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充分活过的人,最怕死

 希色_纯 2018-04-03

28岁,重新做回女孩。一文里,我说《奇葩大会》的“特别人类”里,我最期待蒋方舟和冯唐,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我最喜欢的“特别人类”——ting。

Ting有很多标签,心理咨询师,服装设计,职业编剧,“死亡体验馆”创始人,但他明白,那些对他有实际意义的标签,对别人来说是无足轻重的。

而且标签越多,我们对他的误解就会越深。

所以我换个方式,聊一聊我最喜欢ting的原因:

他评价别人很犀利,评价自己更犀利,而且犀利与温和两种气质在他身上达到了诡异的平衡。


先说犀利的ting。

ting喜欢撕逼,他曾做了一个“教人撕架”的线上课程。

群里500人,每天有一个人来做“被撕目标”,ting用一个小时来撕他,其余人围观并学习。

撕的话题,大到感情职场,小到鸡毛蒜皮。比如我们做高铁火车,去书店咖啡馆,会遇到座位被占,对方不道歉也不让座的事,要我我就忍了。但ting不同:

ting常常会把自己和人撕逼的事情当作段子发出来

我从来没见过一个以“撕”为乐,看到撕逼,就手舞足蹈,肾上腺素飙升的人。而且ting的撕逼,不是宣泄情绪,不是泼妇骂街,而是一定要撕出一个解决方法。

每天撕的很执着。

ting的日常犀利,就是“教人撕架”,而他这一生最犀利的,是直面并解决“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ting喜欢从“原生家庭”里分析自己,他分享过一个母亲去世的细节:

“我把手指搭在我妈的脉搏上,感受着她的生命迹象一点一点消失。然后我拿出了手机,挨个通知亲戚,并逐一拉黑了所有人......从此以后,我所拥有的关系,都会是我主动选择的关系。

在我们看来,这种亲情观是不正确的,是震碎三观的;既然“错”的这么明显,大家就先别急着否定他。

我继续问他:“父母关系上为什么要这么犀利?为什么要对自己和父母那么狠?”

他说:“提起‘原生家庭’,我印象里有个非常深刻的画面——哪吒自刎。龙王为了逼李靖杀子哪吒,水淹全城;被逼之下,李靖收掉了哪吒的乾坤圈和混天绫,哪吒最终拿着一把剑抹了脖子。

哪吒为什么要这么做?

只有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哪吒才能:唯有此心,耿耿相随

而我,只有断绝关系,才能走出阴影,找到真正的自由意志

在我们看来,这都是三观不正的观念,但在他看来,这就是他自由意志的选择他的犀利,就是为了维护自己这种自由。

但大部分的人,遇到和ting一样的问题,却没法像ting一样根据自由意志去解决。

我和ting一样,提到“原生家庭”,就想起哪吒,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另一个画面(TVB的剧):

哪吒死后,他的母亲殷十娘,在大雨天,一边拖着棺材,一边嘴里一遍又一遍地叫着哪吒的名字。

ting想到的是自由意志,而我想到的是一旦我遵从内心去选择,那么我的父母会有多难过。

我问ting:“我们大部分有‘原生家庭’阴影的人,做不到那么决绝,该怎么办?”

他并没有给我提出解法,而是帮我分析道:

“比如,这样的人们,小时候碰到父母的争吵,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哭泣,另一种是忽视;

这忽视就是逃避,它渐渐的成了人们潜意识里解决问题的方法;

长大后,面对感情上的亏欠,和工作上的压力,这些人的解决办法就是离开一个城市,或者辞去一份工作;

这些人,找不到其他的出口了。”

年轻时的ting,面对亲情,也和我们这些人一样,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慢慢地,他发现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遵从本心,不怕尴尬,直面问题。

因此,2017年4月4号,ting做了“死亡体验馆”。

(去体验死亡的人们,12人,参加12轮游戏,每一轮游戏淘汰一个人,被淘汰的那个人,则要穿过“无常之门,经过“焚化炉”,“子宫”,最后“新生”。)

ting告诉我,除了那些真正幽闭恐惧症的人们,穿过“无常之门”会在那里静坐两个半小时,其他宣称在这次“死亡体验”中重获新生的人,都是群戏精。

因为“死亡体验馆”不是“体验死亡”,而是为了让大家在12轮游戏中,能直面所有问题。

每一轮游戏,会问大家一个非常极端的问题。

比如“你是反恐队长,恐怖分子在一栋楼里安装了炸弹,拆除炸弹唯一的办法就是折磨恐怖分子2岁的女儿。你选择折麽这个女孩,救一整栋楼人的生命?还是不折麽这个女孩,放弃一整栋楼人的生命?”

比如“你的小伙伴被一群昏昏群殴,你是回去找救兵,还是陪小伙伴挨打?”

……

ting在《奇葩大会》时,马老师最后说:“我真的不确定,来参加这个游戏(死亡体验馆)的人,在这个游戏里得到了什么?”

其实,我去体验过,我在那边得到了三点:

第一,火化你的时候,你一定要死得透透的,否则焚化炉会让你窒息;

第二,这是一件孤独的事。生前陪伴你的家人,朋友,敌人,陌生人,都不会在你身边。

第三,没有充分活过的人,最怕死。我为人处事原则是逃避,我现在要做的,就是面对。

因为面对问题,才会有自由意志,否则只是顺从型人格。

今天这篇文章,关于“原生家庭”阴影,关于“死亡体验”,我们的读者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我很担心这些言论会给大家带来负面的引导,而我和ting依旧赤裸裸地分析,是因为相信:

我们不认为自己‘三观不正’能对大家带来影响,就算有,这也不是我们考虑的事;

“因为逃避没用,都得面对,面对之后,才有自由。每个人,无论年纪大小,都得用自己的方式来看待,并承受这个世界;

‘死亡体验馆’所做的,就是给大家打开一个看待这个世界的窗口,并直面问题的能力。

ting表达令人惊骇的观点时,总是一副稀松平常、娓娓道来的样子,像在讲着别人的伤痛和故事,这样的ting,又是温和的。

他温和而有原则,犀利而不尖刻,在任何地方,面对任何人,都如此自由且赤诚的活着,这就是我最喜欢他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