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4、改变你能改变的

 退休工程师 2018-04-03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媒体上出现一边倒的情况,而自己又不能进行申辩的时候,这个时候,对应的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个时候,报纸头条测试法肯定没有办法奏效,能做的反而是屏蔽所有能对自己选择产生影响的信息。

对李开复来说,最经典的例子无外乎是李开复在2005年7月加入Google时,因为被卷入法律纠纷的所作所为。  

当时,李开复离职的事实公布后,许多媒体因为被误导,以为李开复的离职违背了合约,就发表了一些不合事实的言论,甚至更有许多子乌虚有的控诉、恶意杜撰的故事传遍了中国的互联网。

那时,多亏李开复的律师朋友提醒李开复:对于媒体的报道,作为当事人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在官司漩涡中,李开复个人不能出面解释,否则不但越描越黑,而且可能给对方提供更多材料。法官的决定则是李开复可以间接影响的,李开复和他的律师一定要努力打一场漂亮仗。

至于可直接影响的方面则是李开复可以广搜证据、找寻证人、理解法律、准备对质时证实对方谎言的证据。于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李开复不再订阅报纸,不再上新闻网站,不再被流言蜚语所惑。李开复一天花十六个小时苦读法律,在对方提出的近30万份文件中用最新的搜索工具找到自己需要的文件,和律师一同起草自己的答辩状,一次又一次地做出庭排练。

    官司一开始对李开复很不利。2005年7月28日,法庭裁定禁止李开复前到Google报到。美国高等法院法官告诉李开复,“明年(2006年)1月前你先不能去Google上班,因为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你是不是搜索专家、有多少人认为你是或不是,如果不能做搜索,应该对你在Google的工作做何限制等等,这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过9月我们会给你一个机会告诉我你能做什么。”

    在这场官司中,“李开复是不是搜索专家”成为了关键。微软提交的文件中谈及,李开复和盖茨和其他高管就网络搜索举行的一项高级别“密谈”,表明李开复在微软从事的的工作确和Google的业务有关。这个文件的标题是《李开复在搜索上的一些想法》,其中微软抹去了大多数关键词汇,除了“Google”、“MSN”和“长角”等字样。而李开复称,他并不是搜索引擎方面的专家,即使在2001到2002年他担任MSN搜索业务的副总裁期间,当时MSN使用的是“合作伙伴的搜索引擎”完成绝大部分的搜索工作,而微软决定开发自己的“基于算法的MSN搜索”引擎是李开复不再负责这个团队的6个月之后的事情。在此当中,李开复没有进行过实际产品的架构以及算法设计的工作,也没有看过MSN的一行代码。

     对此,美国独立调查公司“微软方向”(Directions on Microsoft)分析师马特·罗斯福认为,“李开复的研究关键也许不是我们理解意义上的互联网搜索,而是关于人们怎么和电脑互动,如果一定要说有搜索技术在里面,也最多是这方面了。”《搜索观察》负责人丹尼·苏利文也表示,“Google雇佣李开复是因为他是出色的领导者,而不是因为他是搜索引擎天才。微软似乎有意抬高了李开复在微软的作用和地位,其实是为了和Google开战找借口。”而这正是微软所要的,微软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充分利用了美国讲究证据和推理的特点。即使对李开复的指控最后不成立,但由于判定“李开复是不是搜索引擎专家”需要大量的时间,可以把官司拖得很长,在最大程度上打击到Google。

对于李开复和Google来说,时间是这场官司中最重要的因素。为此,李开复和Google选择了一条最简单的办法。根据律师的建议,由于听证会的时间只有5小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向不了解互联网技术的法官证明自己不是搜索引擎专家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听证会上,李开复应该重点描述他在Google和在微软工作性质和工作地点的差异,说服法官他在中国的工作和之前在微软的工作没有关联性,以及承诺自己在一年内不会从事搜索引擎技术的开发。

     2005年9月13日,法庭对李开复是违反竞业禁止条例案进行开庭审理。经过5个小时的听证后,美国华盛顿州金县高等法院法官史蒂夫·冈萨雷斯当天就作出裁决:李开复可以立即为Google工作,但工作范围将受到限制。对此,Google公司法务副总监黄安娜律师在李开复新建的Blog上发表声明,称法官为李开复在Google工作扫清了障碍。Google也随即宣布:李开复博士将立即开始几件重要的工作,包括招聘、创建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以及和中国政府部门沟通联络。

在亲朋好友为李开复举办的庆功宴上,一位律师在向李开复敬酒时说李开复不像个被告,而更像个职业的律师,甚至估计李开复的价值相当于两个律师。在事后,他问李开复为何如此镇定地每天埋头看文件,难道对外面风雨交加的媒体报道都不在乎吗?李开复告诉他:“不是我不在乎,而是我不想浪费时间在那些我无能为力的事情上。”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李开复回到中国开始工作后,李开复没有花任何精力试图引导或改变媒体,媒体的报道却自然而然地完全转变成为正面报道——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李开复开始工作的事实战胜了任何一篇负面文章。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专注于你能够改变的事情,可能最后连当初不能改变的事情也改变了。

对于选择,李开复本人有句经典的话:在选择前“重重”思考,选择后“轻轻”放下。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选择的游戏,有风雨也有阳光。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李开复要用冷静的态度掌控每一次选择的全过程:

所谓“重重”思考,就是要培养客观的、精准的判断力。每一个重要的选择可能都与你自己的前途密切相关,但你在选择和判断时,一定要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要避免自己的主观倾向影响判断的精准和客观。

所谓“轻轻”放下,就是说李开复在做出选择后,应当坦然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既不要因为选择正确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为选择失误而悔恨终生。

例如,有的人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每次刚做出决定,就立即紧张起来,不知道自己的选择会导致怎样的结果;有的人非常喜欢吃“后悔药”,他们事先不通盘考虑,事后却追悔莫及;还有的人过于敏感,本来自己做出的是客观、公正的选择,但事后听到别人的议论就摇摆不定起来……

其实,无论你的选择正确与否,无论它的结果如何,已经做出的决定就无法收回了,你只有坦然接受它,或者在今后想办法补救。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或者自己已经无法控制的事情,任何担忧或悔恨都是多余的。与其把时间花在无谓的焦虑上,倒不如把这些东西“轻轻”放下,然后一身轻松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