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翁偶虹的“画戏”人生:粉濡墨染 金勾银描

 雲泉 2018-04-04

粉濡墨染 金勾银描

——在《钩奇探古话脸谱》中寻访翁偶虹的“画戏”人生

翁偶虹先生是家喻户晓的剧作大师、戏曲理论家,他的剧作《锁麟囊》《鸳鸯泪》《将相和》《大闹天宫》《李逵探母》《响马传》《红灯记》等脍炙人口,经久流传。他的论文鞭辟入里,深刻翔实。与此同时,翁老也是一位勤力善思、博闻强识的脸谱收藏家和研究者。他以平生精力搜集、整理脸谱资料,又挥笔濡毫,不遗余力地研究、传授脸谱知识,在保存脸谱资料、构造脸谱理论体系诸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翁偶虹的“画戏”人生:粉濡墨染 金勾银描

翁偶虹先生晚年照

翁老幼习花脸,从那时起便对脸谱艺术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他在《我与戏曲脸谱艺术》文稿中,回忆了当年初涉菊坛时深为脸谱所感染的情景:“我初次登台演唱,自己不会勾脸,由教我唱戏的老师代为勾画。老师用各色彩笔,从容不迫地按着我的眉、眼、额、鼻各个部位,熟练而有顺序地勾、画、填、晕,只用一小时的功夫,我已变成了另外一副面目,使我惊奇而羡慕。”粉濡墨染,金勾银描,戏曲脸谱的独特魅力征服了翁老。从此,他便开始了自己的“画戏”生涯。翁老曾以“六戏斋”命名自己的居室,以堂号明心喻志。所谓“六戏”,即听戏、学戏、编戏、排戏、论戏、画戏。而其中之一的“画戏”,主要就是指搜集摹绘各式各样的脸谱。

可是,翁老的“画戏”人生却不单纯只停留在搜集摹绘这一初级阶段,他的脸谱艺术体系,兼及摹绘记录、理论研究和创作发扬三个方面。这一辐辏相成、互为渗透的动态过程,使翁老成为京剧自有史以来,将戏曲脸谱由一种舞台化妆技巧,上升为一门学术体系的脸谱大家。

翁偶虹的“画戏”人生:粉濡墨染 金勾银描

《湘江会》 翁偶虹(左一)饰演纪颜选自《钩奇探古话脸谱》

“痴且不讳,狂固难辞”的摹绘记录过程

任何一种学问的集大成者,在治学伊始,必定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翁偶虹先生曾在文稿中多次以“痴且不讳,狂固难辞”来形容自己对脸谱艺术的热爱和执着。翁老在《偶虹室藏谱提要》一文中写道:“……独于脸谱一道,即作大量收集,微至一边配角色,苟有来历,亦必画影图形,寄之楮墨。往往因一谱未得,悒悒竟日。而远途归来,忘餐废寝,即就脑中所记,疾求入之笔墨者,又不知受尽友辈多少揶揄。呜呼,风雅何及奚囊,而呕心出血,罪苦可当之矣!”——“呕心出血”,但虽苦犹乐,翁老收藏脸谱,何辞千金一掷!他曾以重金购买南府李太监珍藏的画有脸谱的昆曲单折封面,也曾辛勤搜求,辗转得到内廷供奉王翁亟待出售的秘本《钟球斋脸谱集》。甚至于每到各地出游、演出,翁老也必定在闲暇时间遍访大方之家,寻找有特色的脸谱。翁老在《脸谱钩奇·铡凌芬之包拯》中写道:“留青(岛)期月,虽无小奚奴负古锦囊作呕血雅句,而此行不虚……于行乞歌者中,得晤一五人班老伶,曾与谈五人班中有无脸谱,承示甚祥。”如此上下求索,事必躬亲,安能不得获脸谱艺术之筌蹄?

正是由于这种巨细无遗地搜罗方式,翁老获得了数万张难得一见的名贵谱式。然而,“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于已入锦囊的宝贵资料,翁老并不是一味地炫耀或自矜,他曾在《偶虹室藏谱提要》中写道:“亲手得求,虽不能完全不信,而绝不能遽定为丝毫不差。”为了鉴别所藏脸谱的真伪,了解藏品的来龙去脉,翁老抱着严谨、理性的治学态度,对相关资料进行深度了解,力求做到“事事无挂漏、色色不穷空”。他曾亲涉后台观摩、学习演员们的勾脸步骤,也曾利用私交打探故纸来历。

翁偶虹的“画戏”人生:粉濡墨染 金勾银描

《钩奇探古话脸谱》 翁偶虹 著 张景山 编 北京出版社

1 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