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九节 肺胃同治法

 学中医书馆 2018-04-05
第九节 肺胃同治法 (概述] 肺胃同治法,是治疗肺胃失调或肺胃津亏的常用方 法。肺为主气之脏,胃为生气之源,肺胃经络相连,以宜发通降 协调为顺。但肺气之降,常赖胃气先降,胃气之降,亦藉肺气肃 降之助,若肺冒失调,气不下降,则上逆为咳,为喘,为呕。另 一方面,胃津能滋养肺金,胃津不足,肺失滋荣,则可导致肺胃 津亏,而出现胃燥,口渴,燥咳等。故本法常选用肺胃同治的药 物如沙参,麦冬、太子参,冬花、茯苓、紫苑、旋覆花、石膏、 大枣,甘草等组成方剂,以治疗肺胃失调,或肺胃津亏所致诸证。 故凡咳,喘,燥,呕吐、呃逆以及热病伤及肺胃之阴等病证.皆 可用本法治疗。 (常用方剂) 1.旋覆代赭石汤(见降逆和胃法) 2。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本方由麦冬24克,半夏、粳米各9克,人参、甘草,大枣各6 克组成。功能益胃生津,降逆下气.主治肺胃津亏,咽喉不利, 咳喘短气等证。 本方以益胃生津,降气下行为法则,故方用麦冬养阴滋液, 生津润燥,人参、甘草、大枣补脾益肺,并在大队益气生津药物 中,配伍半夏一味,以开胃行津,降逆下气,使津液上归于肺, 则肺津复,逆气降,而咳喘止。 本方除治疗胃肺津亏外,对于。火气上逆,咽喉不利。,。肺 痿咳唾,涎沫不止。(《金匮要略》),用之也好。观陈修园用此方 治疗倒经,则是善用本方的佳例。 此外,宜白承气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白虎加苍 术汤,麻杏甘石汤等也体现了肺胃同治的配伍形式,临证可选用. [主治病证] 1.肺热伤津(肺炎) 肺炎的发生,常因感受风热时邪,或风寒化热,蕴结于肺, 热伤肺津,炼液为痰,肺失清肃,影响于胃所致。临床以身热汗 出,咳嗽气急,痰多不爽,口渴喜饮,胸闷纳差,口苦尿黄,大 便秘结,舌苔黄燥或腻,脉细数或滑数等肺胃同病为主要表现。 治疗方法,当肺胃同治,清化痰热,肃肺止咳。用白虎汤合麻杏 甘石汤化裁.药如麻黄、杏仁,石膏,知母,黄芩,芦根、瓜萎仁、 鲜沙参,生甘草等. 2。肺热喘咳(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 观{伤寒论)治痰饮咳喘之证,理法颇多,如小青龙汤之解表化 饮平喘;麻黄汤之解表宜肺平喘,麻杏甘石汤之清热宣肺平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解肌宣肺平喘等等,每肺胃同治,给后学不 少裨益。因肺热喘咳,于清热平喘方中加入滋养胃阴之品,则大 有益处,此亦培土生金之意。 3.痰浊喘咳 痰浊喘咳以咳喘不停,胸膈满闷,恶心欲吐,食少肢倦,苔 白腻,脉濡滑为其主要表现。此乃痰浊阻胃,胃失和降,上演于 肺,肺失肃降所致。治宜肺脾同调,化痰和胃。旋覆代赭石汤化 裁,药如旋覆花、代赭石、党参、半夏,陈皮、制南星,杏仁、 茯苓、紫菀、生姜等。 4.津伤燥咳 津伤燥咳,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咽干口渴,唇燥鼻 干,咽喉疼痛,大便于结,舌红少苔,脉小而数。本证型反映了 肺胃津伤之病机。治宜清养肺胃,滋阴润燥,补充受灼的津液, 其证自平。药如沙参、麦冬、玉竹,太子参、桑叶,花粉,枇杷 叶,生扁豆,芦根,石膏、知母之属。 5.阴虚顿咳 经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脾胃两虚则肺最 易受病。顿咳每多伤及肺胃之阴,肺胃阴伤,则顿咳连连,少痰 或无痰,咽干喉痛,唇燥干呕,大便于结,甚则咯血。舌红少苔, 脉细而数,此乃。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医门法律》),肺 津被灼,治当养胃润肺,甘寒生津。养胃汤合清燥救肺汤化裁。 药如沙参,麦冬,玉竹、石斛、天花粉、白芍、生地、贝母之属. 6。虚热肺痿 肺痿一病,无论何因所致,多因损伤肺胃之阴而成。{金匮耍 略》云;。肺痿之为病……或从汗出,或从呕吐……重亡津液,故得 之。。其证咳吐浊唾涎沫,其质粘稠,咳声不扬,气急喘促,口咽 燥渴,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质干红,脉象细数。治当生胃津, 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药用人参,麦冬益气生津, 甘草、粳米甘缓补中,半夏止浊唾,下逆气。若肺燥不复可合清 燥救肺汤化裁,津伤甚者,加玉竹,兼有潮热,加地骨皮,银柴胡。 7.阴虚消渴(糖尿病) 阴虚消渴,乃由阳明热盛,蕴结化燥,消灼肺胃之阴而成。 诚如《医门法律》云:“肥而多嗜,醇酒厚味,孰为限量哉!久之食 饮酿成内热,津液干涸,……愈消愈渴。”其证烦渴多饮,食量增 多,口干舌燥,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脉象细数,治 宜滋补肺胃,生津止渴。人参白虎汤合消渴方化裁。 [临证心得] 肺主宣发肃降,为娇脏而恶寒,胃主降浊以降 为顺,喜润恶燥。肺之与胃,在正常情况下,肺之肃降,则胃气 和顺,胃之通降,则肺气肃降有权。若肺失宣肃,胃失和降,则 肺胃俱病。另一方面,胃属土主津液,为卫气之本,肺属金脏, 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赖胃津以滋养。胃津不足,“土不生金”, 则肺津虚,肺津不足,“子盗母气”,又伤胃津,而形成肺胃津亏。 因此,肺胃同治法治疗肺胃失和或肺胃津亏,是最为合拍的。笔 者体会,肺胃同治法,除治疗内伤杂病之外,对外感温热病以及 急证,只要辨证不误,常可获得满意效果。例如大叶性肺炎,其 证既有喘咳,又有便结口渴等肺胃同病证候,用麻杏甘石汤治疗 确有良效。盖麻杏甘石汤以麻黄杏仁宣肺平喘,石膏甘草清泄肺 胃之热,粳米和胃养阴,肺胃双调,热清津复,疗效确切。又如 温热病,热结便秘,兼痰热壅肺之宣白承气汤证,以石膏清肺胃 之热,瓜蒌降火除痰,杏仁宣降肺气,一则平肺气喘促,一则使 肺气下行,助肠胃腑气通调,复以大黄泻热通便,共奏宣肺泻胃 通便之功。本方妙在瓜萎、杏仁,不但重用以宣降肺气,而且还 通过宣肺降肺气的作用,使肺气以宣上,腑气以通下,此治上即 所以治下之谓。大黄虽在泻热通便,经过通里泻下作用,使腑气 通调,亦有助于肺气下行,此“治下即所以治上”之意。故于肺 胃同病,热结胃肠的喘促不安,痰涎壅盛,大便秘结,脉右寸实大 者,用之颇效。根据这一机理,笔者以此方治疗乙型脑炎并呼吸 衰竭,中医辨证属腑实肺痹,而见高热、昏迷,抽搐、痰涎壅盛, 腹满便结,苔燥芒刺,脉弦实者,常获满意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