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用”太极注意事项

 阿金大大 2018-04-04

练太极拳都有哪些适应症、禁忌症和生理反应?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运动对保健养生有功效,但也不是万能的,“包治百病”的说法是不科学、不严肃的。关键要坚持,不能急于求成。请看太极名家潘厚成老师执笔撰写的冯公著述。


太极拳的治病保健范围和适应症是非常广泛的。根据大量实践证明和疗效检测,以及国内外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反映,太极拳运动对于一般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某些器质性疾患,都有较为明显的体疗效果,如:


这里需要说明,太极拳运动包括气功锻炼确实具有治病保健功效,但也不是万能的,“包治百病”的说法是不科学、不严肃的。有些病症的疗效较为明显,疗程也不长;但有些病症的疗效不是很明显,疗程也长些;这与患者的体质、心理、生活以及方法正确与否、锻炼用功程度等因素有关。


有些病症是不宜练功练拳的,这些禁忌症是:


另外,若感冒时,可休息2-3日。过于劳累之后,或大怒、大悲、大惊之后,可暂时不练患者应经过医院检查,明确病症,根据病情合理进行锻炼,并适当配合药物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起居,过有规律的生活。要有信心、决心和耐心,既不要采取试试看的态度,又不能急于求成。要始终如一,坚持锻炼。



在正确的练习过程中,自己会感觉到在生理上发生很多变化和效感现象:


1

在意气合于丹田,心神虚静,神形连绵的运动中,会感到大脑特别轻快,精神愉悦,周身舒泰,四肢全体荡然无存,如在空气中游泳一般。对患者来说,原有的不舒服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2

经常会听到腹鸣作响,胃肠蠕动增加,腹内浊气不能久存而及时排出,促进了新陈代谢。


3

经常会感到丹田气满充足,周身全体好像充满了气的皮囊一样富有弹性,精力充沛,沉着稳健,举重若轻,好像有使不完的劲。

4

有时感到气足而不思饮食,有时又易饥饿,食量增加。前者有助于清除体内垃圾,后者有助于营养吸收。身体逐渐强壮,体重逐渐增加,面黄肌瘦变得光泽红润。


5

一般都会感到经窍发热、发胀或跳动,有的身体局部发热,或发凉,或筋肉跳动;有的感觉有一股热流分别在胸腹间短距离内窜动,或背间有热流窜动,这正是所练的内气在任、督两脉部分分别开始行动,但尚未全身打通。它对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正在发生作用。


6

有的会感到会阴窍在一伸一缩的跳动,或发热,或有热气上升的感觉;有的命门两肾也发热跳动,这正是古拳谱上所说的“命门如汤煮,膀胱似火烧”的现象。这一段时间会感到精液增多,而且常常有阳举,性欲亢进。这是精足、气满、生阳的效感现象,有益于练精化气。

7

当练到一定功夫时,有一股热流会通过尾闾、夹脊、玉枕,至头顶百会,顺脸和前胸而下。这正是阴阳循环小周天的要求。再练一段时间后,当意领两臂顺逆缠丝,或螺旋前伸时,一股热流会顺手臂运行。再练一个时期,当用意转腰时,一股热流会同时顺带脉运行。以后冲脉也会有气流运行。这就是拳功合一练太极拳可以使奇经八脉接通的作用。


8

当练到一定程度,不仅感觉手足发热,全身温暖,甚至热气盘旋全身,而且自然舌贴上腭,有时贴的特别紧,像有吸力一般。口中自然分泌很多津液,随呼气下咽到丹田,不仅可以加强胃肠的消化力,而且有壮阳补气和祛病养生的功能。既然津液可以大量分泌,其他分泌液如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也能大量分泌而出。这对健康都是很有益处的。


9

少数练有根底者,可感觉在祖窍处有一团“亮光”,甚至会感到这一团“亮光”好像一个“火球”似的,会顺着任督两脉小周天的路线和气流一起运行。这种生理现象古人称为“觉明”时,是练精化气的结果。一般练功练拳者比较难出现这种现象。练到出现“觉明”时,必须注意保精,节制性生活。若一有性生活或遗精,“觉明”就会消失,直到再练一个时期,才会再度出现。


总的来说,产生这些生理变化的效感现象,是意气行开以后,气血充沛所产生的精华在发生作用。


具体地说,心主脉,身上有跳动之象,是心经气足的缘故;肝主筋,身上有抽筋或窜动之象,是肝经气血精华在行动;脾主肉,身上有肌肉跳动等感觉,是脾经气血精华在行动;肺主皮毛,身上有如虫爬、发痒、针刺、或气流升降窜动,是肺经气血精华在行动;肾主骨,运动中骨节作响,牙齿发痒紧扣和精足阳举,是肾经气血精华充足在发生作用。上述五种生理现象,古人称之为“五气朝元”

本文选自冯志强编著 潘厚成执笔《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教程》第一章 概述 第四节 太极拳运动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生理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