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帝国末期的盖世英雄 — 孤臣赤子张议潮(5)

 金色年华554 2018-04-05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作者: 武智平

附上期:

大唐帝国末期的盖世英雄 — 孤臣赤子张议潮(4)

沙州义军初战告捷,一举收复了瓜、沙二州,民心士气大振,对河西沦陷区的人民是一个巨大的振奋和鼓舞,参加义军的人民接踵而至、络绎不绝。沙州军立即开始着手恢复生产、兴修水利,一时间河西局势为之一变。

张议潮审时度势,认为向母国大唐派出使者,朝觐长安举州归唐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立即下令选派使者出使长安。

由于音讯隔绝,母国大唐现在是什么情况,沙州军民是一无所知的。况且出使长安的大路目前还是吐蕃控制,双方处于敌对状态,吐蕃是绝对不可能放任沙州节帅的使者通过的。

那么如果还是要继续出使长安的话,只剩下一个办法可以选择,那就是绕开大路,穿越雪山、沙漠、沼泽等等人类罕迹的危险之地。

从现代地图上来看,西安到敦煌最近的高速公路是1700公里多一点,大家不要小看这1700公里,北京到南京的距离也就1000公里多一点,西安到敦煌的距离要远远大于北京到南京的距离。而且唐代的交通绝对没有现代的交通发达,没有现代的涵洞和桥梁,现有现代化建设公路的手段,那么可以得出结论就是说当时敦煌到长安的实际距离要远大于1700公里这个现代基数。

1700公里仅仅是敦煌到西安经过河西走廊的距离,这条大道被吐蕃控制,沙洲使者必须要绕开这条近路,绕道高山沙漠才可以,这样的话到达长安的距离也就更远。

沙州南边是终年山顶积雪覆盖的祁连山,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这片大沙漠自古以来就是十分偏僻、人迹罕至、面积巨大的蛮荒死亡禁地,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我国在这片沙漠腹地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卫星发射基地。并以“酒泉”这个西汉名将霍去病大宴汉军之地的伟大名字来命名

在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下,想要穿越这些自然条件恶劣的蛮荒禁地只能凭借人力和畜力。

张节帅的使者们即将用双脚和骆驼、马匹征服穿越这样的蛮荒死亡禁地。

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是渺小的,但同时又是伟大的。

伟大之处便是人类的决心和精神,一种面对死亡之地也要跨越的决心,和对大唐无双忠义的精神!

这种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也正是我们这个民族能够长盛不衰的重要文明基因。

张议潮通过推荐、自荐和选拔等方式,选派出10支出使大唐的使者队伍。这些队伍将将拿着一模一样加盖了张节帅印鉴的10份报捷文书奔赴长安报捷归唐。

出使长安,向母国朝廷报捷并归唐,这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

这10支队伍的勇士们将义无反顾的奔赴大唐出使报信,向大唐报告沙州的巨变、报告已经沦陷近百年的唐人后裔已经凭着自己的浴血奋战光复了唐土。这10支队伍的勇士们即使明知此去九死一生,但也抱定了必死的决心,跨雪山、越大漠,从容别乡,誓死还唐。

这10支队伍出发了,带着家乡父老的期盼,带着对长安的无限憧憬,出沙州、绕道南北两路,翻越高高的祁连山、进入茫茫的大沙漠,向着长安出发!

路上发生了什么?遇见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过程没有人知道,只知道这10支队伍里面仅仅成功了一支,其余9支队伍均消失在了这个世间,可能是葬身大漠、可能是葬身雪山、可能是葬身兽吻鱼腹、也可能是掩护那唯一成功的一组人马而死于蕃军的追杀.......

这些逝去的勇士们虽然是无声的,但却是壮烈的,正是他们用这样一种悲壮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义”的精神。

虽然时光流逝千年,但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些伟大的先人,对他们最好的纪念,就是把这种“忠义”精神传承下去,直到永远。

.......

唯一成功的那只队伍的领袖叫做悟真,俗姓唐,又被称作唐悟真,是一位佛门僧人。

他的老师是敦煌佛门僧团领袖-洪辩大师。

洪辩大师俗姓吴,敦煌僧人。俗称吴洪辩。父亲吴绪芝,母亲出自张议潮的张氏家族。明显可以看出,洪辩大师是张节帅的亲戚。

吴洪辩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吴绪芝长期担任任唐帝国将领,戍守边疆,战功显赫。曾亲率部下殊死抵抗蕃兵。吐蕃占领敦煌后,吴绪芝仍然一心向唐,退隐敦煌乡间。

洪辩自幼出家,辩才无双,深谙蕃语,潜心苦修,终成一代名僧。深受僧俗爱戴。公元832年,吐蕃赞普下令提升他为释门都教授。从此,洪辩担任敦煌僧团领袖长达30多年。洪辩虽然一心向佛,但对故国大唐一丝不能忘却,“远怀故国、愿被皇风”坚定支持张议潮归唐的伟大事业。

吴洪辩以其僧团最高领袖的威望呼吁僧兵配合张议潮讨伐蕃军。为张议潮的崛起立下了大功!

洪辩大师又派出最器重的弟子唐悟真最早追随张节帅帐下,为其出谋划策,可以说洪辩大师对张节帅的影响举足轻重,

这一次,唐悟真又被洪辩大师推荐出使长安,

唐悟真这一次九死一生的出使活动,一走就是两年…….

唐悟真穿越茫茫沙漠,踏平风暴流沙,一路东北绕道而行,经历了想象不到的困难,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公元850年,走到了唐帝国的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

他在这里,遇到了故国大唐的一条忠厚汉子-唐天德军防御使李丕。

李丕仔细打量着这个站在身前的、从大漠瀚海里走出来的唐悟真:

瘦的已是皮包骨头不成人形,满头满脸都是半尺长的须发,嘴唇干裂、嘴角有干枯的血迹,浑身上下半片僧衣、已是衣不遮体,皮肤上满是被太阳暴晒之后留下的皴裂伤口,一副半人半鬼的样子…….

只有腰杆,仍然是挺的笔直!

李丕不由得眼含热泪,颤声问道:“你真是自称从河西沙州绕道大沙漠过来报捷的吗”?

唐悟真用手成刀,指住自己胸口:“唯有归唐的一颗真心,天地可鉴”!


亲爱的读者:

近日来陆续收到读者的打赏,你们的打赏是对武智平这个新人最大的褒奖!感谢读者厚爱与支持!感谢刀口老师!感谢小编!武智平将尽最大的努力把好故事带给大家!

再次鞠躬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