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并不认可“官封名医”

 人品第一学问二 2018-04-03



民间并不认可“官封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的说法,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清两代,但官府敕封十大名医与民间祭祀十大名医,却大不相同。


官府敕封的名医


顾颉刚、杨向奎二位先生在《三皇考》一文中曾指出,蒙古统治者由于不受重道轻艺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为了注意民生日用,觉得医术很该重视,所以模仿了儒学来办医学,模仿了孔子庙来造三皇庙”。

《元史》卷七十六《志第二十七上·祭祀五》“郡县三皇庙”条说:元贞元年(1295),开始命令郡县普遍祭祀三皇(伏羲、神农、黄帝),按照文庙祭祀孔子的礼仪举行。太皞伏羲氏用勾芒氏之神祔祭,炎帝神农氏用祝融氏之神祔祭,轩辕黄帝氏以风后氏、力牧氏之神祔祭。黄帝的臣子俞跗以下十人,姓名载在医书者,在两边侧廊陪祭。有关官员在每年春秋二季主持举行祭祀,由医师主持其事。对此,吴澄在《吴文正集》卷二十一《宜黄县三皇庙记》中说:“医有学,学有庙,庙以祀三皇,肇自皇元,前所未有也。”这是有关中国古代十大名医说法的最早记载,只可惜没有列举十大名医的名字。

《明史》卷五十《志第二十六·礼四》“三皇”条说:明朝初年沿袭元朝制度,在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共同祭祀三皇。洪武元年(1368),命令用太牢祭祀。洪武二年(1369),命令用句芒、祝融、风后、力牧左右配祀,俞跗、桐君、僦贷季、少师、雷公、鬼臾区、伯高、岐伯、少俞、高阳十大名医配从祭祀。这是最早由官府敕封的古代十大名医。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二月,重修太医院三皇庙,次年建成,题名景惠殿。中间奉祀三皇与四配(句芒、祝融、风后、力牧),配从祭祀的东屋的是僦贷季、岐伯、伯高、鬼臾区、俞跗、少俞、少师、桐君、雷公、马师皇、伊尹、扁鹊、淳于意、张机十四人,西屋配从祭祀的是华陀、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巢元方、孙思邈、韦慈藏、王冰、钱乙、朱肱、李杲、刘完素、张元素、朱彦修十四人。也就是说,将之前敕封的俞跗、桐君、僦贷季、少师、雷公、鬼臾区、伯高、岐伯、少俞、高阳这十大名医,去掉“高阳”而换为“马师皇”,从此以后所谓十大名医即成定案而不复变更——俞跗、桐君、僦贷季、少师、雷公、鬼臾区、伯高、岐伯、少俞、马师皇。

公元1644年,明亡。清入北京称帝,但祭祀三皇、先医的制度得到了继承。《清史稿·礼三》:“群祀先医,初沿明旧,致祭太医院景惠殿,岁仲春上甲,遣官行礼。祀三皇,中伏羲,左神农,右黄帝。四配:句芒、风后、祝融、力牧。东庑僦贷季、岐伯、伯高、少师、雷公、伊尹、淳于意、华陀、皇甫谧、巢元方、韦慈藏、钱乙、刘完素、李杲十四人,西则鬼臾区、俞跗、少俞、桐君、马师皇、扁鹊、张机、王叔和、葛洪、孙思邈、王冰、朱肱、张元素、朱彦修十四人。”

 

民间祀奉名医

 

虽然官府敕封了“十大名医”,并增加了历代名医十八人,作为奉祀的对象,但民间在药王庙所祀奉的十大名医,往往随意更改而没有一定之规。

北京南药王庙有明代万历三年(1575))所刻石碑,碑上中为三皇,下列十大名医姓名及图赞,分别为岐伯、雷公、扁鹊、太仓公、张仲景、华佗、王叔和、葛洪、孙思邈、韦慈藏。但药王庙中的塑像却与石碑记载不一致,正中供奉的是药祖孙思邈、韦慈藏,两旁为岐伯、雷公;十大名医则为扁鹊、医缓、秦越人、壶公、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葛洪。

北京东药王庙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前殿正位祀“普济真君孙思邈、韦慈藏”,两庑从祀十大名医则是陶贞白、封真人、张仲景、王叔和、刘河间、庞安常、医缓、华佗、董君异、李东垣。

乾隆三十六年胡德琳编撰的《历城县志》记载:“肖神农于上,以岐伯、韦药王配之;而雷公、秦越人、长桑君、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士安、葛洪、孙思邈列于两廊。”

河北安国药王庙邳彤墓南北两个侧殿为名医殿,塑有中国十大名医像。北殿内供奉华佗、孙琳、张子和、张介宾、刘河间,南殿内供奉扁鹊、张仲景、孙思邈,徐文伯、皇甫谧。

陕西耀县药王山药王庙大殿前面建有一座十大名医殿,殿内供奉我国古代十大名医塑像。这十大名医是岐伯、雷公、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葛洪、陶弘景。

1941年,李涛在《药王庙与十大名医》一文中说:“十大名医之说,亦始于十三世纪末年,初定为黄帝臣僦贷季、岐伯、鬼臾区、少师、伯高、少俞、俞跗、桐君、雷公、马师皇,与张景《医说》所记者相符,但民间所祀十大名医,与此大异,且各朝不同,其中最常见之十人为扁鹊、淳于意、张机、华佗、王叔和、葛洪、巢元方、孙思邈、钱乙、朱震亨。”

一个医生是否知名,不仅是医生角色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的期望。一般来说,患者都期望找“名医”就诊。医生的知名度越高,患者对其越容易产生安全感、信赖感。“名医”常常能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加之患者内心出自对“名医”的信仰和倾心,因此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名医”就是一副良药。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发展、人类健康和中医药事业自身的发展都需要“名医”,因此中医学界开打“名医”牌,国家、省级、地市级和县级政府相关部门纷纷开展评选“名医”活动。因为如果能够获得由政府组织评定授予的“名医”头衔,便如同受到“御赐敕封”,而追捧学术之“名”成为谋求经济利益的捷径,于是一些人想尽千方百计拼命谋求各种权威的“名医”光环。

如今,国医大师、国医名师、国家名中医、省级名中医、地市名中医、县级名中医、基层名中医、名医高徒、名医子女门诊的牌子遍布大街小巷,以利用人们对“名医”称呼认同的心理来招徕患者前来就医。

中医学界从来不乏“名医圣手”,但“名医”这顶帽子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戴的。一些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地评选的“名医”“名师”“大师”等医界权威,而一些进入“名医”角色的医生,并不一定都符合客观实际。因此老百姓不认可、不买账,也是必然的。

满街皆“名医”,谁是真郎中?流传于民间的这句“诘问语”,确实令人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