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存十年 只展三天 《八十七神仙卷》画的啥?

 手写版 2018-04-02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古代名作《八十七神仙卷》真迹41日首次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全卷展出。这是此幅作品封存10年后第一次对外展出,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的特殊献礼。展出只持续至43日。

回顾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的艺术大展悲鸿生命已于上月开幕,1日是中央美院建院日,由徐悲鸿无偿捐赠给国家的《八十七神仙卷》在当天全卷展出无疑具有特殊意义。

据书画圈网小编了解,《八十七神仙卷》真迹此前从未完整展出过,最近的一次展画(半幅画展开)也已是十年前。正因如此,为了更好地在观众面前呈现这幅国宝画作,避免对之产生破坏,中央美院美术馆从展厅空气、湿度、温度、安保、展柜设置等诸多方面做了精心周密的布置。

徐悲鸿大展的策展人、中央美院副教授红梅介绍,此次展览将目前能找到的与《八十七神仙卷》相关的资料,比如相关书信、印章的原件都向观众公开,希望学者们共同来做相关研究。


《八十七神仙卷》画的啥?

 








《八十七神仙卷》真迹开卷仪式现场

 

《八十七神仙卷》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八十七位神仙列队而行,朝拜元始天尊的内容。画面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纯以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神将开道,压队;头上有背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伞盖、贡品、乐器等,簇拥着帝君从右至左浩荡行进。

《八十七神仙卷》长292厘米,画面主体有87位道教人物白描画像,其中有3位带有头光的主神、10名武将、7位男仙、67名金童玉女由画面右端向左端行进。画面没有任何文字。卷尾附有1948年重新装裱时的七段题跋,由前至后为:徐悲鸿跋之一、徐悲鸿跋之二、张大千跋、徐悲鸿跋之三、谢稚柳跋、朱光潜跋、艾克(GustarFcke)跋及冯至译义、徐悲鸿跋之四,加上题跋装裱全画总长超过十米。虽然学术界对这幅画创作年代没有形成定论,但都一致认定该画为唐宋时期作品,距今已经千年之久。





张大千、徐悲鸿等大师的题跋


然而,与艺术家的赞誉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今几乎所有重要的官方编撰的中国历代美术作品图集都没有将它收入其中,也就是说这幅作品并未进入艺术史。个中原因,或因为《八十七神仙卷》至今身份不明有关。由于该画无题、无款、无印,没有任何流传记载,所以其来历就是一个难解之谜:它到底作于何时?又是何人所作?有人认为它是盛唐吴道子的原作,有人却认为是南宋人对北宋武宗元之《朝元仙仗图》(王季迁藏)的临摹,对同一件作品的时间判断前后相差竟四、五百年。如今,《八十七神仙卷》被认为是吴道子传派作品。


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现藏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的《八十七神仙卷》至今现身80年,几乎没有人不认为这是一件优秀的作品。最先发现此画的徐悲鸿对它评价极高,两次倾其所有购买此画,将它视作自己的生命,认为世界所存中国画人物无出其右,在中国绘画史上有能力作此画者,当不过五、六人

19375月,徐悲鸿在香港购得,卖主是一位德国籍夫人,其父亲曾在中国任公职数十年。依画中人物数量和身份,徐悲鸿将其定名为《八十七神仙卷》,并借张大千之口推定其作者为唐代画圣吴道子。他在画后题写了长篇跋文以记其事,并刻了一枚悲鸿生命印钤于其上,随身携带,不离其身。不料,19425月徐悲鸿在云南躲避飞机轰炸,此画遭贼窃。幸运的是两年后此画又现身成都,徐悲鸿再次以重金购回。1948年他为此画重新装裱,补写被窃贼挖去的跋文,重钤悲鸿生命印,又请张大千、谢稚柳、朱光潜等人题写跋文。此后,《八十七神仙卷》一直为徐悲鸿所保存。1953年他去世后,夫人廖静文将此画捐献给国家。


再现千年文化传承


相隔十年,《八十七神仙卷》徐徐显现,穿越千年的历史时光,终和世人见面。这些栩栩如生的白描人物画卷被历代艺术家、学者们精心呵护、呕心沥血研究,以它最愿意呈现的姿态,映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华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表示:将这幅作品完整的展出,不仅仅展出作品本身;更是透过作品,展出它和各位艺术家之间的故事,呈现它所承载的千年的文化传承,也是客观呈现学术批判的讨论的态度

 


《八十七神仙卷》 佚名 画心尺寸:30x290cm 装裱尺寸:34x1443cm 绢本白描 徐悲鸿纪念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