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武灵王传—— 中山国的末日

 火天大有_元_享 2018-04-03

赵武灵王传—— 中山国的末日

第十五章 四伐中山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二十年,赵雍自代地回到邯郸后不久就大遣各路使节,与每一个大国都签订了和约,不管楚国有多盛,秦国有多横,齐国有多强,让他们自己斗去吧,现在赵国的目标就是中山国。

第二年,天气刚变暖,赵雍就按捺不住,这一次他要对中山国来一次大的行动。不同于以往的小打小闹,这次他要合邯郸、晋阳、代地三地之力,全力进攻,将中山国彻底打服,以后再慢慢蚕食中山国的领土。这样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减小损失,另一方面还能尽可能降低赵国在其他国家眼中的威胁程度。

赵武灵王传—— 中山国的末日

中山国国土不是很大,但是人口不少,极盛时期曾号称九千乘,但这都是过去式了。中山国此时的国君是刚继位的姬姿,他倍加推崇儒家的仁爱治国之术,对鲜虞先人的尚武精神是弃之如敝履,这在战国纷争年代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在姬姿的影响下,中山国上下武备松弛,早已没有了中山桓公开国时期的精气神,这些对赵雍来说自是一大利好。中山国此时的领土范围在现石家庄西部和保定南部一带,四个方向除了北面是燕国领土外,其他三面都为赵国所包围。其国土上宽下窄,成倒三角形,横亘在燕赵两国之间。另一个邻居齐国自在燕国的行动失败后,对北线失去了信心,减少了对中山国的支援,放任赵国对中山国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要对中山国进行灭国之战,赵雍有现成的战例可以进行参考。一百年前,魏国将领乐羊经过三年苦战,灭亡了中山国,中山国的领地成为魏国在赵国腹地的一块飞地,但中山人坚韧不拔,魏国的统治连二十年都没维持,中山国便复国了。乐羊凭着魏国一支偏师就实现了跨境灭国作战,而赵雍举赵国全国之力,对付这么一个内无斗志,外无援兵的国家,自是不在话下。当时乐羊的计划有取巧之处,他以攻占中山国在平原地区的城池为主要目标,不注意歼灭中山人的有生力量。中山人在不擅长的城池攻防战败下阵来后,退到后方的太行群山里集聚力量,依靠茂密的丛林和险峻的地形同魏军展开游击作战。魏军在太行山里疲于奔命,对藏在山里的中山人毫无办法,最终悻悻撤出了这块飞地。

赵雍不想为后人留下后患,他要全取中山,自不能完全走乐羊的老路。他的计划是首先隔断中山国东部的平原地区和西部太行山区的联系,将中山人困死在华北大平原上,瓦解他们的斗志,然后在步步蚕食剩下的领土。

赵武灵王传—— 中山国的末日

这次战役的目标确定为攻占中山西部的领土,即紧挨太行山的南北向狭长土地,此战最要紧的就是南北两端的曲阳和鄗,曲阳位于中山国最北端,人口稠密,周围环绕着数个大城,是其北方领地防御体系的支撑点。占领了曲阳,中山国的北方就将门户大开。鄗是中山国领土的最南端,离邯郸只有一百多公里,为两国反复争夺,赵雍一直很看重它,武灵王三年时,赵雍还亲自下令重新修缮了这座城池,后来却又被中山国占领。占领鄗城,一在解除中山国对邯郸的潜在威胁,二更是在于雪耻。整个战役方略是南北夹击,北线由代地和晋阳的军团负责,具体由牛赞指挥晋阳的战车部队和新式骑兵,此外还有代地的军队和林胡、楼烦部征集的士兵,由代地的赵希统一指挥。北方军团从北方翻越太行山,到曲阳一线集结,赵雍另派出赵与部去接应,协调行动。南线完全由邯郸军团负责,这也是赵国军队的主力,下分三军,赵袑指挥右军,许钧指挥左军,公子章指挥中军,由赵雍亲自统帅。此次出兵总计发动了二十多万士兵,整个军队声势浩荡,创下赵国几十年来所未有之声势。

两路赵军如泰山压顶,南北两线同时进攻,直指国都灵寿,中山人显然被赵军的声势镇住了,没有料到赵军的规模会如此大,准备明显不足,虽然前线的部队作战很英勇,但还是无法挡住赵军的进攻。赵军的新式骑兵大放异彩,将中山国的北部领土捣了个稀烂,北方军团先后攻占了丹丘、华阳和鸱之塞,灵寿的北线方向再无险可守。南线的邯郸军队作为主力军团更是不遑多让,何况还有国君压阵,先后占领鄗、石邑、封龙和东垣四城,兵峰直抵灵寿城下。整个战役比赵雍预估的还要顺利。

灵寿城内乱作一团,中山王强作镇静,再次派出使者求和。此时赵军也到了强弩之末,中山军虽然节节败退,但是抵抗还是很顽强的,赵军损失也不小。赵雍抵住了一鼓作气吞并中山的诱惑,他不只是一名军事统帅,更是一位国君,要综合考量战争的国际影响和战后的新领土的归化。赵雍按照原计划,向中山王又索要了四座城池便退兵了。

此战声势浩大,短短几个月便占领了中山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引来各国纷纷侧目。但各国此时的注意力都在合纵还是连横上,对于遥远北方的战争没有太大的感觉。掌握战争主动权的秦国,内部政局在秦昭王即位后一直不是很明朗,军队暂时偃旗息鼓,对外以外交谋和为主,适逢国内亲楚势力抬头,秦国便选择和楚国缓解矛盾,以瓦解合纵联盟。楚怀王竟然意动,也向秦国示好,齐韩等国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加大力度拉拢楚国,期望留住这个强大盟友。由此各国注意力都在楚国身上,对赵与中山的战争就没有给予更多关注。

各国的漠然让赵雍大受鼓舞,他要总结这次战役的经验教训,要接收新的领地和民众,要继续训练军队。这次战役战果虽然不小,但是军队的伤亡让他很心疼,尤其是在攻城作战中,进攻的一方总会吃亏,伤亡是小不了的,这种强攻城池的作战必须减少。另外在他眼里,中山国未来也会是的赵国人,迟早是他的臣民,中山国是要吞并的,但是双方的伤亡都不能太大,否则赵国也得不到多少人口,得到那些废墟也没什么用。赵雍在战后的谈判中发现,相比直接进行战斗,进行军事威慑好像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赵军拼死拼活打下七八座城池,战后一谈判轻轻松松又拿下四座城池。赵雍心想,或许前期根本就不用那么拼,哪怕没有占领城池,只是取得几场野战的胜利,中山王就会乖乖献上城池,根本不用费尽心力地去攻城。

赵军修整了整整一年,公元前303年,武灵王二十三年,赵军再次攻中山。这次规模要小得多,但也不是中山人所能抵挡的,中山王再次献出数座城池来求和。

公元前301年,武灵王二十五年,赵军第三次攻中山,中山国此时的领土只剩灵寿周遭地区和东部的几座城池。赵军继续在西线展开进攻,防止中山人逃往太行山脉。中山人再次败退,赵军包围了灵寿城,中山王姬姿如惊弓之鸟,慌忙逃出国都,投奔齐国。灵寿的士兵再无战心,纷纷逃散,赵军趁势占领灵寿城。至此中山国只在东部残余扶柳等几座城池,余者尽并入赵国。

又过了一年,公元前300年,武灵王二十六年,赵军再次发动进攻。扶柳等城没有坚持多久便被攻陷了,至此中山国全境归入赵国治下。

赵武灵王传—— 中山国的末日

齐宣王剧照

姬姿原本以为齐国能看在多年盟友的份上,可以出兵帮帮中山国,至少也派个使节调停一下。齐国当然不希望身旁这个有着很深过节的赵国过于强大,但不巧碰到中原方向合纵连横局势诡谲多变,齐国全力应付中原,无暇分身关注北方,而且赵与中山的争斗由来已久,也没见赵国得到什么便宜,所以在前期没有太过关心。齐宣王实在没料到这次赵国决心如此之大,三五年时间,中山国竟然就要亡国了。齐宣王忍不住正想出兵干涉的时候,自己的身体却又出了状况,卧床不起,这一年齐宣王田辟疆50岁,在当时也算年纪不小了,竟然就此一命呜呼。齐国新君齐湣王忙于稳定国内朝局,无力干涉别国。不久又传来了赵军攻取中山全境的消息,寓居齐国的姬姿情知再无复国希望,在忧愤之中也死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