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岁内宝宝冲奶粉切记不可用40°温水!为何奶粉罐上做不到?

 随缘lcy 2018-04-03



前几天我们发布了(点蓝字直接阅读)世界卫生组织为何建议冲泡奶粉使用70°水温?道理在这里!并公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原文,但是有些妈妈表示英文不够好,翻译软件不太会用,所以我们还是请刘博士翻译其中的重点给大家,避免妈妈们一知半解。至于很多妈妈疑问为何很多奶粉商明知阪崎杆菌危害如此之大(阪崎肠杆菌感染可引起婴儿脑膜炎、菌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重则致死。阪崎肠杆菌感染婴儿的病死率很高,有数据显示为40%~80%。)却很多奶粉商不在奶粉罐上更改冲调温度呢。


这个问题显然存在一定的博弈,并不是所有婴儿脑膜炎、菌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家长都会去做病理的判断,确认是否奶粉引起。大部分的家长根本不会怀疑到奶粉的问题。但是因为家长不去怀疑,就放任风险的存在吗?


显然是不对的!


每个婴儿对家庭来说都是全部希望,非常非常重要!绝不应该侥幸,从而让生病甚至死亡的悲剧发生,让家庭陷入“早知如此就一定不会低温冲泡奶粉”追悔莫及的悲痛!


还有妈妈说国家已经做出了严格控制奶粉中阪崎杆菌的含量,是不是我们就可以信任奶粉商确实已经做到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文末我们的延伸阅读为《中国医药报》今年3月的文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奶粉监督抽检通告。检出不合格样品6批次。其中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3批次样品中,有2批次为阪崎肠杆菌指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所以,综上所述,能母乳喂养尽量母乳喂养,目前尚未发现纯母乳喂养婴儿感染阪崎杆菌的个案,而确实需要添加其他代乳品的首选液态婴儿奶(不是普通奶是婴儿液态配方奶国内极少看到)实在要添加固体配方奶的则家长自己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严谨方法冲调奶粉显得尤为重要!






刘美芳博士(台湾)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    护理博士

台北医学大学      兼任讲师

慈心园台湾母婴会馆   护理总监



    配方奶不是一个无菌的产品,只是在制造的过程能符合卫生的标准,当配方奶会引起婴儿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原因,大都是因为阪崎肠杆菌所引起的感染,奶粉常会因为受到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的污染,目前的制造技术是无法维持奶粉的灭菌,所以当准备冲泡步骤或存放不当时,会让此感染的问题更严重。

    确认了配方奶可能对婴儿的危害,所以婴幼儿食品卫生实践国际法(International Code of Hygienic Practice for Foods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才会修订并建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和世界食品和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会员国接受这样科学的忠告,所以在2005年就要求将如何安全调配、储存配方奶的指南制订出来,让哺喂配方奶的危险性降到最小。为何会有准备和冲泡指南的制订,是基于定量的风险评估结果。因此安全的准备和处理配方奶是所有医疗照护者和主要照护婴儿者的责任。


    一般来说国外超市贩卖已调配的瓶装奶水(液态婴儿配方奶,也叫水奶,国内还很少见),婴儿感染的风险最小 。而固态奶粉需要强调使用至少70度以上的水冲泡配方奶,能够简单又有效的降低危险,同样的,从冲泡到宝宝喝完的时间越短;以及冲泡后的奶水储存温度(不可高于摄氏5度)都是降低风险的做法。喂食器具的清洁和消毒也是预防宝宝感染的法则。



    WHO一再强调冲泡奶粉的温度至少需要70度以上,如此不仅可以杀死阪崎肠杆菌外,还可以降低喂食时间超过2小时或是是温超过35度高温的风险。

认识阪崎肠杆菌

1958年发现第一例因为阪崎肠杆菌引起的新生儿脑膜炎案例,虽然阪崎肠杆菌对所有年龄层都会导致感染,但对于新生儿而言却是最危险的感染,2014年配方奶的阪崎肠杆菌在新西兰和法国造成大规模感染,追查原因后发现是与医院调配、储存操作有关,对早产儿来说易导致菌血症;足月儿易导致脑膜炎。阪崎肠杆菌可以在配方奶粉中存活长达一年(Forsythe, 2005)

    WHO指出在没有其他可遵循的指南时,参考WHO所推荐的冲泡方式和调配前的准备,适用于12个月以前的婴儿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健康从业人员不了解配方奶粉的风险,更不熟悉最佳的冲泡方法,因此无法提供正确且安全的宣教。

    

为什么有的奶粉罐上还是标示使用40-50度的水冲泡?


    WHO指出的确发现仍有许多厂商误导水温只要在50度左右,但根据WHO的风险评估报告发现,这样的温度冲泡的结果,更大大增加婴儿感染的风险,除非能保证环境温度、喂食器具、喂食时间都能在规范内。所以强烈建议配方奶制造商应该队婴儿的危险并注意修正。

以上截图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网站,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另外补充说明上一篇推文未提到的一些细节

1. 消毒后的奶瓶用具,如果不是立即使用,要把整套已消毒完全的零件,都组装好,避免再次污染,且要注意奶嘴内、外的清洗。

2. 冲泡后2小时内若已接触过宝宝口腔未喝完,则丢弃,避免细菌孳长,如果是冲泡后的配方奶需要外出时使用,则必须保冷后,要喝时再加温。

3. 如果是储存在冰箱已调配好的配方奶,取出回温给宝宝喝时,回温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


结论~

    简单的提高冲泡配方奶的水温,就可以减少甚至预防婴儿因为冲泡操作不当,而引起致命性的感染,我认为这是经济效益最高的方法,WHO在10年前就已做出正确科学的冲泡指南,让宝宝免于感染的风险,如今藉由此平台,让科普知识传递,家长们可以因此而受益,何乐而不为呢?知识无价,希望藉由此推文,增长更多人对于正确育儿的观念。

    有很多妈妈发现相同奶粉高温下奶粉不容易溶解,会结块,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应该冒着感染阪崎杆菌的风险而只为了冲调方便着想。

    并温馨提示:同样水温下越容易溶解的奶粉其实是因为加入了更多的促溶剂,而同样水温下相对没那么容易溶解的奶粉其实是促溶剂少。促溶剂这样的添加剂,并不是宝宝需要的,这也是为何我们主张宝宝在自然离乳后(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计委建议的自然离乳时间都是2年及更久)如果需要奶制品尽量选择鲜奶而不是配方粉的原因,因为尽可能少的添加剂显然对孩子肝肾更有利。

另:虽然在2008年《國際嬰幼兒食品衛生規範法典》 裡面已经增加了配方奶粉阪崎肠杆菌和沙門氏菌的查檢及约束,但仍建議要依照2007年WHO公佈的使用70度以上的水沖泡,除非能確保你购买的配方粉已经完全符合标准并沖泡的每個步驟是安全的且寶寶能立即喝完,基於以上觀點和以下延伸阅读近期都有检出阪崎杆菌案例,何不就使用70度以上的水沖泡,能換來免於感染的風險不是更好嗎?

延伸阅读:

为什么奶粉中会检出阪崎肠杆菌?危害有多严重!

来源: 《中国医药报》  2016年3月3日  作者:王加启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奶粉监督抽检通告。共抽检样品198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6批次。其中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3批次样品中,有2批次为阪崎肠杆菌指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阪崎肠杆菌是什么?为什么婴幼儿配方奶粉要控制阪崎肠杆菌?日前,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王加启牵头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组的几位专家就如何理解奶粉中检出阪崎肠杆菌问题进行了解读。

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能寄生在人和动物肠道内。阪崎肠杆菌能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7℃~43℃。但是,阪崎肠杆菌不耐热,在高于60℃的温度下就能被杀死。

阪崎肠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中的一种,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宿主致病。对阪崎肠杆菌进行风险评估发现,与25℃条件下放置4小时的液体相比,放置6小时的阪崎肠杆菌的相对危险可增加30倍,放置10小时的相对危险可增加3万倍,可能威胁人体健康。

问题一:奶粉中阪崎肠杆菌从何而来

阪崎肠杆菌不耐高温,而且,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原料奶粉在生产过程中是经过巴氏杀菌的,足以杀死存在的阪崎肠杆菌。那么,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是从何而来的呢?

实际上,阪崎肠杆菌污染奶粉的问题并非我国仅有。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曾有奶粉污染阪崎肠杆菌的案例。

目前,公认的可能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奶粉以外的各种未经杀菌的原材料(如核苷酸)。

2.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加工过程。有研究表明,从奶粉加工车间的地面、干燥塔外部和包装车间等部位均曾分离出阪崎肠杆菌。

3.冲调婴幼儿配方奶粉时的周围环境或者被污染的器具和双手等。冲调好的奶粉是细菌很好的养分来源,在室温下,阪崎肠杆菌的增殖速度非常快。

问题二:为什么要控制阪崎肠杆菌

1961年,英国首次报道了阪崎肠杆菌引起婴儿脑膜炎的病例,此后,世界上相继有多个国家报道了新生儿阪崎肠杆菌感染事件。

阪崎肠杆菌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人,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是却能使新生儿(出生28天以内)和不足2个月的婴儿,特别是早产儿、出生体重偏低和免疫功能较差的婴儿致病。这是因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胃酸的酸度比成年人高,适于阪崎肠杆菌生存。而且婴儿血脑屏障未发育完全,阪崎肠杆菌可进一步从血液进入脑部。所以,阪崎肠杆菌感染可引起婴儿脑膜炎、菌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重则致死。阪崎肠杆菌感染婴儿的病死率很高,有数据显示为40%~80%。

鉴于上述情况,尽管阪崎肠杆菌通常只对抵抗力较弱的婴儿引起感染性疾病,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婴儿健康,大部分国家都在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中严格控制阪崎肠杆菌。例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公布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卫生操作规范》,对即食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和婴儿配方奶粉(适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的配方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进行了限量规定。

2010年,欧盟委员会(EC)发布关于食品微生物标准2073/2005的修订条例No.365/2010,规定针对6个月以下婴儿奶粉进行抽样时,每批次奶粉共抽检30个样品,每个样品不超过10克,其中阪崎肠杆菌的检出量应为0。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颁布的21CFR106.55中要求针对6个月以下婴儿奶粉进行抽样时,每批次奶粉共抽检30个样品,每个样品不超过10克,其中肠杆菌属(包含阪崎肠杆菌)应为“未检出”。

我国针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等一些常见的人类致病菌在各类食品中的最高限量都有标准,譬如国家标准《GB 1076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要求,针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配方奶粉进行抽样时,每批次奶粉共抽检3个样品,每个样品为100克,并且不得检出阪崎肠杆菌。除此之外,我国也制定了婴幼儿奶粉的生产规范,力求在生产环境和配方奶粉中控制细菌污染,尤其是阪崎肠杆菌的含量,从而保证婴幼儿的健康。

虽然奶粉中可能存在阪崎肠杆菌污染的风险,但它并不可怕。阪崎肠杆菌的风险主要是对健康情况特殊的婴儿,而且发生案例非常罕见。消费者如果能科学预防和采取控制措施,完全可以保障婴儿的健康。至于产品不合格的企业,则应该加强工艺改善,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如何科学喂养 避免婴儿细菌感染?

 1.母乳喂养。在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中,尚没有阪崎肠杆菌致病的病例报道。因此,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建议,最好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喂哺,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

2. 如果实在不能母乳喂哺,特别是新生儿或在较小的婴儿期,最好选择液体配方奶。液体配方奶经过商业无菌处理,通常不会有感染阪崎肠杆菌的危险(国内目前极少)。

3.如果只能选择固态配方奶粉,医院和家长要重点关注新生儿和不足2个月的婴儿,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免疫功能较差的婴儿,要特别注意冲调奶粉和喂养时的卫生操作,并注意安全储存奶粉,防止婴幼儿被感染。如:

①奶瓶应被完全清洗并消毒。在冲配奶粉前,应清洁双手。取用奶粉时,所使用的勺应保持清洁,并且在取完奶粉后尽快密封好奶粉罐。

②在冲调婴儿配方奶粉时,必须 使用清洗干净和消毒后的器具,防止环境中或者器具中有阪崎肠杆菌存在而造成污染。

③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制备、贮存和操作婴儿配方奶粉指导原则》,应使用温度不低于70℃的水来冲调婴儿配方奶粉,以杀死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或其他病原菌。所以,冲调奶粉时,应尽量使用70℃以上的水冲调奶瓶中的奶粉,冲调后不要放置过长时间;并且注意不要让奶嘴触碰到任何其他可能不洁净的地方。冲调好的奶应冷却至可喂哺的温度,然后立即饮用。

很多人担心温度高会破坏营养素,调查发现,基本上只有维生素C会受高温冲调的影响,而且即使损失掉一些,剩下的维生素C含量也都高于《国际婴幼儿食品卫生规范法典》要求的最低标准。

④ 冲调好的奶若实在不能即时饮用,应立即冷却,并贮存在4℃及以下的冰箱内,但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并在给宝宝喂奶前重新加热。加热好的奶若在冲调后两小时内仍未被饮用就应该倒掉。

⑤ 如果对奶粉存在疑问,则应该丢弃,最好不要喂哺婴儿。

除了奶粉,其他任何可能会被婴幼儿接触到的东西,都需要保证清洁。良好的卫生习惯、足以杀灭细菌的冲调奶粉的水温和安全的储藏方式等是保护婴幼儿的最好办法。


 
自然分娩 ∣母乳喂养 ∣科学育儿

关注我们让妈妈少花钱,宝宝少受罪!

虽然科普总没有谣言快,

但我们相信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