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老龙门阵 | 天灯堡传说:为晚归的航船点一盏灯

 笛子8vxrvb7uaz 2018-04-03



旧时重庆城有天灯街,还有天灯堡。叫天灯街的有两处,一处在南纪门内,一处在西水门。天灯堡在城外黄沙溪坡上,到了今天,还有天灯堡社区。



啥子叫天灯?天灯就是在江岸边高处,树立一根高高的木杆,上面挂一盏点亮的大灯笼。就是类似现在江河岸上的导航灯、灯塔之类的、在夜间用来指示位置,方便船舶航行的灯光信号设施。


重庆城三面环水,有舟楫之利。但大江大河,滩险流急,难免对航船造成威胁。尤其是到了夜间不能通航,来不及停靠的船舶更容易触礁、搁浅,造成船毁人亡。船工们为了保证行船安全,就设立了天灯这种导航设施。天灯挂在树立的高杆上,所以天灯也叫天灯杆。时间长了,天灯杆所处的街巷就以天灯为街名。

。 


这回说个关于天灯堡的传说。


随着时代的变迁,重庆两江码头的一些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到了清末,帝国主义列强仗着坚船利炮,强迫清廷开放内河。重庆也在开放之列。重庆开埠后。原先停靠在临江门、南纪门的竹木、粮油、盐糖船舶,逐渐转移至城外菜园坝、黄沙溪一带。一时间,菜园坝、黄沙溪沿江千船靠泊。推船的船拉二、卸载的、转运的力夫人来人往,呈现出繁忙热闹的景象。地方官府为了市面平安,更为了税收,也因此在此设立了海关关卡、税务征收等机构,管理这一带地方。


虽说这一带江宽滩阔,水下却也有暗礁、浅滩,尤其是从上游九龙滩下来,有一个大石盘,耸立江心,之间险滩一个接着一个。石盘周围更是明暗礁石林立,一不小心,就会触礁。船工们到了这里,都说到了鬼门关。有的船路上耽搁了,到了九龙滩时,天已黑了。此时船已经停不下来,只好听天由命往下放,时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悲惨事件。



九龙滩下来,有白鹤嘴和青龙嘴两处险滩,江边岸坡上有一个石堡堡,这石堡堡上住着许多船工人家。每到旁晚,船工家人都会站在堡堡边上,望着长江,企盼着家人平安归来。

。 


人群中,一个戴着白孝帕、身穿麻衣的青年妇女,背着一个一岁多点的小姑娘,眼巴巴的看着坡下长江。这女人姓邓,叫水莲,她父亲邓老五是拉船的船工。一个多月前就因为路上耽误,到了九龙滩时,已经天黑。不得已,船放了下来。眼看着过了青龙滩,就要靠岸了,不想水势突变,往大石盘流,船随水流撞向大石盘。船老大眼看不对,急忙转舵应对,招呼众船工猛划桡片。但是,这时已经来不及了,船撞上了暗礁。木船打烂,人也落水。邓老五虽经人救起,但却一病不起,拖了几天后,丢下女儿一家人走了。她现在盼望的、担心的,是她丈夫。她丈夫也是船拉二,是十多年前她父亲在长江中救起来的,这十多年一直跟着她父亲跑船。两年前,由她父亲做主,让她俩结了婚。婚后,她父亲让他到另外一条船上,帮人拉船。


远远的,一条挂着灰白色船帆的木船从九龙滩上放了下来,一会就靠上了岸。水莲看这船靠了岸边,心放了下来,她丈夫在这船上,赶紧回家做饭。


丈夫回家了。吃饭时,丈夫说起了今天的事。他们的船在猫儿峡下的大中坝装了一船菜,回程时,船老大见猫儿峡内有洪水涌出,晓得上游下了大雨,涨水了。一涨了水,一路水势就要变,稍不小心,就要出事。因此在船上摆设了香案,梵香燃烛,遥对着江对岸小南海跪拜,求南海观音菩萨保佑这一趟水平安。这一趟水下来,观音菩萨真的显了灵。船过鱼洞,一股沙水带着木船冲向江边石梁,船老大见势不好,使劲扳舵,但船仍然往石梁上闯。就在这时,岸边一阵风来,船帆大张,木船立马变了方向,转入江心。这趟水全靠了菩萨保佑,才得正常运转安回家。

。 


这一夜,邓水莲梦中总是在说求菩萨保佑。天一亮,丈夫吃过早饭,出门走了。水莲还一直想昨天丈夫说的话,菩萨会显灵的。可这里离小南海那么远,天天去求菩萨保佑,也办不到。不如在这里修一座观音庙,就近求菩萨保佑多好?可是修一座庙要多少钱,她哪的有钱?没钱啥也做不了。这天傍晚,她又来到堡堡上,盼着丈夫回来。在等侍中,她把昨天丈夫说的故事摆给大家听了,也把自已的想法说了。大家一听,都赞成。大家都晓得水莲为人真诚,公正,就推举她承头。这事传开了,揽载的船帮、卸船转运的脚帮、赶马的马帮,都觉得是件好事,愿意捐款。这样你几文、我几文的凑,总算凑够了修庙的钱。


在人们等侍亲人的堡堡上,一座小庙建起来了,供着观音菩萨。观音庙建成后,人们烧香燃烛,跪拜菩萨,以求菩萨保佑亲人平安,因此香火旺盛。


观音庙建起来了,人们的精神有了些寄托。但是,江上的事故却并没有消失,时不时就有船毁人亡的消息传来。而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在天黑以后。


这天晚上,水莲丈夫也是天黑以后才回到家里。他说,开一黑,有月亮还好,如果是月黑头,啥子东西都看不到,只能在水天之间,才能看到隐约的水流。船到了哪里,只是凭着感觉,这时多想有个光亮哟。有时看到岸边人家的一点光亮,也能够判明大致的方位,也多了一个能够平安靠岸的信心。说话的无意,水莲却有了心,她要在庙门上挂盏灯,让江上的行船夜里能看到。

。 


第二天,丈夫出门了,她背着娃儿来到黄沙溪街上,买了一盏大的白皮纸灯笼,一把牛油烛。到天黑时,如果还没看到丈夫的船,就取一根牛油烛点亮,把灯笼挂在观音庙门前。过了几天,丈夫回来晚了。水莲问他,看没看见观音庙的灯?丈夫说,看是看到了,不过是已经下了九龙滩以后才看到的。水莲听后,细一想,就明白了。观音庙是一间屋的小庙,殿房高不过丈把,堡堡上又有很多树,挂灯的位置被树子挡住了,所以远处看不见。只要把灯笼挂高些,才让人老远就看得到。


这天,她送走了丈夫,水莲带着所有的钱,来到河边,找到造船的水木匠铺,买了一根两、三丈长杉木桅杆,还买了桅杆上要用的滑轮、绳索。请人扛到堡堡上,在观音庙靠江边一侧,挖了坑,把桅杆树立起来。傍晚,水莲来到堡堡上,把灯笼拴在绳索上,点亮蜡烛,升上杆顶。这夜,江上的船工,老远的就看到了这盏灯,在黑暗中有了方向。

。 


过后,船工们说这盏灯好是好,就是不太亮。船帮当家的想到,这高杆点灯,主意是人家水莲出的。灯杆也是水莲买来立的,灯也是她每晚去点亮。她做的这些善事,说起来好像是为她丈夫,怕船回来晚了,使她丈夫能够看到方向。但受益更多的,却是船帮。如果再要水莲把灯整亮些,道理上也说不过去。况且,人家三口,就靠男人拉船吃饭,哪的还有钱来做?于是找各管事们一合计,决定由船帮出钱改善。


船帮一边派人找到水莲,感谢她出了好主意,还把买桅杆的钱退还给水莲。一边派人进城,专门定制了一个长方型的、装着玻璃的大灯笼。灯笼里放一个装满桐油的大土钵,土钵里有四根小指粗细的灯草绳。一到天擦黑,船帮有专人上来,把灯笼点亮,升到杆顶。这以后,晚归的航船,一看这明亮的灯光,就以此灯来判断自已的位置。由此,船损事故大大减少。对于这盏导航灯,船工们说,这是菩萨在保佑船工,托水莲送来的天灯。以后,这地方就叫成了天灯堡。

。 


五十年代,长江川江段开始整理航道,炸掉了明暗礁石,拓宽航道,设立了夜航灯标。五十年后期,川江全线实现了航标电气化,船舶长年可以夜航了。原先的天灯已经被夜航设施替代,但天灯堡却还在人们记忆中,成为地名留了下来。今天,在大黄路上,就有以“天灯堡”命名的社区。

亲爱的涯友

你听说过天灯堡传说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