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黄几复 | 小学生必背诗词No.90

 山乡老人与海 2018-04-02

寄黄几复 来自马上领课程 07:13

▲点击上方绿色小喇叭即可收听音频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  注释  <>



(1) 黄几复:即黄介,字几复,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

(2)“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3)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4)蕲(qí):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  译文 <>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  作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编》。



>>  赏析  


诗的首联写“我住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又各缀一“海”字, 相隔之辽远,海天茫茫可见一斑,再加上“鸿雁传书谢不能”,就连大雁也飞不到要寄信的地方,更加突出了距离之远,进而表现出热切的思念之情。


颔联是千古名句,并且在当时就很有名。这一联在遣词上并无奇词,字字常见,词词寻常,造句后却 给人以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这是其最成功的地方。回想起方面“桃李春风”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诗人仅简单的用“一杯酒”便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虽然只是“一杯酒”,但相聚时的良辰美景足以生动地表现出来。接下来,诗人用“江湖”、“夜雨”、“十年灯”这七个字,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作了动人的抒写,可以想象一下,两个朋友各自飘泊大江南北,每逢夜雨独对孤灯的时候都会互相思念, 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 年。而颔联中对句的“哀情”与出句的“乐景”相对照,更加深了思想感情的表达效果。


颈联,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这两句,也是相互对 照的。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 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 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 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顾及个人的安乐窝。当然,这里所说的治病并不是真的治病,而是治理政事, 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 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这是对他境遇的一种隐晦的描写。


到了尾联,诗人想到“读书头已 白”,还只在海滨作一 他“读书头已 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其读书声是否还像从前那样响亮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 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了。


>>  故事  <>


黄庭坚是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就是苏轼门下的弟子,虽然拜在苏轼门下,但在当时,他是和苏轼齐名的大文豪。除了文学,黄庭坚更是一位书法家。


幼年黄庭坚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千里之才。


有一天,李常又来到黄庭坚家,见黄庭坚正伏案攻读,便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进书房时,李常见院内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吟顶真上联道: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


见舅父又来考试,黄庭坚非常高兴,才思益发敏捷。他从手中握的那管毛笔得到启发,立即答对出下联: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李常见外甥小小年纪便能对出这样难度较大的联句,从此对黄庭坚更加器重、爱护,着意精心栽培,使之进步更快。


宋治平四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


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后来人们将黄庭坚和苏轼,合称”苏黄“,可见黄庭坚的文学地位之高。但是我们的课本中却很少收录他的诗,因为黄庭坚的诗以三难著称,即读懂难、赏析难、传授难。今天的这首诗中其实有用到一个典故,大家知道是哪个典故吗?将你的答案写在留言区吧。



>>  思考  <>


【上期答案】:画眉鸟隐喻作者自己【本期问题】:今天的这首诗中其实有用到一个典故,大家知道是哪个典故吗?将你的答案写在留言区吧。

《文】】言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