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东这位叶雕画技艺传承人 、漫画家,他的作品惊艳到我了!

 老迪书院 2018-04-04

人 物 简 介

光影之间,线条之间,玩忽自在,淘乎天真。

在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里,

隐藏着一位“扫地僧”式的人物,

他并不为大众熟知,

却擅长很多艺术表现形式,

他就是漫画家、丹东市第二代叶雕画技艺传承人——张锦江

叶 雕作品

张锦江

一、叶雕传承之路

从被认定为丹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算是第二代叶雕画技艺传承人。我父亲张宝良是第一代技艺传承人。我的叶雕作品参加了今年八月在沈阳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受到业内人士认可。说到叶雕画,我和我的父亲都是传承者,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

作品《普京》荣获2017第六届辽宁工艺精品文化节“文创奖”金奖

其一就是艺术的多面通融是我可以传承叶雕画的前提条件。叶雕画的制作要求制作者熟练掌握剪纸、书法、绘画等等很多相关艺术门类。我父亲从5岁开始,就跟他的祖母学习剪纸,跟从祖父学习书法绘画及叶雕。我耳薰目染于父亲的艺术世界,从小酷爱绘画和书法,也曾求学于名家。曾经公开出版的连环画作品十余部,漫画作品十余部。漫画作品《黑豹铁警队》曾获全国“文传杯”漫画大赛大奖。后来曾供职于丹东工艺美术厂。也因此,父亲才肯将叶雕技艺传与我。他说:“如果没有能力从姊妹艺术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叶雕要有相当的成就是不能想象的。”

其二,艺术的创新是叶雕传承的生命力支持。叶雕走到今天与不断创新有关。我父亲的祖父叫张青枝,他从小喜欢剪纸,后来用树叶代替纸,剪拼各种图案,制作挂件式的小手工艺品,为年节、婚庆、寿诞时候送给邻里乡亲作礼物。那时候用树叶、秫秸杆分别染上色,通过剪、刻、拼、贴组成画,把它粘在用袼褙做的衬底上,有白布底和黑布底两种,四周再锁上花边,下面粘上几个红穗子,上边再穿上红挂绳,就成了可吊可挂的一种挂件。

我父亲从小跟他的祖父生活,被教授怎么处置材料、怎样染色,怎样剪贴等等一切叶雕技法。因为用玻璃很方便,我父亲回到祖父身边后就经常弄些树叶拼些小画,夹在双层玻璃之间,再安上铁丝架,做成一个台式的小装饰,还曾经参加过学生美术作品展览。

应该说,叶雕到我父亲一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经过我父亲改进后的叶雕,彻底改变了原貌。而且,现在增添了化学手段,根据需要,把部分叶子处理成叶脉,利用叶脉来发挥叶子的表现力,并且用擎浮的办法固定在画面上,有了调子,有了过渡,有虚实又有透明玲珑立体感,增加了它的特殊效果。

经过我父亲的的改革创新,叶雕画脱离原始幼稚状态,最终成为以树叶为自然材料塑造形象、以中国画为追求效果且突出立体感的一种工艺美术画类的技艺,应该说,它填补了中国工艺美术的空白。

到了我这一代,在直接把父亲的创新成果承接过来的同时,我也不断摸索、感悟、创新。我不去死用父亲的方法,我活用了。

手法上,父亲善于使用模板,我更喜欢用纯手雕琢。关于镂空,父亲用得多,我用得更有节制,使得画面更厚重。父亲用线条多,我不用线,用点和面。也就是用调子,即光影。画面去掉线,纯用明暗调子表现细微的块面,感觉更立体,如同摄影使用光影,调动黑白灰,感觉更细腻、更逼真、更自然,更浑然天成。另外在表达形式上我改进了一下,使用亚格力板,使叶子更加玲珑剔透,愈发叫人感觉薄如蝉翼。

从材料的尝试选取到创作技艺的更新提升再到艺术手法的融汇调用,我总是在不断的超拔自我的过程中提炼作品。可以说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是超越前一部作品的反复试验的结晶。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叶雕画传承人,求变是我不变的创作追求。刘勰《文心雕龙·通变》说,“变则其久,通则不乏;望今制奇,参古定法,”在艺术的范畴里,求新求变的心理亘古未易。2012年12月19日《辽宁日报》专题文章《叶雕张宝良》结尾道,“精益求精的他依然在思考,在创新”,这我父亲叶雕画创作道路上的最真实写照。

我会一样努力,因为我喜欢。

叶雕作品精选

张锦江

连环画漫画作品

张锦江

连环画上的点与线

说到爱好,对于张锦江来说可谓是相当广泛——书法、绘画、剪纸、叶雕......但最钟爱的还要数连环画,不管是工整流畅的传统白描,还是惊险刺激的外国漫画都成为张锦江的心头好。

从爱上画漫画的那天起,张锦江就凭着一股子钻劲儿不断学习。他既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老师从旁指导,最初,他甚至连速写都没有画过。他只能不停地学不停地画,可就在这看似重复乏味的过程中,张锦江却找到了自己的乐趣,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漫画不仅给他带来快乐也丰富了他的人生。

作品《黑豹特警队》获全国“文传杯”漫画大赛大奖

自1994年在《画书大王》发表漫画作品《功夫与枪》之后至今,张锦江已公开出版连环画、漫画作品总计22部,并曾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创作插图。漫画作品曾入编《现代漫画概论》,入展北京动画暨漫画大会原画展、日本漫画大会原画展,作品《黑豹特警队》曾获全国“文传杯”漫画大赛大奖。

时光匆匆,从1994年至2001年,七年的漫画生涯让张锦江的心里萌生出一个想法——“我想画一画儿时天天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小人书。”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他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在一次美展上,一位观众通过作品结识了张锦江,并为他提供了一次可以实现愿望的机会。

再一次接触到小人书的张锦江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只会看热闹的门外汉了,他认为小人书虽小,但想画好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不光考验一个人的绘画功底,更考验一个人讲故事的能力。于是,张锦江开始钻研浩瀚的历史和如何做一个导演。

现在,他创作的连环画《中华古训》、《中华百家姓始祖故事——陈姓始祖妫满》、《中华百家姓始祖故事——何姓始祖何瑊》、《中华百家姓始祖故事——王氏源流》、《中华百家姓始祖故事——王氏名人》、《中华百家姓始祖故事——孙姓始祖孙书》、《陪都抗战情》、《 聚贤沙磁路》、《夔门烽烟》都已出版,并深受读者喜爱。

连环画作品精选

张锦江

书画作品

张锦江

多面通融的艺二代

作为一名“艺二代”,深受家学濡染的张锦江,少年时期即热爱绘画及书法,并曾求学于名师。其国画作品曾入展第三届港澳台丹四地书画交流展,书法作品曾入选《辽宁省首届高校教师书法巡回展作品集》。也正是这种在艺术上的多面通融性,才让张锦江在叶雕和连环画创作上取得如此成就。

他说,“这是我喜欢做的事。”

书画作品精选

张锦江

制作 / 东东官微制作团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