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食祭,寒食思,寒食起

 小酌千年 2018-04-04



 

1

寒食祭

 

苏东坡在《寒食帖》里讲:“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乌鸦衔着纸钱,说明古时民间的习俗上,寒食节是扫墓的日子。

 

乡村的俗语里讲:“一百零五,上坟添土。”宋代梅尧臣也曾写:“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

 

意思是说,在冬至之后的105天,是扫墓的时间,而这一天是寒食,而不是清明。

 

在民间,寒食这天被称为小寒食,而清明这天叫做大寒食。

 

唐代曾经颁布政令,把扫墓的时间定在寒食节,但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寒食的习俗归到了清明节名下。

 

直到今天,清明扫墓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寒食渐渐不为人知了。

 

寒食与清明前后相继,但是主题并不相同。

 

寒食侧重的是祭奠先人,怀悼旧亡。而清明更多的却是清身明心,求新护生。

 

 

2

寒食思

 

在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介子推保护公子重耳出逃,在外流亡期间,介子推一直忠心耿耿,在重耳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割股为他充饥。

 

后来重耳(晋文公)回国执政,大赏群臣,但是介子推认为自己只是尽到了人臣的本分,不愿意出来做官,于是隐居山林。

 

晋文公不答应,放火烧山,想要逼他出来,介子推宁死不出,被活活烧死。

 

于是晋文公设立寒食节,全国禁烟禁火,冷食三日。以此来纪念介子推,让后人知晓只为大义,不为名利的品格。

 

古人常说,立人先立德。

 

一个人的品德比才学要重要,只有把品德立起来,才能成为一个靠得住的人。

 

 

3

寒食起

 

寒食节还有一个来历,禁火节。

 

唐代诗人韦庄有诗:“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描述的就是寒食禁火,清明取火的现象。

 

在古代,人们取火不便,需要保留火种,才能时时有火用。

 

但是清明时节,空气干燥,留存的火种很容易引发火灾,所以人们选择把上年的火种全部熄灭,等过几天再钻燧出新火,这几天没有办法生火做饭,人们选择在这一天吃冷食。

 

灭火像是一种仪式,在过去的这一天,在外远游的人一定要回家祭祖归宗,回到原点,回到出发的地方,知道自己的来处。

 

失去火的时候,人们才懂得了火的意义,人们在钻燧出新火的时候,才懂得了一份感恩和珍惜。

 

所有的回归,都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在这样的回归之后,人们会迎来清明节。身清心明,除了扫墓之外,人们郊游、踏青、播种。纪念的同时,也寓意着新的开始。



l儒风学社l 阳明心学20讲 小程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