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园林赏石,咫尺山水

 文心雕龙方 2017-11-04


园林观赏石,多数是指大中型的室外石,精品园林观赏石是最高层次的自然艺术品,赏石是反复消费而没有损耗。随着时间推移更能增值。奇石可以代代相传.子孙荣耀千年.分享千年。

中国园林叠山、置石(是以单块的石头置在园林中称之为置石)从我国古代到现在已经形成和发展成为我国造园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独具魅力的创造。
  取自然山石,巧用山石叠山置石,是自然山峦在园林、庭院中的模写,是对自然山川深入观察并加以传神刻画的艺术品,它的出现使中国园林从概念到形象都区别于任何外国园林体系。历史证明,它对国内外的园林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仍在呈扩大发展趋势。

  园林叠石、置石结构,以山水、石泉、植物、亭台、楼阁和谐配合,均以自然素质和人工素材巧妙组合。“园无石不秀”,是中国园林寸石生情之妙。它既寄托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追求,又蕴藏着对锦绣中华的赞美与热爱。

  近几十年来,我国在造园的过程中,园林叠石、置石的运用和配置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因而逐步发展到机关、院校、宾馆、展厅、街头绿地和居民小区。这对园林叠石置石的开发与利用起到了普及和提高的作用。就此而论,我国的石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它也将成为中国文明史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于中国人,赏石也是自我觉悟的表现。从人工秩序中逃遁、归复自然,是中国人赏石品石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恰如明代园艺家计成在说到造园的要旨便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冶》)就是说,一是以自然为最高范本,二是对人工秩序的规避。这两个要点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在师法自然原则下规避人工秩序。

园林虽是人工筑成,但因为其崇尚自然,即宛如天开,咫尺山水之间集合了多方胜景,它取材于自然,刻意缩小真实的自然环境,园林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分有合,浪漫不失自然本原;心境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在其中,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而又有着明显的求变理念!

△北京颐和园青芝岫

       此石位于颐和园乐寿堂前的庭院里,上有乾隆皇帝的题字:“青芝岫”,又被称为“败家石”。据说,此石是由明朝著名石痴米万钟发现于房山。为搬运这块大石,米万钟耗尽了财力,最后只好弃之良乡,并落得个“败家”的名号。很久之后,听说此石的乾隆,将其进颐和园,并为此破墙拆门,大费周章。

苏州留园冠云峰 

此太湖石高5.7米,重约5吨,为江南园林中湖石之最。传为宋徽宗花石纲遗物,后被明代疏浚河道时打捞发现。因石巅高耸,四展如冠,所以取名“冠云”。此石高大奇伟、壁立当空、嵌空瘦挺、孤高磊落,充分体现了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被公认为太湖石之最。

苏州留园岫云峰

       此石与冠云峰、瑞云峰并称“留园三峰”。原本与瑞云峰分别作为冠云峰东西两侧的陪衬,现瑞云峰已移入苏州十中内。此石因如峰峦入云,亦如乱云出岫,故名。

杭州西湖江南名石苑绉云峰

 此石为英石,关于它有这么一段故事。清时,浙江名士查伊璜(金庸之祖)和当时的广东提督吴六一为莫逆之交。吴早年贫寒,得查资助得以投军。吴欲厚报,查不受。后来在广东吴府花园内,查看到了这块奇石,十分赞赏,题名为“绉云峰”。查回乡后,吴令人将此石运至海宁查家,“涉江越岭,费逾千缗”。此故事在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大力将军》篇和金庸的《鹿鼎记》中均有描述,有兴趣的石友可以翻看。

苏州十中瑞云峰 

此石是一块太湖石,为宋徽宗“花石纲”遗物。据说是朱勔所采,上有“臣朱勔所进”四字。因靖康之乱而未进,并弃之于河滨。此石形若半月、多孔、玲珑多姿,高5.12米,宽3.25米,厚1.3米,涡洞相套,褶皱相叠,被誉为“妍巧甲于江南”。拥有此石不想不成为景点都难!

上海豫园玉玲珑

 此石为上海豫园的“镇园之宝”,与苏州瑞云峰、杭州绉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名峰。此石也是宋徽宗花石纲遗石,据说石上原镌刻有'玉华'两字,意为是石中精华。到了明代,玉玲珑辗转到了上海浦东三林塘储昱的南园中。储的女儿与潘家结亲,潘家在建造豫园时,特意把玉玲珑移来。传说,运送此石渡黄浦江时,江面突然起风,“舟石俱沉”。后潘家请人打捞上岸,同时又捞起另一块石头,就是现在玉玲珑的底座。

历史上钟爱太湖石的人颇多,《清异录》载: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酷爱收藏太湖石。白居易称他:“休息之时,与石为伍。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可见其爱石之深。宋徽宗玩太湖石,最后丢了皇位和江山,这可能是历史上玩石代价最大的一个人。古代的文人雅士,还归纳出了赏石四法——瘦、漏、透、皱。




日本枯山水的置石,审美价值并不大

 

与赏石(园林置石或是案几供石)相类而又不同的是假山。假山之实虽然在汉代就有了,但其名却迟至唐代才出现。朱教授当代著名美学家新作《顽石的风流》认为,假山名称与佛教(禅宗)有关。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作者比较了一下日本的枯山水和中国的假山这两个相似却又不同的话题:“枯山水是日本庭院的代表,假山是中国园林的核心。二者都有一个思想源头,都来自禅宗。”日本的枯山水,始于600年前的室町时代,其实是无水之庭。也许是作为岛国子民,看的海水太多而产生厌倦了。枯山水以沙代水,是一种沙和石相结合的艺术,一般是平地铺上白沙,将其耙理成道道波痕,再以几方“组石”来象征山岛,庭院中不见其他草木,而且只可远观、不能行走。中国的假山,则是土与石相结合的艺术(有土假山、土石假山和全石假山之别,以后两者为典型),有的是取法山水画理,有的完全是师法自然真山的造型和肌理——其中最著名的是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环秀山庄湖石假山,不但可以远观,而且可以居,可以游。其实,假山不假,只不过是真山的浓缩版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