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点心要掐点儿去,这家“任性”的老店有啥来头?

 geros 2018-04-02


说起老北京的糕点,中式、西式,多种多样,过去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老莫的蛋糕,新侨三宝乐的面包,中关村的西点。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中关村茶点店。



60多年的国营老店



走进中关村北一街,远远就能望到高大的中科院学术会堂。


中科院学术会堂 京报网 张宁/摄


在这座大楼的对面,有一排二层高的小楼,看上去有些陈旧,若是不留神,您可能不会发现,这里还藏着一家茶点店,这就是在北京开了60多年的中关村茶点。


中关村茶点,顾客正朝里走去 京报网 张宁/摄


没有精致的装修、没有时尚的广告宣传,甚至您进去都不一定能买到想要的点心,但就是这样一家店,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前来,因为这里的点心还保持着几十年前的老味道。


店内粉色的墙面、老式的柜台和货架、许久不见的秤砣和算盘,都有浓浓的年代感。


顾客正在购买点心 京报网 张宁/摄


“苹果派有吗?”


“有,给您来一个?”


“嗯,再来个蝴蝶酥吧。”


甜度适中的蝴蝶酥是如今店里最受欢迎的点心 京报网 张宁/摄


店里分时段供应不同点心,要买到心仪的点心得掐着点儿来,进门还得先问一句“有没有”。


不同的点心有不同的供应时间 京报网 张宁/摄


蝴蝶酥、苹果派、奶油卷、起子饼……都是顾客们常点的几样。


每天早上开门、中午休息、晚上下班的时间,是顾客最多的时候,常客多是附近科研所的人员。


“电力所、化学所、计算所……”售货员对附近的研究所如数家珍,大概从这家店诞生之日起,它就与中科院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郭沫若请示设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曾是闻名京城的西点代表。


1957年,中科院北区建成,住的全是中科院各院所的专家们,为了给住宅区做配套,中关村一街路口也建起了一串便民设施:餐厅、菜店、粮店、副食店、书店等。


当时,中科院233位学部委员即后来的院士,有三分之二是归国的海外学人,此外还有大量的前苏联专家,为了照顾他们的饮食习惯,中科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亲自向北京市政府请示,在这里建一家西点店。


郭沫若


那个年代,温饱还是问题,建立西点店可是个大事。


后来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由北京市服务事业管理局负责筹建,市局抽调技术人员,科学院西郊办事处解决营业场地。


就这样,中关村茶点店在各方支持下终于建了起来,1957年4月正式开业。


那个年代,没有什么面包房、烘培店,统一称之为“茶点”,这个名字也一直保留到今天。


店面开在中关村18号楼里,店内有各式西点、冷饮、热饮,并设有茶座。


开张头一年,茶点店由北京市服务事业管理局直属,并不对外营业,仅供中科院的科学家前来品尝西点、小坐交流。


1959年交给海淀区服务局后,服务局加强了西点的管理指导,茶点部的业务越做越兴旺,附近的大专院校教师,外籍留学生也常到此光顾。



讲究的用料和工艺



五十年代,做西点相当不易,原材料、厨师都是问题。


今天中关村茶点店后厨忙碌的师傅 京报网 张宁/摄


当时的黄油都需要特批,先得海淀区批,再到北京市盖章,然后去大红门的一个冷库提货。


厨师,是天津大磨坊的主厨景德旺,他也是“开国第一宴”的厨师之一,擅长制作德国、法国、意大利、俄国等七八个国家的点心面包,还会做巧克力、奶糖。


郭沫若亲自点名景德旺,请他来主持茶点店的工作,包括设计品种、带徒弟传授技术等。


到了70年代,店里共有30多位员工,能生产八九十个品种的西点,都是纯手工制作。


直到今天,店里的用料、工艺,都十分讲究,一进门,还能闻到一股香甜的奶油味。


好吃不腻的奶油卷 京报网 张宁/摄



钱三强最爱苹果派



不少中科院的著名专家都曾是这里的常客。


据《北京日报》报道称,上世纪80年代,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经常到这儿买点心,最爱的就是苹果派。“很不起眼,穿着中山装,戴着蓝帽子,拄着拐棍,就一个人来,买了就走。”


中间的苹果夹心酸甜可口,吃一整块都不会感觉到腻 京报网 张宁/摄


这里的苹果派一口咬开就能吃到苹果条,完全是苹果的味道,不掺其他的添加剂,如今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同样是核物理学家的何泽慧,钱三强的妻子,也爱苹果派,除此之外还经常买黄油咸条、咖喱角,“开始自己来,后来走不动了,就让儿子、儿媳来买。”


老店员还能记得当年老专家的平易近人,有的坐专车过来,自己买一份还要给司机买一份。


店里的点心都是一袋袋称斤装好,顾客按袋购买 京报网 张宁/摄


80、90 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进店里购买美味的西点。


附近不少孩子,都是吃这里的点心长大,放学了就来排队买,还有人小时候的生日蛋糕就是出自这家店。



老店依然受欢迎



2000年前后,新的市场环境加上一批老顾客的搬迁,中关村茶点一度陷入低谷,但店里依旧保持着老传统、老样子、老口味。一直到2010年才重新红火起来。


2017年,这里经过一次装修后,重新开张,让很多顾客感叹,老店又回来了!


改造中的中关村茶点


如今,这里除了柜台的位置有所变动,一切还和当年一样,顾客中不乏颤颤巍巍的老人,他们常常将手推车放在门外,进去买好了之后,出来装在车子里,再慢慢地走回家。


店里只收现金,没有二维码,也没有电子结账,最多就是一台小小的计算器,售货员算好后告诉您价钱。


最后大家拎着这一袋子沉甸甸的点心走出店门。


中关村茶点 京报网 张宁/摄


时光飞逝,旁边的中科院变了样,附近的居民换了人,这里还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味道,年轻人看这里新奇,上了年纪的人将这里视作怀旧的地方,仔细回味着当初奢侈的滋味。


一切都在那一块小小的点心里。


有机会,您可以去尝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