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贯穿两汉的外戚家族:窦家(2)

 金色年华554 2018-04-05
公元77年,汉章帝即位后的第二年,选了三对士族姐妹入宫。她们是宋杨的两个女儿宋贵人,梁竦的两个女儿梁贵人,窦勋的两个女儿窦贵人。这六人都是花容月貌,楚楚动人。而窦勋的大女儿却在两年内脱颖而出,独压群芳,被封为彰德皇后,并在数年内专宠后宫,可见其不但有惊人的美貌,更有着过人的心机和高超的权术。 


    史书上对这位颇有手段的窦皇后的记载很少,甚至轶失了她的芳名。我们只知她是沘阳公主所生,六岁时就能写文章,是一位饱读诗书,琴棋书画俱精的大家闺秀。此外,从史书记载的事迹不难分析,这个美丽聪敏的女子,没有她的“姑奶奶”窦太后那样大度和贤淑的美德,却有吕后那样的政治手腕和蛇蝎心肠。 


    汉章帝是一个宽厚君子,儒雅好文,在处理政事上柔弱有余,刚强不足。窦贵人进宫前,他就听说她聪慧美丽,善写文章,一见面,见这位美人“进止有序,风容甚感”,立刻被她吸引,而窦贵人又曲意奉迎,倾心承接,遂使汉章帝“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第二年便晋封为彰德皇后。窦氏一家也随之飞黄腾达。 


    然而令窦皇后心焦的是自己一直未能生个儿子,和她一同进宫的宋贵人第二年就生了皇子刘庆,梁贵人第四年也生了皇子刘肈(后来的汉和帝)。强烈的嫉妒心和对未来的不安全感使她对两位生育了皇子的贵人姐妹痛下毒手。他以宋贵人给家人写信要菟丝子为借口,诬蔑宋贵人诅咒她,最终迫使宋贵人自杀。之后,她抱养了梁贵人生的儿子刘肇,又采用诬蔑手段,把梁贵人姐妹关进冷宫,致使忧郁而死。窦皇后用血腥的手段巩固了自己在后宫中的地位。 


    88年,年仅31岁的汉章帝暴卒,10岁的儿子刘肇即位,窦皇后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此后五年,窦氏家族再次进入全盛时期。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首先,窦太后将她的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机密、发布诰命;封弟弟窦笃为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侍卫;弟弟窦景、窦瑰皆任中常侍,负责传达诏令,统理文书。兄弟四人皆位在中枢,权倾朝野。她还下令为她的兄弟们大兴土木修建豪宅。然而靠她的权势骤然富贵起来的窦氏家族子弟却不知珍惜,似乎也忘记了十五年前他们的祖辈因违法而导致的灭顶之灾。他们依仗权势,违法乱纪,肆意侵扰百姓。窦景的家奴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强夺财货,欺凌妇女。洛阳百姓视之为强盗。与窦宪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安平人崔铟以文章和班固齐名,他受到窦宪的赏识,做窦的幕僚。面对窦宪日益仗权骄横的态势,他写了篇《戒窦宪书》,进行规劝,但是窦宪未引以为戒。 


    妹妹刚被晋封皇后不久,贪婪的窦宪就用低价强行购买了沁水公主的田园,受到汉章帝的严厉斥责,后来窦皇后撕毁衣服向皇帝和沁水公主谢罪,事情才平息下来。窦宪虽没有被治罪,但也未受汉章帝重用。 


    窦氏兄弟还器局狭小、睚眦必报。二十多年前,韩纡弹劾他们的父亲下狱致死。妹妹成为皇太后后,韩纡已死,窦宪就让爪牙杀了韩纡的儿子,拿他的人头祭奠父亲。他还害怕都乡侯刘畅受到自己妹妹的器重,派人刺杀了他,又嫁祸于刘畅的弟弟刘刚。这件事惹恼了窦太后,将他囚禁于内宫反省。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为了抵消自己杀害刘畅的罪恶,窦宪请求戴罪立功出击匈奴,被窦太后任命为大将军。战争中,他多次打败匈奴。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巩固发挥了作用。班师回京按功封赏时,窦太后借机再次提高他们兄弟的地位,按惯例,大将军应位在三公以下。窦太后却把大将军的位次排在太尉以下,三公以上。窦宪被封为冠军侯,食邑二万户;窦笃封郾侯;窦景封汝阳侯;窦瑰封夏阳侯,食邑各六千户。兄弟四人再次封侯拜相,许多人都归附在他们门下。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随着和帝日渐长大懂事,窦太后及窦宪等人竟产生了废帝自立的想法,被和帝察觉,和帝和宦官郑众密谋,以调窦宪来京为由,一举将他擒拿并铲除了诸窦。窦太后失去了羽翼,知大势已去,不得不还政于和帝。被囚禁于“南宫”。 


    值得肯定的是,窦宪和窦固都能识人于微,知人善任。以善写文章著称的班固就得到窦宪的重用,在一次乘胜追击匈奴到燕然山后,他命班固刻石铭功,班固的华彩文章记载了窦宪统率的汉朝军队的赫赫战功,史称“燕然勒石”。窦固在率军出击匈奴时,慧眼识才,发现了草莽中的班超(班固之弟),使少年就有封候大志的班超脱颖而出,有了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遂使“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砥砺了无数青年才俊的英雄气概。而历史又是那样地令人难以琢磨,发明了造纸术的宦官蔡伦就很受窦太后赏识,他还充做了污蔑及审理窦太后的政敌兼情敌宋氏姐妹的帮凶。 


    窦宪兄弟被诛五年后的公元97年,只有30多岁的窦太后忧郁地死去。假如命运不让她生在侯门,不进入皇宫不争夺皇后之位,不卷入残酷的政治斗争,那么凭她的才华肯定会有许多锦绣文章传世。她也许就会平静而幸福地度过一生。然而历史不容假设,权欲就像艳丽的婴缶花,又像铺满了锦花的陷阱,让人愈陷愈深、欲罢不能;又像一个大染缸,任你是怎样玉洁冰清,都会将你的心染黑。窦氏家族的衰亡,深刻验证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规律。 


    窦宪和窦太后死后,东汉王朝由盛转衰,从此进入了由宦官和外戚轮留执政、互相残杀的腐朽末落时期。 


东汉末年昙花一现 


    在窦彰德皇后及他的哥哥大将军窦宪死去70余年后,已进入汉桓帝时期的东汉王朝像一位暮气沉沉、行将就木的老人,越来越多地显示出一些末世的衰败气象来。 


    东汉自和帝以来,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两大政治集团轮番执政的情况,他们为争权夺利互相厮杀,搞得国家乌烟瘴气。桓帝末年,正直的官员和太学生联合起来,评论时弊,臧否人物,矛头直指宦官专权政治,形成了与宦官集团直接对抗的政治势力,这个以太傅陈藩为代表的政治集团被宦官诬称为“党人”。166年,在“党人”与宦官两大政治势力的较量中,“党人”失利,司隶李膺、宗正刘猛、太仆杜密等骨干被免职下狱,被牵连的官员达二百多人,史称“党锢之禁”。天下正直的土族和百姓都希望出现一位强有力的人物铲除宦官,匡正时弊。此时,当朝皇后窦妙的父亲槐里侯、城门校尉窦武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 


    窦武是窦广国的十一世孙,窦融的玄孙,属窦勋的弟弟窦嘉一脉。其父窦奉曾任定襄太守,窦武是一位熟读经书的饱学之士,如果不是他的女儿窦妙入宫并幸运地在两年内由贵人封为皇后,那么窦武穷其一生也就是一位飘泊四方讲学授徒的教书先生了。 


    命运之神好像格外垂青窦氏家族。窦妙进宫前,汉桓帝册立的两个皇后先后因失宠而忧郁致死。桓帝欲立自己宠爱的“采女”(出身低贱的妃子)田圣为皇后,遭到以陈藩为首的大臣们的反对,陈藩极力推荐出身名门望族的贵人窦妙,桓帝迫于压力,封窦妙为皇后。这样以皇后父亲窦武为代表的外戚家族与以陈藩为代表的“党人”集团就自然联合在一起。 


    从史料记载看,窦武是一位德胜于才的谦谦君子。他曾经把两宫赏赐他的财物分给太学的学生,还买来饭食放在路边接济穷苦百姓。他的侄子窦绍任虎贲中郎将时,“性疏简奢侈”,窦武几次劝告他都不听,于是就上奏桓帝请求免除窦绍的职务,并先罚惩自己教导不严的过失,窦绍这才有所收敛。 


    然而那个时代的政治不仅需要菩萨心肠,更需要铁血手腕。而这正是书生出身的窦武所不具备的,因此直接导致了日后他与宦官集团在斗争中的惨败。167年12月,汉桓帝病死。窦妙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然而这个年轻的女子虽在两年内奇迹般地完成了由贵人到皇后再到皇太后的转变,却不具备她的先人那样的政治手腕和人生历练,因此朝政由窦武和陈藩辅佐。历史把振兴国家的重担就这样沉重地压在两位书生出身的高官肩上。 


    汉桓帝死去半月后,162年的正月二十,已经败落的皇族偏支解渎享侯刘宏被从河间迎立为帝,是为汉灵帝。窦武被拜为大将军,统领全国军队,封闻喜侯;窦武的儿子窦机封渭阳侯拜侍中;侄子窦绍封酃侯,迁步兵校尉;窦绍的弟弟窦靖封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窦氏瞬时满门皆贵。 
窦武和陈藩早有铲除宦官之志。辅政甫始,他们就适时做了必要的人事安排;任命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随后又起用了在党锢之禁中被罢黜的李膺、刘猛等人。这一切摆出了向宦官集团磨刀霍霍的样子,令天下的士人为之振奋。然而,仅几个月后,窦武、陈藩集团就以惨败告终。陈藩被捕后,被宦官折磨致死。窦武和侄子窦绍在混战中寡不敌众被迫自杀。随后,窦氏家族成员几乎全部被诛,他们的同党也全被铲除。窦武的夫人流放日南(越南),太后窦妙被囚“南宫”。几十年前,她的长辈窦彰德皇后就幽怨地死在这里。 


    探究窦武外戚集团失败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其一自视过高,麻痹大意,错估了以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集团的实力;其二是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白白贻误时机。汉灵帝即位之初。一些必要的人事调整完成后,应迅速果断地向宦官出击,一举剪灭之。而窦武等了五个月后,才经过程序上奏太后剪除宦官。为宦官反扑,变被动为主动赢得了时间;其三是缺乏斗争策略,没有团结大多数,打击面过宽。窦武向自己的女儿建议将官中的宦官一网打尽,不但让太后难以接受,也扩大了对立面。最后不得不听从了太后窦妙的意见,只把最大恶极的管霸和苏康处死;其四是企图用法律手段、名正言顺地剪除宦官,但奏事不密,被宦官朱瑀发觉,遂使朱瑀等十七个宦官喢血为盟,先发制人;其五是变乱发生后没有迅速反应,没有保持冷静的头脑,迅速抓住问题主要矛盾,而是仓促应战。宦官们尚知挟持皇帝,矫发诏书,宣布窦武等人叛逆,不停地调动军队平叛,而饱读诗书的窦武和侄子窦绍只知死打硬拼,从战略上使窦武集团瞬时被动;其六是窦武等人骤然富贵而执掌兵权,在军队中没有基础,缺乏号召力。这些都是窦武集团的致命伤。 


    窦武被诛4年后,被囚在“南宫”的窦妙太后听到她母亲死在日南的消息,也忧郁地死去,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化做一缕幽怨的芳魂,离开人间。而令人玩味的是,她和她的父亲拥立的汉灵帝,却成为东汉王朝最腐朽无能的皇帝,终于爆发了席卷全国的黄巾大起义,而历史上一大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也在此时粉墨登场,揭开了三国的序幕。窦武的孙子窦辅跟随曹操死在征马超的乱军中。 


    纵观历史上诸多显赫的家族,像窦氏家族一样出了三代皇后、皇太后以及一批名垂青史的王侯将相,他们一个家族的兴衰成败几乎贯穿了整个两汉的兴亡史,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也是很偶然的,但偶然中有必然的因素,他们都以本家族中杰出女性的发轫而发迹,由于当时的士族推荐制度而步入社会上层,都曾有或长或短的辉煌抑或屈辱,最后都未能摆脱“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规律,都以失败告终,可以说在那个缺少政治文明的时代,是显贵的外戚家族血统和权势成就了他们,也毁灭了他们。他们的悲剧命运是时代和历史的必然。 


寻访失落的城邑 


    如今,那个掩藏在历史烟尘中的观津城,就像梦境中一个亦真亦幻的仙女,远离尘嚣的桃花源,又似在静谧的月夜从远方传来的缠绵的琴声,一阵阵拨弄着人们的心弦。 


    那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名将乐毅统率的铁骑的嘶鸣,承载了少女窦漪房采桑时的歌声和梦想,记录着一代名相窦婴走出家门建功立业的脚步。因着这些,使她在历史的某一瞬间竟担当着一个王朝的兴亡,孕育了一个民族的强盛。 


    我们终于见到了她。这是冬日里一个暖暖的午后,还有两天就是立春,和风拂面,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脚步声,从远处看,整个观津村上空已经依稀笼罩在由一片杨柳吐出的薄薄的绿纱中。
 

    面前的观津村就是在当年观津城的遗址上建立的,千百年来,无数兴废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演绎,让人不由地感叹岁月的沧桑和民族生命力的强大。 


    我们在她的巷陌中穿行,像重温千年前留在这个古老城邑中的一个梦,又像捡拾潮水过后散在沙滩上的一个个贝壳。然而,我的心始终在满足和失落中踟躇。脚下这片土地,梦境中那碧绿的桑林、清清的河水还有那蕴含甜甜的湿润气息的采桑女的歌声都不存在了,那见证了古城繁华和颓废往事的秦砖汉瓦也都埋进历史云烟中,留下来的仿佛只是人们代代相传的她的儿女们的传奇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在一面土墙下,两位慈祥的老人正在安详地对弈,几个孩子在旁边嬉戏,两头黄牛静静地卧在桔红色的阳光中,这一切仿佛从千年古城中流淌出来的一幅乡村水墨画,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淳朴、美好和和谐的气息。问及古城观津,人们如数家珍,诸如雾中能看到观津城的海市蜃楼,南方人智买镇城之宝——金盆,从而造成了古城的衰落等故事不一而足。而提起窦漪房和窦婴,他们脸上更是露出自豪的神情。我想,那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就是在这种朴素的传承中而延续的吧。 


    通过乡民们的叙述,我们知道现在观津村已没有窦氏家族的后裔。如今,能够见证观津城沧桑的唯有那座“窦氏青山”了。出观津村东行1000米,我们便看到一座掩映在灰色屋脊和树梢中的高大的土丘,这便是窦漪房被封为皇后后,薄夫人下诏填平她的父亲窦充溺水亡身处的大泽而修筑的陵园。它脚下的村子最早称苏庄,是当初迁来的守陵的二百户百姓的后裔,因为元末明初的战乱和瘟疫,村庄逐渐凋落。永乐年间,从山东青州府巨野县迁来一户王姓人家在此繁衍,村名后改为“青冢”。 


    刚走到山脚下,便有震耳的锣鼓声传来,远远看到一群红男绿女正扭着欢快的秧歌,让人陡然生出盛世欢歌的感慨。在“窦氏青山”上过去有一座“护国大寺”,又称“青山寺”,香火鼎盛。每年三月初三至初八还有民间庙会,方圆百里的百姓都来赶庙会,远至保定、德州、天津的商人都前来做生意,赶庙会,上香敬佛,很是热闹。改革开放后,民间庙会恢复起来,那些欢快的秧歌舞就是为春节和庙会期间准备的。历史上,许多名人也慕名而来,清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曾到“护国大寺”为他的母亲治病许愿,母亲病愈后,赠送了一块亲手书写的“灵光普照”的匾额,直到文革初期,“护国大寺”的庙门上还悬挂着那块匾额。据说,曾任日本首相的田中青年时期也来过这里,中日建交后还屡次与周总理提及“窦氏青山”。在他们眼里,“窦氏青山”不是一座普通的陵墓,她还埋葬着一位杰出的女性和一个强大的王朝的兴衰。 


    “窦氏青山”承载着古往今来人们太多的思考。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借凭吊窦太后的功绩,抒发自己的胸襟。明弘治十二年进士、曾任江西右参政的徐琏在一个暮春时节登上“窦氏青山”,赋诗一首:“巍然高冢近孤村,马鬣形成旧钓津。缭水青山传异代,垅云陵树历长春。椒房孝迹名犹在,枫陛恩光乃未陈。乘暇偶来频眺望,樵歌牧唱不堪闻。”清人许维梃也作《题窦氏青山》诗一首:“传闻汉景重安成,马鬣高封识古茔,登眺自古怀钓隐,广袤当日费经营,已殊杜氏承瓴窄,那数崔家对幌清。邑小未妨长作镇,却嫌独擅窦君名。”文人的诗篇使饱经沧桑的“窦氏青山”凭添了愈加深厚的人文气息,使她成为西汉历史和文化的一种象征。 


    我们沿着游人踩出来的小道缓缓爬到山顶,登高望远,胸怀顿时为之开阔。时近日暮,太阳将桔红色的光辉柔和地散照在大地上,使远处的观津村在乳白色的薄雾中又笼上一层红晕,就像一幅久远的水墨画,让人觉得有一种朦胧之美。我想,“窦氏青山”在千年的风雨中,静静地遥望观津城,守护着一位杰出女性和一个庞大的家族,抑或是一个强大王朝的精神家园,默默地体味人间的悲欢离合和世事的兴替苍凉。“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如今,窦漪房、窦婴、窦彰德皇后、窦宪、窦固、窦妙皇后、窦武……这些窦氏家族,抑或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伴随着两汉的兴亡而走进历史深处,但他们的文治武功、智慧才情、是非功过,将深深地铭刻到丹青中,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思考和评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