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节 清胆和胃法

 学中医书馆 2018-04-05
第八节 清胆和胃法 [概述] 清胆和胃法,是治疗胆气犯胃的常用方法。临床常 选用清胆和胃的药物如茵陈、竹茹、枳实,半夏、茯苓,陈皮等 组成方剂,以治胆气犯胃,胆胃不和所致诸证。凡呕吐、眩晕、 心悸、失眠、嘈杂、癫痫等病证,具有胸痞痰多,口苦微渴,苔 黄而腻,脉弦或滑数者,均可使用本法治疗。 (常用方剂] 温胆汤(<千金方}) 本方由半夏、竹茹、枳实各9克,陈皮,茯苓各12克,甘草3 克组成。功能清热祛痰,调和胆胃。主治眩晕、呕吐、不眠、嘈 杂、癫痫等病证具有胸痞痰多,口苦微渴,苔黄而腻,脉象弦数 或滑数,以及湿热证,寒热起伏,胸痞腹胀,小便黄赤短数者。 本方所治证候虽多,但机理仍属胆胃不和,痰热为患。故方 以二陈汤燥湿祛痰,理气和胃,竹茹、枳实清胆胃之热,降胆胃 之逆,痰去热清,胆胃调和,则诸症可愈。方名温胆,实为清胆 和胃。 (主治病证] 1.胆胃不和(慢性胆囊炎)胆胃不和型胆囊炎在临床上,以 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甚则黄疽,发热,疼痛彻背为其主要 表现。其发生之理,与肝,胆、胃关系密切。盖胆乃“中清之府”, 与肝相表里,胃主受纳,需肝胆疏泄。胆胃之性,皆以通降下行 为顺。若因情志不遂,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等因素, 都能影响胆胃的通降功能。胆气不降,郁而气滞,则右上腹疼痛, 甚则发黄,气郁化热,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可见 本证的发生,与肝胆胃腑相关。治当清胆降逆和胃,温胆汤加减 之。 2。胆汁上溢胃痛(胆汁返流性胃炎) 胆汁返流性胃炎,与一般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类似,多因植 物神经功能失调,胃肠道某些激素失去平衡,导致幽门括约肌功 能紊乱、松弛,或因胃部手术,胃空肠吻合口功能不良,幽门呈持续 性舒张状态,使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自由地反流入胃所致。 中医则认为本病乃由脾胃虚弱,胆不能受气面胆虚,不能内 涵相火,导致虚火上炎,胆汁上溢而成。诚如《灵枢>云:善呕, 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临床上以口苦、呕苦水,上腹饱 胀,胃脘疼痛,嗳气,嘈杂为其主证.若因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 则以食后胃痛,呕吐胆汁,消瘦为其主证。 本病的治疗多以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胆胃不和,胃阴不足 或气阴两虚等证型辨证论治。有少数病人亦表现寒热错杂.气滞 血瘀之候。由于多数患者表现为上脘痞满,隐痛嘈杂,泛苦,嗳 气等胃逆胆火之候,故治疗多以清胆和胃为主,佐以理气通降为 治,而温胆汤投之则恰为合拍,临证可依据病情加减.如胆经实 火明显加黄连、黄芩,炒栀子,脾胃气虚可合香砂六君子汤化裁. 中焦虚寒又宜合黄芪建中汤增损,苔腻去饴糖,加白术、炮姜。 胃脘灼痛,嘈杂,泛酸,吐清水者加吴茱萸、生姜.苔黄加黄连, 吴茱萸,盖黄连配吴茱萸,对消除胃脘灼热感有较好疗效。胃阴 不足合麦门冬汤。寒热错杂,可用半夏泻心汤,尤其是寒由中阻引 起并见湿热者。用之更为贴切。气滞血瘀可选加九香虫,田七、 丹参。元胡,炒蒲黄之类。 3。胆热失眠 、 .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或“不得眠”,是指患者经常睡眠 减少,或不易入睡,或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度入睡,甚则彻夜 不眠,均属失眠。 清胆和胃法,适合于肝胆郁热,痰热内蕴,扰及神明之失眠。 临床以烦躁易怒,睡卧不宁胸胁胀闷,口苦,恶心欲吐,多痰, 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笔者用温胆汤加黄连,炒栀 子治疗属胆热不寐者,疗效甚佳。 4.胆热眩晕 眩晕一证,虚多实少,虚者心啤两虚,肾精不足,阴虚阳亢 是也,实者风火上扰,痰浊中阻是也;痰浊中阻,郁而化热,影 响胆胃,则呕吐泛恶。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则头目眩晕,胆热内 扰,则口苦心烦,宜温胆汤加黄连、黄芩、生磁石。笔者曾以此 法治疗胆热犯胃型美尼尔氏综合征均收到较好效果。 5.癫症 癫症乃神志异常的一种表现。《寿世保元》谓:“癫者,喜笑不 常,癫倒错乱之谓也。” . 本病常分心脾两虚和痰气郁结两型而论治。心脾两虚,宜养 心安神,补益心脾,方选养心汤。痰气郁结,精神抑郁,表情淡 漠,目光呆滞,举止无常,或哭笑无常,语无伦次,或喃喃自语, 妄见妄闻。常伴心烦易怒,寐无安宁,饮食少思,舌苔薄腻,脉 多弦。法宜理气解郁除痰开窍,利胆和胃,温胆汤加菖蒲、郁金、 远志。心火炽盛者,合万氏牛黄丸,痰火内盛者,加礞石滚痰丸; 痰郁内闭者加苏合香丸,可获良效。 [临证心得] 肝与脾,胆与胃,均为相克关系,正常情况下, 肝主升而胆主降,脾的升清作用赖肝的升发之气协同和制约,而 胃的降浊作用也有赖于胆腑下降之气的协同与制约,这样才能升 降调和。如果胆肝之气横逆或失调,均能影响到脾或胃的正常功 能进行而致疾病发生。这类病证就称为病理状态的木克土,或曰 木乘土。胆属木,胃为土。木克土,在临床上一般指太过而言, 既克中有害,亦是《内经》“亢则害”之谓。比如胆热太过,横逆 犯胃,致使胃腑不降,浊气上逆,则见泛酸,甚至呕吐清水痰涎。 胆热扰内 则嘈杂,睡眠不安。温胆汤证之所以能治胆热犯胃,浊阴 上逆诸证,其理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组方立法的。虽方书称温胆, 实则是以枳壳、竹茹清其胆热,用二陈汤化痰和其胃气,阴热得 清,、不致“害胃”,胃气平和,以降为顺,则诸证迎刃而解。从另一 方面讲,木之不及也会影响胃腑而发病,正如胆气横逆犯胃的道 理一样,胆气郁结,也能影响到胃降。临床上笔者见到黄疸患者 常有不思饮食,厌恶油腻,大便秘结等,其实质与胆气郁结,胃 气不降相关。因此,茵陈蒿汤中用茵陈疏利胆汁,以大黄降其胃 气,就包含着这个意思。所以,对《内经》讲的“亢则害,承乃制” 应全面理解,再把重点放在“承乃制”方面。因为,承者,承其 平也。太过的“亢则害”不及的“害”同样需要一个调整平承的 问题。如果只知“亢则害”不知不及也为“害”,那就局限中医理 论的发展,也局限了临床的应用。 温胆和胃法所选之温胆汤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笔者体会, 只要紧扣病机,随症加减,不但可以增强疗效,而且还可以治疗 许多疾病,如加白芍、代赭石、黄芩,治肝热眩晕。加黄连、苏叶 或白芍、代赭石,治疗胆胃热症。加琥珀、枣仁、牡蛎,治疗心 悸。加泽泻、牡蛎祛痰利水。加姜汁、炒黄连治疗嘈杂似饥。加 竹沥、皂角、白矾,郁金、菖蒲、姜汁治痰热癫痫。加菖蒲,麻 黄、细辛治耳聋等,皆温胆汤之功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