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印度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十九世纪末)

 太阳当空照917 2018-04-02
第一节英国殖民统治的加强,
印度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英B殖民统治S家机器的强化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 义虽^[残酷地镇压T去,仴起义却加速了英国统治印度的机构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解体。旧的管理制度不但引起人民的普遍
憎恶,而且不利于殖民统治机器的强化。“起义着重说明了由东 印度公司来统治印度的不得人心,并加强了那些希望把这个庞大 的属国置于英国议会的直接统治之下的人的力量。”①英国东印 度公司已失去了英国殖民者进行侵略战争和掠夺、剥削印度各族 人民的工具的作用。
因此,英国政府对在印度的统治机构进行了改革,以便强化 其对印度的殖民统治。1858年8月2日英国议会通过的《印度政 府改进法案》规定:“印度将在英王的名义下通过一个主要的国 务大臣治理,并由一个15人的参事会予以协助。”英国内阁设置
①辛哈·班纳吉*《印度通史》,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第四册,笫992页*
印度事务大臣拥有监督印度殖民政府工作的全权。由15人组成 的参事会(其中8名由国王指定,另7名由东印度公司董事会指 定)予以协助。印度总督还领受了“副王”的新衔,成为英王的 直接代表,是印度的最高殖民统治者。
英国国王承担印度政府一事,是由总督坎宁(第一任副王) 在阿拉哈巴德举行的觐见式宣读女王1858年11月1日所颁诏书时 宣布的,从而结束了英国督察委员会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行 使的“双重政权”。公司的全部财产(除股本外)归国王所有, 即归英国国家所有。公司的股东们从国家领取大笔补偿金,有的 成为百万富翁。
英印殖民当局进行了司法改革,废除了原来并存的王家法脘 和东印度公司法皖,于1861年成立了三个管区的'最高法院。同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参事会法兔定在副王下设置的行 政参事会由6人组成(包括总督),每个参事负责一个部(内 政、税收、财政、军事和法律),总督的权力被大大扩大。除负 S外交部外,在他的参事会同意之下,他可行使参事会总督的一 切行政大权。该法还规定在总督和省督之下设置立法参事会,但 它只有建议权,有关税收、财政、军队、宗教及对印度各土邦和 外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都不交它审议。副王有权否定中央和地 方立法参事会所通过的法律,他享有独立的立法权。
殖民当局的军事机构,仍是英国资产阶级统治印度的主要工 具。鉴于民族大起义的教训,英印当局对军队彻底予以改编,
“分割与平衡的观念”指导着对军队的改编。英籍士兵的人数大 大増加,英籍士兵与印籍士兵的比例,由起义前的1 * 6改为 1 : 3,有些地区为1 : 2* 1863年,14万士兵中有65,000英籍
士兵。印籍士兵在严格划定的部族或种族中招募,在单个排中使 不同民族、种姓和宗教的各班相对立。军队部署在与他们的种姓 和宗教完全不同的居民中间。英印当局重点在锡克教徒、尼泊尔 的廓尔喀人和西北偏僻地区的部落(帕坦人)中招募新兵,人数 一般达到召募的英印军队的一半以上,炮兵和技术部队,除了少 数例外,完全由英籍士兵组成。在印籍军队中,英籍军官的人数 也增多了。
土邦王公和封蠢主充a殖民当局的工具英印当局一贯极力
拉拢印度的封建地主、土邦王公、贵族和高级僧侣,使他们充当 英印当局统治印度人民的帮凶和控制印度的重要支柱。在民族大 起义之后,这种政策推行得更为明显。
18〇8年维多利亚女王颁布的诏书宣布:
“我们在此向印度土邦的王公们宣告:由东印度公司或由其 if权与他们所订的一切条约或协定,我们都予以承认,并将认真 保持,我们也期待他们方面同样遵守。
“我们无意扩大我们目前的领土所有权,我们不容他人不受 惩罚地试图侵犯我们的领土或权利,同时也不准许侵犯他人的领 土或权利”。
“我们将遵重土邦王公的权利、尊严与荣誉,如同尊重自己 的一样,我们也希望他们和我们自己的臣民一样享受繁荣和社会 进步,而这只有在国内和平和贤明的政府下才能取得。” Q
诏书表明,英国政府放弃了达耳豪济奉行的兼并藩属土邦和 削减某些封建地主地产的政策。诏书郑重宣布,保证封建领主的 土地占有权,保证和支持同英国殖民政府忠诚合作的土邦王公的 [①R*C·马宗达,《高级印度史离务印书馆,1986年版,下册,第910页,] []
领地和专制政权,保证封建地主的地产和特权不受侵犯。这使一 些印度封建贵族的代表参加立法参事会的活动,对这一措施的影 响,印度事务大臣査·伍德于1861年在下院演说中说:“他们就 不再会认为自己是脱离管理本国事务的人。我深信这是能使当地 高级人士欢迎我们的政权的上好之策。”①
允许上层封建主参加立法机构的活动,虽系徒有其名,但对殖 民当局来说,却起了拉拢印度封建主的作用。修改立法制度的原 因是,必须让某些有代表性的和有势力的印度人进入立法参事 会,这样一个步骤将“更加有助于和谐上层土著的人心来服从我 们的统治”。在1857年的民族大起义以后,与“上层的土著人 士”达成和解是一种迫切的政治需要②。
英印殖民当局于I860年对土邦王公颁发特许状,规定没有嫡 網时,准许印度教王公收养子嗣,穆斯林王公可按穆斯林法规方 式继承。这种所谓“立嗣特许状”保证了土邦的延续。
随着英国殖民统治在印度的强化,殖民当局又采取新的措施 来加深对各土邦王公的控制。1877年1月,副王利顿在德里主持 有全体印度王公出席的招待会上宣布,维多利亚女王兼任“印度 女皇”,从而把印度各土邦列入了英帝国之内,各土邦的统治者 和居民都成为英王的臣民,印度土邦不再是英国的所谓“盟邦”, 而成为它的属国。
在19世纪下半叶,各土邦的王公一封建地主阶级的最主要 阶层已成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的支柱,成为殖民当局在印 度政治动乱大海中的“防波堤”,
安东诺娃等编*《印度近代史》上册,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507页》
辛喑、班纳吉著《《印度通史》第四册,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第1018页。
殖民当局在国内加强统治的同时,积极向外侵略扩张。自 1826年兼并阿萨姆以后,便同不丹产生了所谓边界问题。借口边 界袭击问题,英印当局于1864年11月发动侵略不丹的战争。不丹 被迫割让大片领地以换取一笔微不足道的常年补助费,英印当局 进一步控制了不丹。
另一重大侵略行动是发动第二次对阿富汗的战争0878— 1881年)。殖民当局征脤印度西北部后,便处心积虑地想侵略阿 富汗,这既可巩固英印帝国的西北边疆,又可扼制沙俄在中亚地 区的扩张。所以,第二次侵略阿富汗战争,是英俄两个帝国主义 国家企图在阿富汗确立势力范围竞争的结果。英阿战争以副王兼 总督里彭与阿卜杜尔·拉赫曼缔结一项条约而告终。该约的主要 内容是:今后阿富汗的对外政策要按照英印总督的意旨处理,割 让库拉姆、皮钦及锡比三县给英国人I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设置 一名常驻英使,在赫拉特和阿富汗边境的其他地区设置英国代 办I阿卜杜尔·拉赫曼将接受一笔常年补助费。第二次侵阿战争 使英国人在阿富汗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解除了沙俄帝国企图把阿 富汗纳入其势力范围的威胁。
如果说沙俄在印度西北部威胁着英国,那么法国在印度东北 部也威胁着英国。经过两次侵缅战争,英印当局早已占领了下缅甸 的若开、丹那沙林和勃固。上缅甸仍由缅甸旧王朝统治,但英国人 对上缅甸觊觎已久。另外在东北边境政局中又出现一个新的因素, 促使英国人发动第三次侵缅战争(1885—1886年)。法国于1884年 占领了交趾支那和东京,正向上缅甸推进,缅甸政府渴望与法国 结好。根据一项商约,法国人暗中允许通过东京把武器运进缅 甸。在曼德勒法国驻有领事,拟在该城开设一家法国银行,兴建 一条铁路。法国对缅甸的渗透,使英国政府非常担心,上缅甸这
块禁脔,岂容法国人染指·英印殖民当局借口缅甸政恥对一家英 国公司的正当审判,向缅甸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这一无理的要 挟,理所当然地被缅甸国王锡袍所拒绝(1885年11月9日)。于 是英军入侵上缅甸,攻占曼德勒,缅王锡袍被俘。1886年1月1 日,英印总督达弗林正式兼并上缅甸,组成新的缅甸省,以仰光 为省府。此后,缅甸成为英国向中国云南省渗透的基地。
封建地主土地*有制的发展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为了从 印度榨取更多的原料,就要进一步改变印度农业经济的自给自足 性质,使它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増加农业生产,扩大多种经济作 物的种植,发展和巩固农村的封建地主土地占有制,利用封建土 地关系加强对农民的剥削。
19世纪60—^80年代,英印当局在各地(除固定柴明达尔地税 制地区以外)编制了地籍薄,重新修改土地税率(降低收税率, 地租的50%或农民净产量的50%就成了标准税率)。私有土地所 有者——各类封建地主的权利,也在法律上最后固定下来。既保 存大部分旧式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同时又使一些负责征收地税的 人获得土地占有权,因而在印度中部各省形成了地主阶级的一个 *的阶层·由殖民当局以优惠条件出租的荒地,则大部分成为商 人、高利贷者的私有地产。
土地私有权的扩大与巩固,使土地获得流通价值,土地价格 的増长超过了农产品价格昀増长。众多商人、高利贷者兼并土 地,成为地主,而广大农民曰益失去土地,以小农租佃的形式, 在最恶劣的条件下被束缚在土地上,成为佃农,只有少数有土地 所有权的农民上升为地主、富农。
应当指出,19世纪下半期,英国殖民者还从印度农民手中搜 括大量的田賦·暂时的降低税率,并没有减少殖民当局的田賦收
入。关于田赋不断增长的情况见下表(单位:百万卢比):①


此外,从1870年以后,各省区陆续以“修公路”、“办教 育”为名,在田賦以外开征附加税,更増加了农民的负担。
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重重压榨,造成广大农民赤贫 化*大批可耕地的荒芜,农业生产力的衰退,粮食和原料的大量 输出,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使19世纪下半期以来印度饥荒更趋严重 和频繁。这一时斯共发生了 24次饥荒,因饥荒死亡的人达26〇0万 以上。饥饿和死亡,激起了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印度农民 不断的“骚动”和起义*V
英国对印度的投资英国政府直接管辖印度后,除了继续髡 借军事、政治权力向印度人民进行直接搜括,扩大工业品对印度 的倾销和加紧对印度农业原料的掠夺外,向印度大量输出资本成 为一项重要的剥削手段。
英国对印度的投资,首先是用来榨取印度的原料和扩大英国 工业品的倾销。因此,铁路成为英国资本家的主要投资项目,既 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原因。60年代、70年代后,修建速度加快, 英印殖民政府开始自己修筑铁路。80年代陆续收买了原由私人修 建的铁路,转归“国有”。到19〇1年已建成25,371英里,投资总
①R.杜特著*《英厲印度经济史》下册,陈洪进译,三联书店,1965年版,箄309、 49〇页》
额为22,677万英镑,1901—1902年度仅利润就达642万英镑。不论 是修建费用或是利润,都是取之于印度人民的血汗。但由于铁路 的兴建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因而成为 印度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因素。
水利工程是英国人投资的第二个项目,其主要投资以旁遮普 和信德为重点地区,目的是使其成为棉花和小麦的主要产区。对 英国人来说,水利设施也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事业。他们垄断人工 灌溉的水源,借以增加税收,1900—1901年度便获得2000多万卢 比的收入(提高的土地税和水税)。
为了直接掠夺印度农业特产,英国资本进一步发展了种植园 经济,以茶叶、咖啡、靛蓝等种植园为主,并多集中在阿萨姆、 大吉岭、孟加拉、比哈尔和南印度的迈索尔等地。种植园是资本 主义大农场在殖民地的一种变形,使用契约苦力或强迫农民经营, 剥削极为残酷。
英国资本家在印度开办的工厂企业为数不多,在英国投资总 额中所占的比重最小,主要用于采矿业和原料加工业。采矿业以 采煤为主,这与铁路的迅速修建有关。另外,英国资本还控制了 黄麻工业。到1898年共建成33座工厂,产品面向世界市场。英国 资本也渗入其他许多轻工业部门,如棉花加工、棉纺织、造纸、 丝织等工业部门。在主要属于印度民族资本经薄的棉纺织业中, 英资也占1/3P对印度所急需的冶金、机械或电力工业,则不办或 少办,以防和英国产品竞争,并借此压制印度民族资本的发展。
英国在印度银行业的投资,控制着印度金融系统,它在把印 度变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农业原料附庸方面,起着很重要的 作用。孟加拉、盂买、马德拉斯三个管区银行,若干主要从事对 外贸易信贷的汇兑银行(如“有利银行”、“印度国民银行”、
“麦加利银行”等),形成了垄断印度信贷事业的两个巨大的英 国银行集团。这些英国银行掌握着印度的经济命脉。随着英国资 本输出增多,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组织一经理行。它是英国金 融资本在印度生产领域中的代理机构,是在印度培植的殖民地型 的垄断组织。它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帮助英国资本家在印度 修筑铁路,办种植园,开银行等,控制企业的大量股票,掌握其 产品的经销和设备供应。每个经理行就是一个垄断集团,由经理 行创办、控制和管理的企业是很繁多的。1892年创办的一家英国 经理行一马丁公司,建筑了印度主要铁路线的第一批支线,还 拥有煤矿公司、锰矿、船坞、茶叶种植园、水泥厂、保险公司和 一些电力企业。没有经理行的支持,要在印度创办新公司,特别 是大公司,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英国经理行还控制了当地印 度有产阶级的大批资本,力图使他们不去用来发展独立的资本主 义企业。这样,英国金融资本通过经理行这个有力工具,控制了 印度工业的发展方向,把印度经济引向片面的、畸形的发展道 路,变成英国的农业原料附庸。英国经理行的活动不仅限于控制 印度的生产投资领域,而且还继承贸易代理行的业务,推销英国 商品,收购原料,到处压榨农民和盘剥手工业者。由此可见,经 理行甚一张伸向四面八方的剥削网,为英国金融资本的利益到处 榨取印度人民的青血。
民族资本主义工此的初步发展19世纪下半期,英国在印度
进行大量投资,大规模建筑铁路,道路、桥梁、港口,船坞、电 报和水利,特别是“铁路在印度将真花成为现代工业的先躯。”① 一方面,英资牢牢地控制了印度的经济命脉,进一步把印度变成
①《骂克思思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瓣二卷,第72页#
了自己的销售市场和农亚原料附庸,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不可 避免地促进了印度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美国内战(1862—1865年)对印度商人的资本积累起了重要 作用。因为战争爆发后,运往英国的美棉数量急剧下降,而对印 棉的需求则大大增加,一度形成了著名的“棉花热”。孟买的大 商人纷紛把那格浦尔、比拉尔、古吉拉特、马拉塔南部地区的原 棉运到孟买,再输往英国的利物浦。据统计,I860年在英国棉花 进口总额中,印棉占12.25%;到1868年则上升到41*69%。1868 年印棉出口总额的81%是运往英国^这场棉花投机给盂买大买办 商人带来巨大财富。D*E·瓦査写道“商人获得丰厚的利润, 以金银块的形式源源不断的运来,共计5.1亿卢比。”①
丰厚的利润为孟买棉纺织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出现了一次 建厂的高潮。1865年孟买已有12家印度资本的棉纺厂,到70年代又 有新的发展。除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外,开始在内陆棉花产区, 如那格浦尔和古吉拉特的某些地区,也建立了许多棉纺织厂。到 1898年,全印共有棉纺织厂177个,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印度资本。 这些工厂生产的布匹多行销国内,1867年,在孟买市场销售的布 匹中有75%是本地工厂生产的。棉纱多向远东(特别是中国)输 出,使孟买成为巨大的棉纱出口城市,而印度成为当时仅次于英 展的世界第二大棉纱出口国。
在棉纺织业的发展中,孟买的买办商人中又涌现出了几个大 工厂主,如J ·塔塔、E ·凯利姆拜等。其中的塔塔家族由买办商 人成为近代企业家的演变,具有更大的典型性。·塔塔是 塔塔家族的奠基人,他本人及其儿子J ·塔塔都热衷于做向中国
①S*C·杰啥·《印度资本主义发展的研究》,加尔各答,1963年,第187页。
贩卖鸦片的买办和投机商*他们追逐暴利不择手段,在1867年的 阿比西尼亚战争中,通过向英军供应军需物资(粮秣),获利数 千万卢比。由于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纽约报纸称他们是“东方 的J · P ·摩根”①。J ·塔塔积累了大量资金后,便投资兴建棉纺 织厂,1874年在孟买建中央印度纺织公司,18H年又在产棉区的 那格浦尔建“女皇”纺织厂(这个命名是为了表明他对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的忠诚),1885年在孟买创建“司瓦德希”大纺织厂。 到2〇世纪初又转入创办钢铁企业的活动。塔塔成为印度资产阶级 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创立的公司集团则号称塔塔财团。
除棉纺织业外,印度资本开办的其他工业多属原料加工工 业,如碾米、磨粉、制糖,榨油、缫丝等,一般说规模较小·至 于黄麻工业和煤矿采掘,则完全由英国资本控制。
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始终受到英帝国主义的阻挠和排挤,在 提供贷款、机器设备、技术人员和运输等方面,经常受到英国殖 民当局的刁难。在英.国兰开夏厂主的压力下,殖民当局以自由贸 易为名,借税收政策来限制印度民族棉纺织业的发展。自18H年 起,英印当局降低进口税,棉纱降为3.5%,棉布降为5 %·后来 为了满足兰开夏工厂主的利益,1879年便取消了对英国棉纺织品 征收的3.5%进口税,这对印度民族棉纺织业是一个直接的严重 打击·结果,兰开夏运来的棉布在印度市场上出售,较印度棉纺 厂生产的棉布还要便宜,使很多开办不久的印度资本的工厂陷入 破产。1894年,英印当局为了增加收入,对纺织品重新课征3.5% 的进口税,1896年对印度当地产的纺织品开征3.5%的出厂税,
①J*P ·摩根(1837—1913),美国大银行家,美国内战时W联邦政府供应步枪,
利用不正当手段发了战争财,
印资棉纺织业不但没有得到关税保护,反而増加了新税的负担。
随着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印度资产阶级于1858年创办了第 一家印度经理行——费拉姆齐公司,控制了孟买的一家棉纺织 厂。到19世纪末,印度已经有了几十家印度经理行,它们主要的 活动范围是以孟买为主的西印度的纺织工业· 39世纪末期,印度 的大商人——大高利贷者先后投资创办了9家大股份公司。在初 期,它们的主要活动是向推销英国工业品、收购印度农业原料的 交易提供贷款,为当地高利贷者的期票貼现,从事英印殖民当局 发行的债券买卖。实际上,它是介于英国资本和当地大商人、高 利贷者之间的一个联结点,却很少向印度工业家提供急需的贷 款。
19世纪下半期,印度手工业,特别是手工织布业又重新恢复 和发展起来。它的主要形式是分散的手工工场,利用相对便宜的进 口货或当地工厂的半制成品来从事生产,从而深受英国的和印度 的工厂主的剥削。商业高利贷资本通过收购产品,对印度手工业 进行控制。手工工业仍是印度工业生产的主要部份,根据1891年 的人口调査材料,从事手工业的工人,连同家属(手工业者的全 家,包括儿童在内往往都在作坊从事生产)将近4500万人。这是 争取民族独立运动中仅次于农民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节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国民大会党的成立
早期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出现 了第二批近代产业工人,逐渐形成了印度的工业无产阶级。到19 世纪末,印度工厂工人已达50万以上。印度工业发展不平衡,工
人主要集中在孟买、加尔各答等几个大城市,其他地区工人数量 很少。
印度工厂工人大部分来自破产的农民。他们在工厂遭受残酷 的剥削,工资特别低。90年代初,孟买纺织工每月工资平均为7 —20卢比,至于大量雇用的女工、童工则只有6 —7卢比。加尔 各答黄麻工厂的工人,全家每月平均工资不到30卢比。其他各省 工厂的工资更低,约少10%—30%。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 便延长工时,每周工时达80小时,有时每天长达16小时,没有休 息曰。
从70年代起,印度工人阶级开始了争取经济和政治权力的斗 争。1877年,那格浦尔女皇纺织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罢工。这家 属于塔塔家族的纺织厂以増加工时、减少工资等手段,加强对工 人的剥削,引起工人的罢工。尽管是经济斗争,但说明工人B开 始组织起来进行斗争。1890年孟买纺织工人成立了箄一个职工 会。经过斗争,于1891年迫使殖民当局通过了在50人以上的工厂 内实行法定休息日,禁止9岁以下儿童劳动的《工厂法> ·印度 工人阶级按人口比例来说,在数量上还是少数,政治上、组织上 也不够成熟,但它是一个新生的不断成长的阶级,必将在印度的 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民是印度民族运动的重要力量。盂加拉地区是开展农民运 动较早的地区,1859—1862年孟加拉爆发了 “靛蓝起义”。农民 被迫种植靛蓝,按低价卖给种植园主,农民沦为英国种植园主的 奴隶。农民不满情绪的増长,迫使殖民当局于1860年成立了一个 靛蓝委员会,向种植园主发出指令:$需要靛蓝,则应提高收购 价格,种植园主立即采取增加佃金的方法,来弥补这笔费用,反而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孟加拉农民拒绝种植靛蓝和不缴纳债款p种
植园主的镇压引起农民时反抗起义·某些地区,实际已控制在农 民手中。殖民当局在各村庄配置军队,疯狂镇压起义农民,起义 最终被镇压下去。1872—1873年间,东孟加拉地区又爆发了新的 农民运动。运动的导火线是地主强迫农民接受提高佃金50%的租 契。柴明达尔也肆意侵犯某些农民的权利,农民忍无可忍。280 个村庄的农民行动起来,拒绝缴纳上涨的租金,提出“不许增加 地租”,“不许从土地上撵走农民”等口号,要求用国家土地税 代替包税地主(柴明达尔)的租金。殖民当局镇压了这些地区的 农民运动,将近300人被逮捕、审判,判以苦役。
1870—1880年间,马拉塔农民运动更是具有壮阔的规模。马 拉塔农民丧失土地,遭受地主(即商人和高利坪者)的奴役,他 们采取武装斗争形式,袭击地主和高利贷者的领地,夺取他们的 财物,烧毁他们的房屋#这次农民运动的领袖是霍尼亚·巴哥吉· 坎格利亚,在农民的支持下,斗争取得巨大成就。运动席卷的广 大地区,摆脱了高利贷者的剥削。U76年,霍尼亚被殖民当局逮 捕,农民运动遭到残酷镇压,地主和髙利贷者对农民的债务剥削 更为变本加厉。
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瓦苏 德夫·巴尔万特·帕德开也发挥了卓绝的作用。他了解马拉塔农
民的困难处境和不满情绪,决心组织反对殖民主义制度的起义^
* . *,
力图把反对殖民主义者的斗争和农民摆脱封建侄梏的斗争结合起 来I同时还提出一些符合印度资产阶级利益的要求,如取消对宗 主国商品的优惠关税,征收新的消费税,修筑铁路,解决众多贫 民的就业问题,等等。在马拉塔农民发生骚动的形势下,蛑德开 的活动对农民运动发生了重要影响。在他的指挥和组织下,农民 武装力量于1879年先后袭击了土邦(巴罗达)的议会大廈及存放
农民债契的宫殿等地,掳获了价值7*5万卢比的财物分给农民。 殖民当局采取军事措施和政治迫害,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镇压, 1W9年帕德开被捕,于是年11月7日被判终身苦役,1883年死于 狱中。自发的农民运动最后遭到失败,但对殖民者的打击也是沉 重的,迫使他们略为缓和了对农民的剥削,稍加限制了使农民脱 离土地的规象,扩大了享有保佃权(继佃权)佃农的数目。
与此同时,在马德拉斯地区也爆发了一次武装起义。殖民 当局和地主苛重的租税,把农民通上反抗的道路。1879年殖民当 局规定征收棕榈树新税的命令,成为当地农民起义的导火线。反抗 殖民统治的武装冲突很快发展为游击战争。这次运动是由受殖民 当局欺凌和大封建主压制的小封建主领导的,山区居民响应他们 的号召,参加了农民起义的行列。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席卷了广 大地区,并建立政权,坚持数月之久· 1880年起义军队溃散,运 动宣告失败。'
此外,各土著部族、各教派也先后以不同形式发动了反英运 动,英国殖民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在一些起义地区维持了统 治局面。印度广大人民的反抗,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也削弱了 封建反动势力,促进了印度民族运动的发雇。
新的地E性民族主义组织的建立19世纪70年代、80年代, 随着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涌现丨原来存在 的民族主义组织多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荽求,而陷于停顿状态,出 现了建立新的,基础较为广泛的,地区性民族主义组织的要求。 由于印度民族资本茇展的不平衡,各地民族主义组织的产生,也 有很大的差异。
孟加拉是民族运动开展较早的地区之一 ·大起义前建立的英 属印度协会开始失去它的衽会进步作用。需要建立主荽反映中产
阶级的要求,广泛吸收中产阶级和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并能引
导大众参与当前的重大政治运动的组织。苏伦德拉纳特·巴讷吉
(S.Banerjea, 18481926 年)和阿南达·戈什(A.Gho
sh)是这一时期出现的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于1876年组
建了印度协会,在加尔各答出版报纸和杂志,对民族运动的发展
起着鼓动和组织的作用,其影响扩及了北印度的许多地区。他们
的主要政治要求是参加国家管理,但对人民群众的斗争则持否定
态度。他们的活动局限于通过决议和向殖民当局递交请愿书,但
其活动反映了孟加拉地区和全印度民族运动的増长。
西部的孟买管区也是民族运动比较兴盛的地区,1866年,著 名的早期资产阶级活动家达达拜·瑙罗吉(D · Na〇rajil825— 1917年)在伦敦创建了东印度协会。他在一系列报吿中,深入 剖析英国对印度的殖民剥削政策,提出“财富外流论”,指出 英国的殖民剥削是造成印度贫困的直接原因,对英国的剥削政策 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揭露a但他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批评,也只是限 于某些方面,并不触动其根本。他仍然相信英国人“有公平正义 的本能”,“如果对印度进行真正的英国式的管理,以代替现在 的非英国式的管理,那么无论是英国或印度都将繁荣昌盛起 来。” Ci 1870年马哈拉施特拉成立了浦那全民协会,其主要领导 人是马达德夫·戈文达·拉纳德(M · G · Ranadel842 —-1901 年)b他是孟买管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一位领袖。他认为英国 的殖民剥削政策压制印度工业的发展,使印度成为它的农业附庸 国,从而导致了印度的贫困落后。因此,他要求发展民族工业,提
①达达拜·瑙罗吉《《印度的贫困和非英国式的统治》,英文版,伦歎,1901年, 第544页*
倡使用国货,其思想影响很大。此外,1885年成立的孟买管区协 会,在民族运动中也一度影响较大,它的主要领导人是梅塔 (Mehta)、泰兰等人。跟其他地区一样,孟买地区的民族主义者 也没有提出消灭殖民制度的任务和民族独立的要求。他们只是要 求,在英国的统治下,扩大印度上层人物担任国家公职的机会, 给予印度有产阶级的上层分子以合法权利,有机会向英国殖民当 局就治理印度问题陈述自己的意见,同时要求发展本国的经济势 力。他们总的态度是要求英国信任印度的上层分子,保护印度资 本主义的发展》他们向殖民当局呼吁:“英国在印度的统治的合 理性,就在于它能在公民的和社会的活动方面,最广泛地鼓励国 家的政治发展。”①
尽管马德拉斯地区民族运动的开展较盂加拉地区和孟买地 区要弱得多,但它同样也发展起来。1884年在本地人协会的基础 上,年轻的民族主义者成立了范围更为广泛的马德拉斯士绅会, 1878年创刊的《印度报 > 成了它的重要思想阵地,并且它的分 支机构遍布该管区,为管区内民族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与资产阶级民族改良运动兴起的同时,印度出现了最早的一 批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们开始宣传民族革命思想,有的还 直接到下层群众中进行革命活动I他们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不 认为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是神的恩賜,要求恢复印度的独立,他们较 为熟悉农民大众的困苦生活,支持农民反对柴明达尔地主的正义 斗争和起义。所以,什尔·库马尔兄弟于1868年创办的《甘露市场 报 > 就曾对1859—1862年孟加拉一些地区的靛蓝起义深表同情。
①A*R·徳赛s《印度民族主义的社会背景孟买1954年,第284页#
瓦·帕德开亲自参加和领导农民起义I还有人写了一部以揭露种 植场主的残暴压榨,反映靛蓝农民痛苦为主题的著名剧本《靛蓝 的镜子》。但应指出,19世纪60—80年代,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者的力量仍较微弱,印度民族运动的主要领导力量还是资产阶级 上层。
穆斯林启蒙活动的开始19世纪60—70年代,在印度的穆斯
林中也开始了资产阶级启蒙活动。他们比印度教徒和祆教徒的活 动起步晚一些,原因是穆斯林封建主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特别是 在大起义失败后,失去了特权集团的政治地位,在经济、文化上处 于落后状态,工商业资产阶级人数较少,封建地主中的自由派地 主也为数不多。穆斯林青年在所有学院的大学生中只占4%,他 们受不到良好的教育,然而没有英语知识,便不可能在殖民政权 机关中担任职务。因此,穆斯林的启蒙教育首先是从普及世俗和 西方教育开始的,启蒙团体的活动主要发生在居住着大部份印度 穆斯林的盂加拉、旁遮普和西北诸省。
1863年,在孟加拉的阿布杜尔·拉蒂夫的倡议下,加尔各答 成立了穆斯林文学社,这是第一个穆斯林启蒙团体。它在该城的 穆斯林中推行普及欧洲式的教育,提倡学习英语,研究西方思想 和文学。塞义德·艾哈迈德(S · Ahmadl817—1的8年)于1864 年建立了科学社,其主要活动是将西方的著名哲学、史学和经济 学著作译成乌_尔部语,供穆斯林阅读。.他深感由于穆斯林在西方 学识方面远远落后于印度教徒,使印度教徒垄断了国家的髙级官 职,因而在穆斯林中尽力提倡英语教育。1875年他在阿利加尔建 立了伊斯兰數英国——东方学院(The Anglo-Oriental College at Aligarh) , 即著名的阿利加尔学院,这是第一所穆斯林 近代类型的大学。他还要求改革伊斯兰教的陈规陋习,改革仪 式,主张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相结合,取消多妻制,在经济上则 强调促进贸易活动,采用西方科学技术等。塞义德·阿米尔·阿 里于1877年在加尔各答建立了全国穆斯林协会,目的是团结所笮 的穆斯林,用合法的和宪政的手段,以争取穆斯林以及整个印度 人民的民族利益。这是穆斯林的第一个社会政治组织,到80年代 初便在孟加拉等地迅速扩展,拥有50多个分会*
19世纪80年代前,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关系是和睦和面 结的·塞义德·艾哈迈德是一个热诚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主义 者,他渴望印度民族获得平等权利,赞成《伊尔伯特法案>和文 官考试在英印两国同时举行的选拔制度。他主张印度的印度教徒 和穆斯林团结组成一个国家,他说:“他们是印度的两只眼睛, 伤了一只便会伤到另外一只·我们应当设法在心灵上合而为一, 并采取一致行动,如果统一起来,我们就能互相支援,要不然, 互相攻击的结果势将同归于尽。”①这些主张符合当时印度民族 运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发展趋势,另外早期穆斯林的 这些启蒙活动家的活动,打破了穆斯林长期以来与外界隔绝的闭 塞状态,开始接触新思想,奋起直追,促进了穆斯林的政治觉 醒,有利于印度民族运动向横广方向发展。
印度B民大会党的成立及其早期活动印度民族运动的一切 活动,都遭到英印殖民当局的镇压。印度总督利顿于1878年颁布 了《武器法 > 和《地方语出版法 >。前者禁止印度人拥有火器, 这是对印度人粗暴的歧视;后者规定各地警察当局,有权停止出 版印度诸语言的报纸。这样,以刊登反政府的材料为借口,报纸 编辑随时可能被警察判处巨额罚款和监禁,财产也可能被没收·
①IUC*马宗达,《高级印度史》,下册、脔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64K*
出版报纸还必须交纳巨额保证金,全部稿件须预先交付审査,殖
民当局企图通过设置种种障碍以扼杀民族报刊。同时,殖民当局 还规定担任国家公职的应考人员的年龄降低到19岁,这对于受完 教育时年龄较夫的印度资产阶级和地主出身的青年学生来说,实 际上几乎完全被剥夺了通过在伦敦的考试及格而€任公职的机 会。利顿这一系列镇压措施,必然激起广大人民的不满。印度民 族主义者在全国举行集会,围绕着一些政治问题展开积极的活 动,进行全国性的政治鼓动。英印当局为了平息印度人的不满, 1883年在总督里彭的支持下,总督参事会法律参事伊尔伯特拟定 一项法案,规定欧洲人犯罪也可以由印度法官审理,即所谓《伊 尔伯特法案>。但由于在印度的英国人的反对,不但法案未获得 通过,总督也因此被迫辞职。印度民族主义者支持这个法案,但 因组织分散,软弱无力。这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印度人要形成 强大的力量,非得有全国统一的组织不可。
1883年,由印度协会倡议在加尔各答召开了群众大会,会上 决定建立全印国民基金。同年12月在加尔各答举行了国民会议, 参加该会的有孟加拉印度协会各地方委员会的代表,西北省、旁 遮普、孟买、马德拉斯和艾哈迈达巴德的个别代表也出席了会 议,会议主席在开幕词中指出,会议是成立全国会议道路上的第 一步。会议通过的决议包括:要求让印度人参加国家管理,改革 文官考试制度*扩大立法参事会,实施地方自治等。这都是全国 性的要求。1884年12月,在马德拉斯举行一次全国各省民族团体 的17位代表的会议,参加的有孟加拉、孟买、马哈拉施特拉、西 北省、奥德和马德拉斯民族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会议通过了成立 一个全印团体一印度联盟一的决议,并决定于1885年举行该团体 的成立会议。这次会议对于成立全印度资产阶级统一的政治团
体,起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立全印统一组织已是大势所 趋。
英国殖民者也在进行活动,企图把印度资产阶级政治社团的 活动,纳入符合英国利益的轨道。早在1883年阿伦·奥克塔维安· 休姆就参与了这种活动。他曾写过一封给加尔各答大学应届毕 业生的公开信,提出成立全印民族主义者团体的计划。休姆退休 后完全从事印度民族运动的工作,同盂买的自由派人士往来甚 密,参加了 1885年3月发表的关于成立印度联盟宣言的草拟工 作。他的活动得到了总督达弗林的支持,授权与他为了维护英国 在印度的统治基础不受侵犯,可以监督当时成立的团体活动。此 后,他便积极筹备印度国民大会党的成立,引导这个组织起政府 的合法反对派的作用,并成为疏导人民群众不满的“安全阀” *
1885年12月28日,在孟买召开了印度国民联盟成立大会,印 度各地协会的72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由孟加拉的一名律师邦 纳吉担任主席,并正式更名为印度国民大会,宣告印度国民大会 党的成立。约于同一时期,在加尔各答召开了印度国民会议第二 届会议。由于这两个组织具有相同路线和同一纲领,所以不需要 两个组织分别进行活动,国民会议便参加了印度国民大会,形成 全印性的统一组织。大会通过决议,要求扩大印度人参加公职范 围,在财政和税收的立法和监督方面扩大立法参事会的权力。大 会决定每年12月在印度的某个重要城市召开一次大会。大会主席 邦纳吉在发言中强调效忠英国统治,他说国大党的所有要求可归 结为:加宽统治基础,给予人民以参与管理的应有合法权利。瑙 罗吉也在大会上说,我们对这个外国政权比对我们自己过去的统 治者更为忠诚,因为英国是自由和代议制的摇篮,作为他的臣民 和孩子,我们有权享有自由和代议制的果实·大会结束时在当选
为秘书长的休姆的带领下为英国女王三呼祝福。国大党初期没有 设置中央领导机构。休姆在秘书长的职务上,一直占据了 20年。
尽管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初期是不够健全的,但它的成立标志 着印度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形成为一股强大的阶级势力。 它的成立对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它的 影响和活动下,印度民族运动开始了一个新阶段一民族运动在全 国范围内发展起来,而它本身成了传播和培育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的中心。
国民大会党是由资产阶级(包括工厂主和商人〉、自由派地 主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股力量构成的,是民族运动中温和派的 政治团体,代表了印度资产阶级上层和自由派地主的利益,党的 主要领导核心和骨干力量是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构成的。此外, 以休姆为代表的一批在印度的英国人集团,也参与了国大党的活 动,起着制约其发展的作用。除了休姆长期担任秘书长外,在国 大党成立后的头20年中,有四个英国人曾被选为国大党年会主 席,这些人对国大党制定政策有直接的影响。
国大党成立后头20年,主要关心的是批评政府的政策和提出 改革的要求,充当“英王陛下政府的合法的反对派+,没有超出 60、70年代各地政治组织的要求范围。诸如増加各级立法参事会 中印度成员名额,扩大立法参事会的权限,提高文官考试最低年 龄标准,并在英印两国同时举行考试,实行陪审员制度,反对歧视 性的'«武器法 >;在经济方面要求降低军事行政开支,减低税 收,固定土地税以及实行保护关税等。1894年国大党通过决议,
强烈反对英国当局在恢复英国纺织品进口税的同时对印度棉织品. 加征出厂税。1896年国大党主持举办了工业展览会,展出各种民 族工业产品藉以推动印度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国大党在批评政府
政策和提出要求的时候,用辞是极为温和的,并且照例表示对英 国统治的感激和效忠。由于国大党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民族主义温 和派的手中,他们脱离人民大众,根本提不出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的要求,而且坚决反对任何群众性反英运动,更反对进行武装斗 争5他们采取的斗争方式只限于作出抗议决议案,向殖民当局提 交备忘录和请愿书等等,希望用这种方式换取殖民当局的谅解和 让步。
殖民当局最初对国大党的活动还是谅解的,国大党的成员曾 被总督达弗林遨请参加加尔各答的一次游园会(1886年),也曾 被马德拉斯省督遨请参加一次游园会。但不久便对国大党采取鄙 视和仇视的态度,阻挠国大党举行常会,拒绝他们提出的建议 案。同时利用给予印度资产阶级、地主上层人物以小恩小惠的手 段,来分化和削弱印度的民族运动。例如1892年的《印度参事会 法案》规定,在各级立法参事会中增加印度成员的名额,扩大该 会的权限,可以对预算提出谘询,因而许多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如 瑙罗吉、苏·巴讷吉、拉纳德、梅塔、戈卡尔(Gokhale)等都 成为省立法参事会和中央立法参事会成员;1892年,达·瑙罗吉 当选为英国下院议员。这些都是英国当局拉拢国大党上层人物的 措施。
在土地问题上,国大党提出的纲领是在全印实行固定的土地 税。这一要求反映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得到农民拥护的固定地租 制,却遭到地主阶级(包括国大党内的自由派地主)的激烈反对。 在1896-1897年印度大饥荒中,鼠大党对农民的遭遇曾予以注 .意,这不是出于同情农民的处境,而是害怕广大农民进行反抗。 在农民反对殖民当局的斗争中,国大党的领导是支持殖民当局 的。
由于英印殖民当局的镇压,多方面的破坏民族运动,以及国 大党领导的软弱,反而加强了国大党内部民族主义极端派的活 动,这就是巴尔·甘加塔尔·提拉克(B.G.Tilak,1856— 1920年)领导的极端派的兴起。
嫌拉克为首的极靖派初期的反英斗争提拉克是争取民族自 由的杰出民族主义者,是反英斗争的勇敢战士,在印度民族运动 中有着重大影响。他出身于马哈拉施特拉的一个破落的马拉塔婆 罗门的家庭,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印度民族最苦难的时代渡过 的。1857年大起义失败后,屈辱和不幸就伴随着印度民族,在他 年青的心灵上,激起了对英国的统治和剥削的义愤。提拉克在浦 那的德干学院读书时,欧洲式的教育和自由主义思想对他有深 刻的影响* 1880年,他和一些民族主义者为了培养真正的印度爱 国主义者,在浦那开办了新英语学校。第二年,他们出版了两种 报纸:《马拉塔人报>(英文版),对象是印度的知识分子, <狮 子>周报(马拉塔语版),读者广泛·他们以报纸为主要斗争武 器,主张为维护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抵制英货,为保护印 度工业家的利益,抵制英国殖民当局于1881年颁布的第一个<工 厂法》·
以提拉克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加深了 温和派和激进派之间的分歧。国大党成立后,这些分歧和矛盾必然 反映在国大党的内部派别上· 1887年,提拉克与浦那温和派领袖 拉纳德和戈卡尔等的分歧加深了,同时也与《狮子>周报的编辑 最后分手。提拉克与动摇分子的决裂,使马哈拉施特拉民族运动 左翼的力量加强。他亲自编辑出版《马拉塔人报 > 和《狮子 > 周 报,扩大左翼的影响,1891—1895年,提拉克和他的支持者在浦 那全民大会中,获得了大多数的拥护· 1895年他被选进该会的领
导委员会,该会是马拉塔民族主义者最有势力的团体。
国大党的成立,并没有导致在各省独立活动的民族团体的消 失。提拉克既参加了马哈拉施特拉地区的团体的活动,同时也自 始至终地积极参加国大党的工作。他主张用一切方法,保持民族 运动在组织上的统一,主张印度经济的独立发展,揭露英国对印 度的经济掠夺是印度经济落后的直接原因,尖锐批评英国殖民 者在印度的经济政策。1896年,他号召抵制英国的纺织品,保护 本民族的工业生产。他写道:“我们国家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满足 我国人民的需要。请大家使用印度布匹,而且只使用印度布匹 吧。不管是谁,只要买即使一码英国纺织品,就让他被当作祖国 的叛徒而遭到唾弃。”①提拉克的主张,受到孟买资产阶级的欢 迎。1895年,孟买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上层人物选举 他参加了省立法参事会,尽管它不过是省督管辖下的一个咨询机 构。'
在政治方面,他于1895年6月在《狮子》周报上提出司瓦拉 杰(Swaraj,自治),多次著文号召人民象当年希瓦吉反对莫卧 儿帝国统治那样,起来争取印度的司瓦拉杰。司瓦拉杰被当作政 治斗争纲领被提出来,这是提拉克对印度民族运动的重要贡献之
Q
提拉克认为由温和派领导的国大党,在民族运动中采取“请 愿、抗议和谄媚(对英帝国主义)”的活动方式,是不足取的, 民族运动成功的保证在于人民大众的参加。80年代末,他及其支 持者便向群众进行政治教育,希望把他们吸引到民族运动中来。 他写道》“我们不仅应该面向受过教育的阶级,而且应该面向商 ①《印度时报》,1896年2月15日_
人、手工业者和工人。” 1他主张唤起群众参加反对殖民制度的 斗争。1896年浦那全民大会领导了马哈拉施特拉的不纳税运动, 公开反对殖民剥削和掠夺。
在斗争形式上,提拉克利用了马拉塔族的历史和宗教传统。 从1895年起,他开始举办纪念马拉塔民族英雄希瓦吉的大会,以 希瓦吉作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象征,进行反殖民统治的鼓动。提拉 克和马哈拉施特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活动,对于印度其他地区, 尤其是孟加拉地区的民族主义左派组织的活动和发展有很大影 响。
但提拉克的政治斗争,还摆脱不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 阶级局限性,不敢正视阶级斗争,力图把印度民族运动及其思想 说成是超阶级的;只讲民族斗争,回避阶级斗争,只提民族要 求,回避工农的阶级要求。
到90年代,提拉克除公开提出争取司瓦拉杰的要求外,还于 1897年夏将纪念希瓦吉的大会变成印度民族主义左派反殖民主义 的盛大游行示威。提拉克义愤地说:“如果小偷钻进了我们的房 屋,而我们没有力量把他们赶走,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把他们 锁在屋里,活活地烧死。”②
英印殖民当局视提拉克为最大的威胁,以査彼卡尔兄弟杀死 殖民政府官吏兰德为借口,于1897年逮捕了提拉克判处18个月 的监禁。广大印度群众和国内外公正舆论界强烈抗议殖民当局对 提拉克的迫害,殖民当局迫于压力,于1898年释放了提拉克。他 出狱后,继续同英国殖民主义者进行斗争,印度民族运动也开始
①莫杜拉尔·亚季尼克:《一位印度革命者的传记和时代》,孟买,1950年,第94页* © 《印度时报》,1897年9月10曰。
进入新的阶段。 本章主霣参考书>
R*C·马宗达:《商级印度史 >,下册,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第893—968页〇
安东诺娃等编:《印度近代史 >,上册第501—598页,下册 第 599—804 页·
B·马丁,<1885年的新印度 >,加利福利亚大学出版社,
1969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