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研究生院 刘亮 来源:掌上医讯 强心苷类药物(也称洋地黄类药物)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及利尿效应。强心苷治疗安全范围小,一般治疗剂量已接近中毒剂量的60%。多种因素可诱发强心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中应加小心。 长效强心苷:洋地黄毒苷 中效强心苷:地高辛 短效强心苷:毛花苷丙和毒毛花苷K(短效强心苷口服不吸收,故应静脉给药)
5.长期使用强心苷类药物者:常见于较长期使用强心苷类药物而剂量未作适当调整的患者,遇到此类患者应详细询问强心苷服用史,避免过量应用强心苷导致不良反应。 1..心脏毒性:强心苷中毒可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心率失常,其类型及严重程度与心脏原有状况有关。在健康心脏主要引起缓慢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对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得患者容易引起快速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扑、甚至室颤。 2.心脏外反应:包括最早期出现的胃肠道反应、以及随后的黄视、绿视、精神与神经系统症状;也可因钠钾泵受抑出现一过性高血钾症。 1.轻度强心苷中毒停药后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仅在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时才考虑用药物治疗。 2.苯妥英钠是治强心苷中毒所致各种心律失常最安全有效的药物,首剂125~250mg以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10~20ml稀释后5~15min静脉注射。无效时可5~10min静脉注射100mg,共2~3次。见效后口服50~100mg,维持2~3天。 3.利多卡因对强心苷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常有效,先予50mg静推,见效后静脉点滴维持。 4.阿托品可用于治疗强心苷中毒所致缓慢型心律失常,如严重窦缓、窦房及房室传导阻滞等,首剂1mg静推,以后根据病情2~4h用0.5~1mg,如无效应考虑临时心脏起搏。 |
|
来自: 昵称41082923 >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