中,慧眼相中。得识于巧匠之手,得势于园林之中。瘦、透、漏、皱,而不可再生,终冠天下群石之甲。辗转间,太湖石得以踏上进京之路。终成石之大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迅速扩大,大量人工环境的建成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已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人们热爱自然、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迫切要求,已成为一种生活新时尚,广泛采用太湖石等各种园林石点缀环境,营造以人为本,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休闲环境已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一个闪光点,因太湖石形状各异,千姿百态,作孤石能成景、砌筑能成山,给园林景致增添了无尽美感。自古至今,太湖石是园林中应用较多的石种之一。我国大江南北,今古园林,遗存下来的名石绝大多数是太湖石。太湖石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石之首,可谓古代之国石,今代之瑰宝。


----------杭州征途----------

查看历史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