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768-824)字退之,孟州河陽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德宗貞元八年(792)以〈明水賦〉擢進士第。由於個性耿直自負,使得他的宦海浮沉,歷任監察御史、陽山令、江陵法曹參軍、刑部侍郎、潮州刺史、終官於吏部侍郎,卒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新舊《唐書》皆有傳。其弟子李漢輯有《昌黎先生集》,以賦名篇之作有五。
古者圣人之制祭祀也,必主忠敬,崇吉蠲。不贵其丰,乃或荐之以水;不可以黩,斯用致之于天。其事信美,其义惟元。月实水精,故求其本也;明为君德,因取以名焉。于是命烜氏,候清夜。或将祀圆丘于玄冬,或将祭方泽于朱夏。持鉴而精气旁射,照月而阴灵潜下。视而不见,谓合道于希夷;挹之则盈,方同功于造化。应于有,生于无。形象未分,徒骋离娄之目;光华暗至,如还合浦之珠。既齐芳于酒醴,讵比贱于潢污。明德惟馨,元功不宰。于以表诚洁,于以戒荒怠。苟失其道,杀牛之祭何为;如得其宜,明水之荐斯在。不引而自致,不行而善至。虽辞曲蘖之名,实处樽罍之器。降于圆魄,殊匪金茎之露;出自方诸,乍似鲛人之泪。将以赞于阴德,配夫阳燧。夜寂天清,烟消气明。桂华吐耀,兔影腾精。聊设监以取水,伊不注而能盈。霏然而象,的尔而呈。始漠漠而霜积,渐微微而浪生。岂不以德协于坎,同类则感;形藏在空,气应则通。鹤鸣在阴之理不谬,虎啸于谷之义可崇。足以验圣贤之无党,知天地之至公。窃比太羹之遗味,幸希荐于庙中。 注释: 1、 蠲(juān):清洁。 2、 黩(dú):污辱。 3、 烜( xuǎn):盛大。 4、 希夷(xīyí):虚寂玄妙。 5、 离娄(lílóu):雕镂交错分明。 6、 合浦:广西县名。 7、 醴(lǐ):甜酒。 8、 讵(jù):岂。 9、 潢(huáng):积水池。 10、 曲蘖(qǔ niè):酒曲。 11、 罍(léi):一种盛酒的容器。 12、 金茎(jīnjīng):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 13、 方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 14、 鲛人(jiāo rén):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生物。 |
|
来自: 西纳 > 《国学经典书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