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饶“没尾巴老李”故事背后的故事!

 三余杂谈 2018-04-04
掌上广饶
故事/摄影/生活/50万人都在看

清明节又到了,‘祭扫’一词在人们的聊天中成了高频词汇。说到扫墓,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一个雄浑而凄美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就是“没尾巴老李”的故事。这个故事从小听到大,他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我们的思想意识中,不需要刻意的想起,因为它就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没尾巴老李已经成为正义的化身,是民族的魂魄。

故事说的是:某地有一个姓李的人家,妻子怀胎十月,产下了一个头上长犄角,身后有尾巴男孩。人们以为这是不祥之物,父亲就用刀斩断了他的尾巴,不想他竟化作黑龙腾空而去。东北有一条江,江中有一条白龙,经常制造水患,危害地方,民怨沸腾。黑龙在当地百姓地帮助下战胜了白龙,盘踞在此,造福黎民,人民拥戴他,就把这条江叫做黑龙江(真实的黑龙江是以水体发黑,蜿蜒如龙而得名)。失去了儿子的母亲终日以泪洗面,郁郁而终。黑龙闻讯后痛不欲生,腾云返回家乡祭奠母亲,并在每年的清明节不期而至,到母亲坟前祭拜。黑龙的孝行感天动地,被传为佳话。说来也怪!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必有风雨来临,人们说这是“没尾巴老李”的泪水。

今天,我要讲的这个故事,不是神话,是一个真实而古老的故事。说的是明朝永历顺治年间,乐安县(今广饶县)李桥村有个叫李中行(1574-1640)的人,官至平凉太守,富甲一方。他膝下五子,次子李焕章博学多才,是当时的青州四大才子之一。李焕章与临淄蒲松龄是至交好友。四子李宪章文武兼备,是青州明恒王朱潘的女婿,喜欢带兵,是乐安一带的军营统领。李宪章因身材魁梧,相貌狰狞,且留着长而浓密的胡须,被人们称作“李四胡子”。他的属下将士三万多人,分为东西两个大营。东大营就在今广饶县大王镇的东营村,西大营就是原西营乡政府驻地。军营面积很大,大到可以在军营里种庄稼。

李宪章在乐安可算首屈一指的人物,当时有一句民谣:“乐安县,小北京,李四胡子坐朝廷”,可见其声威显赫。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母本希望他能弃武从文,考取功名,但他生性倔强,偏偏喜欢带兵。俗话说“兵丁难免刀头死,大将必有阵前亡”,所以老人对这个儿子非常担心,怕他日后败了家业不说,还会搭上性命。父亲死后,母亲见明王朝摇摇欲坠,朝代更迭,必生战乱,怕儿子带兵打仗,受刀兵之苦。

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农民起义军攻破青州,诛杀恒王朱潘满门,乐安城孤立无援,且在驰援青州的战事中损失惨重。母亲劝他退出军界,多次规劝无果,赌气不准他进家门。他每次回家都会遭到母亲的责骂,他不敢进屋,只是在院子里低垂着头坐一会儿,然后冲屋里给母亲磕几个头,起身离去。

甲申年(1644)秋,清兵进犯乐安,李宪章领兵固守,战事胶着激烈,清军久攻不下,便调兵攻打他的老家李桥村。李宪章听到消息后,调兵回援,但已经来不及了。虽然殊死搏杀,终难以挽回败局。仅李桥一役,双方死伤过万,李的母亲、家眷、奴仆尽遭涂炭。李宪章兵败,怀着对母亲和家人的愧疚和满腔的愤慨,带领残部潜出关外,打着‘斩龙脉灭鞑虏’的旗号,发誓要缴了清军的老巢,为母亲和父老乡亲报仇。怎奈回天无力,势单力薄,终不成大器,游走到黑龙江一带,休养生息。当时的黑龙江一带被俄国人占据,民不聊生。李宪章以自己是“黑龙转世”为名,号召当地居民武装起来,展开了抗击俄国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一定规模的胜利,有了自己的地盘和民众的支持,在当地盘踞下来。

为了抚慰自己对母亲的愧疚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在某一年的春天,他乔装潜回山东。清明节那天,他在母亲坟前跪了很久,虔心祭拜。这一天,他遇到了在外云游多年的哥哥李焕章,以及好友蒲松龄。诉说过往,兄弟三人相拥而泣。

事后,蒲松龄很快根据他的事迹写出了“没尾巴老李”的故事,以刀斩尾巴来寓意遭受刀兵战火与被灭门绝后的惨祸。故事中把李宪章写成了一条黑龙,神话中的“没尾巴老李”就这样诞生了。因为李焕章的阻止,文章没有被编入聊斋志异,只是在青州、临淄一带口头传播,久而久之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清乾隆年间,朝廷为了掩盖清军的杀戮历史,收缴地方史料,名为编纂四库全书,实则销毁证据,篡改历史,这就是清朝有名的文字狱。三百多年过去了,一切心酸苦楚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清明节又到了,人们又经意或不经意的提起“没尾巴老李”给母亲上坟的故事,我禁不住给大家讲讲故事背后的故事。听说有的地区已经抢先注册了“没尾巴老李”的“故乡”,我的这个故事恐怕又要引起地域纷争了,何必呢!如果人真的能生出龙子,岂不气死生物学家!只要大家记住一辈辈保家卫国、守土抗侵的民族英雄们就行了。

作者:隋光利  来源:央马二头乡土文化   
附:“没尾巴老李”的传说


这个故事在山东和东北地区流传最广,版本最多,这是其中的广饶版本。

古代,广饶县大王镇李家桥村住有一对李氏夫妇,勤劳善良。这年,生下一男孩,浑身黢黑,粗壮有力,屁股上长着一条尾巴。李父见是一个怪物,就将其抱到坡里扔掉了。李母不忍,又将其抱了回来一直抚养着。

一日,李父下地归来,见妻子晕倒在房内,怀中趴的竟是一条黑蛇。黑蛇一边吸奶,一边将尾巴摆来摆去。李父心知是儿子所变,异常气愤,扬起手中的铁锨将其尾巴铲了下来。只听“轰隆”一声雷响,黑蛇踪影全无,地上只留下一摊鲜血和蠕动着的一截尾巴。村民们知其不是凡人,不敢再呼其名字,尊称为“没尾巴老李”。 

没尾巴老李走后,一连几年没有音讯。李母想儿心切,饭吃不下,觉睡不着,面容憔悴,骨瘦如柴,以致染病而逝。就在出殡这天,忽然天降暴雨,空中电闪雷鸣,从雨中爬来了一条无尾巴大黑蛇趴在灵前泪流不止。人们知是没尾巴老李到了,烧纸的烧纸,劝慰的劝慰。没尾巴老李现为人形后,人们便聚拢过来询问其走后的情况。没尾巴老李说:“我一怒走后,便到一深山修炼去了。本想成龙后再接母亲去享福,没想到母亲竟然早逝。”说完,放声大哭,声如雷鸣。李母下葬后,只见一团黑风绕墓穴旋转起来。不一会儿,一座坟墓拔地而起。随后,这团黑风升入天空,飘然而去。 没尾巴老李修炼成龙后,腾云驾雾向东北而去。忽见地上一条大江,江内波浪汹涌,几只渡船摇摇晃晃翻入江底。便降下地来,现为人形,向人们打听“何物居此江中”。人们告诉他,江内有一条白龙,无恶不作,见有渡船渔舟就兴风作浪将船打翻,吃掉落水之人。夏秋季节,就让江水泛滥,淹毁良田。百姓们对此龙恨之入骨却又奈何不得。没尾巴老李听后气得浑身发抖,决心要为百姓除掉这一祸害。 

这日,没尾巴老李钻入江底,向白龙发起了攻击。一连战了三天三夜,没尾巴老李气力不支,只好遁入海中休息养伤。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居住在江两岸的山东籍老乡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中一黑脸青年向他们说:“我也是山东人氏,有事求助于老乡们。七天后,我要与恶龙决一死战,请你们备好馍馍和石灰,到时见江中翻黑浪,你们就将馍馍投入江中;若翻白浪,你们就投入石灰。”说完,深施一礼,踪影全无。天亮后,人们便行动起来,砍柴的砍柴,烧石灰的烧石灰,蒸馍的蒸馍。第七天,两岸的石灰和馍馍堆积如山,人们也纷纷跑到岸上观战。 正午时分,忽听江中吼声如雷,江面上浪花飞溅,水柱冲天。一黑一白两条巨龙绞缠在一起上下翻滚,奋力厮斗。苦战了一天一夜,黑龙饥饿难忍,体力渐渐不支,便用力一吹,江面上冒出股股黑浪。岸上人们立即将馍馍抛入江中。黑龙吃饱后,体力大增,越战越勇。白龙连饿带累,张口呼呼大喘,江面上翻起阵阵白浪。人们立即七手八脚将石灰投入江中。白龙吞进石灰后,直烧得腹中疼痛难忍,双目难睁,渐渐招架不住,最后被黑龙咬死,尸体顺流漂入大海。黑龙占据了这条江后,遇有落水之人,就将其救上岸来;田中干旱,黑龙就吸起江水喷洒到田里。为了纪念黑龙为民除害兴利的功绩,人们给这条大江取名为“黑龙江”。 

为感谢老乡们的相助之情,只要有山东人乘船渡江,不管江外风有多大,黑龙总使江内风平浪静。时间一长,在当地形成了一种风俗,为保平安,船家开船前总要问一声“有无山东人”。即使无山东人,旅客中也要有人应一声“有”。否则,船家不敢开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