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也称“那拉太后”。她的乳名兰儿,清满洲镶黄旗人,姓叶赫那拉氏。她的父亲叫惠征,曾任吏部笔贴式。这个官职是低级官员,主要做些翻译、拟稿、抄抄写写的文书事务。但,由于担任这一职务的官员能接近衙门堂官,所以晋升得快。惠征就是这样,几年间,连升数级,一直担任到正四品的道台大人,真可谓官运亨通,青云直上。 慈禧生于北京,从小就很有心计,处处与旁人不同。等到长到十余岁,她不仅容貌秀美、娇小玲珑。而且于女孩子喜爱的针线绣织等活计全不放在心上,专门留意于看书、写字、读史、吟诗。当时,她最崇拜西施、杨贵妃等。这几位女子,不仅容貌超群,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且西施帮助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杨贵妃则“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慈禧少年时常常以西施、杨贵妃自比,读史论道。闲暇时,与她父亲惠征谈论古今历史,夸夸其谈,引经据典,每每把父亲说得目瞪口呆,答不上话来有些不高兴,就训斥她:“你一个女孩子家,谈什么史,吟什么诗?按大清的旧例,读史,读论治国安邦大计,是男子的事情,与你女孩子家有什么相干!”听了父亲的训斥,兰儿不急也不恼,从从容容地对答我虽是个女孩子,现在也平平常常,但怎么就知道以后不能成就大事,不能胜过西施、杨贵妃这些女子呢?” 听了这番话,父亲心中也暗暗称奇,可嘴里还是嚷道你小小年纪,太不自量了,痴心妄想。你还想当皇后,这等奇遇,该不是你能遇到的。你还是去帮你母亲烧饭吧!挨了父亲的训斥,兰儿心并不灰,她在一心一意等待时机,飞黄腾达兰儿14岁时,清道光皇帝晏驾(古称皇帝去世为晏驾),咸丰皇帝奕继位。咸丰皇帝是个长相英俊,十分风流的天子,他一当上皇帝,就要选立皇后,同时要选数十个美女入宫。这些美女入宫,先当宫娥,内中才貌俱佳,被皇帝看中的,才可能升作妃嫔。 兰儿一听皇帝要选秀女进宫,喜不自禁,就同母亲商量要进宫去。母亲一听就惊呆了。选美女进宫,听着好听,可被选的女孩子就等于进入了暗无天日的牢笼,一辈子再不用想出来再也不用想见到爹娘,如花似玉的青春白白耗去,只能老死在宫中,而真正能得到皇帝宠幸的,能升作妃嫔的又能有几个?所以,不少家有美女的人家,一听皇帝选美全吓得不得了不是花钱买动官府,不要把自己的女儿选上,就是把女儿藏匿或赶快嫁出。现在兰儿主动要去进宫当秀女,这不是往虎口里钻,往火坑里跳吗? 母亲劝她:“你小小年纪,不晓得秀女进宫的苦处。那些女孩子进得宫去,就一辈子再也出不来了,连父母的面也见不着了。别人家全想方设法不让自己的女儿入宫,你倒好,抢着要去,这不是往火坑里跳吗?兰儿听后,颇不为然,微微一笑:“母亲,您不用担心。儿现在的生活太平谈,咱家的家境也太一般。儿愿意去拼一下,拼成了,或许为咱家耀祖光宗。母亲万般无奈只好应她兰兰暗暗做着准备。转眼间,选期到了。这天天没亮,兰儿就起了床,梳洗打扮起来,穿上新衣裳。 一切收拾好了,走出自己的房间。这时,她的母亲正在堂前焚香秉烛。兰儿先下跪,在堂前拜别了祖先。转身又向母亲下跪。母亲流着眼泪说:“兰儿,此一去,选不中,还回家来就好好过日子。若中了选,以后承蒙宠幸,可休忘我们这个家呀!”兰儿一听,也十分伤感,她哽咽着说:“母亲的养育之恩儿怎能忘怀?如蒙中选,一定还要前来省视,请母亲不要有悲伤。 母女话还未讲完,舆(即车)已到达家门口,兰儿忍着眼泪,同母亲告别,又同弟妹们告别,说了声:“我去了!”勿匆上门,乘上舆,一经行去。兰儿这一去,就使得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专制顽固、阴险狠毒、穷奢极欲,在外国侵略者前屈膝投降,卖国以求身的千古罪人—慈禧太后。在她执掌朝政的48年之中。我国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