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二画唠】国画免费集训营:《采薇图》 2018.4.4(第一百零七期)

 笑溜达 2018-04-07






亲爱的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咱们小二画唠的节目,今天是清明小长假开始放假了,北京也迎来了入春之后的第二场雪,雪下的非常大,整个北京城这个点交通已经瘫痪了。


有没有还堵在路上的朋友们?是不是南方的天气已经非常非常暖和了?北京已经又回到了这个初春立春的气温了,那好吧,那咱们今天接着聊咱们的画。


我们之前那和大家聊了萧照画,聊了萧照的《丹林诗意图》,然后又聊了萧照的《瑞应图》还聊到萧照的老师,李唐。


那我们今天就聊一聊这位老师,李唐。李唐是南宋非常非常出名的一位画家,河南孟县人,一直是以卖画为生,后来在宋徽宗时期被发现了,进入当时的画院,宋徽宗当时的画院格调是非常非常高的,进入的要求也是非常非常高的。


是在宋徽宗的统治监督之下建立的,而李唐他善画山水人物,学的是之前的范宽这一类人,自成一派,特别是他创造了大斧劈皴,是一直沿用到今的。


我们今天讲的就是他的这张画,这张《采薇图》。



图太大,发不过去,我只能给大家截一下,回头等咱们小二画唠结束之后,小助手会把这个图给大家发到咱们的群里。



为什么大?因为它前后都被收藏了好多回,被这些收藏的人不停的题字,然后不停的加,手绢就特别特别长。


这个就属于李唐的代表作了,他出名是在什么时候呢?其实也是中年以后,四十八岁才去参加当时在东京汴梁,这个开封地区,这个皇室,这个画院的考试,你得入了我的法眼,考试过了才能成为我的画院的一个画家。


不成想他在这个考试中就过了,而且是宋徽宗亲自审阅,宋徽宗这个不是好皇帝的大艺术家,他对艺术的把控是肯定要比乾隆厉害的多得多,所以他一眼就挑中了李唐。


把他引入了画院,而且后来宋徽宗的儿子,我们讲的,叫康王赵构,我们讲了瑞应图就说的赵构。


这个李唐也在康王那待过,后来赵构当了皇帝之后,他那也就跟随着赵构到了杭州,然后也指点过,教过赵构画画。


那咱们这个图的内容是什么?大家看,就是俩人坐着,然后又是树又是石头,然后在林间坐着。


这是谁呢?这俩人又代表的什么意思呢?


这个是一个传说,什么时候呢?商代的两个人,这一说又是好几千年的事情了,商朝的两个贵族,伯夷和叔齐,他们兄弟在干嘛?


在林间找吃的,找吃的之后,然后找不着了,最后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


而这个题目,采薇是什么意思?


采,就不用说了,是个动词,然后薇是什么,就是一种野生的豌豆,用来充饥用的,最早记载就是史记的伯夷列传里,就讲的他们兄弟俩,宁可饿死也不食周朝饭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说出来也挺有意思的,就是这俩人互为兄弟,而且都德才兼备。


他们就相互欣赏,然后都认为对方比自己强,但是他们那时候还封闭,当国君谁都不愿意当,就相互让来让去让来让去,都认为对方才是继承王位的最好人选。


然后就都请他们的父王传位给对方,最后实在僵持不下了怎么办?俩人就都跑了,那当爹的怎么办呀?说这也没办法,那我只能传给我另外一个儿子了。


然后这俩家伙才觉得终于这个事放下了,然后等到他们完事之后,觉得这事踏实了之后,纣王当了皇帝了,纣王当老大了。


但是纣王推行暴政,他们又认为商纣王是个不好的皇帝,然后听说周文王善待百姓,他就想,那我得去投奔周文王,等到了目的地的时候,周文王没了,人死了,那周武王在周文王还没入土为安,就率领着大军来讨伐商纣。


然后这哥俩就觉得你周武王这样做不对的,你父亲去世不久,你应该去好好的守孝啊,不能大举兴兵事,这是不孝的。


然后他俩就开始反周武王,说周武王做的不对,那周武王肯定不会听他们俩的,周武王就很生气,就要杀了他俩,那旁边得有人不让周武王做昏君。


那这个人谁呢?就是姜子牙,姜子牙就把这事给拦下来了,救了他们,后来周王打下了天下,讨伐了商纣王,商纣王也死了。


那这个时候,这哥俩说,我坚决不做周朝的臣子,他俩就隐居在首阳山了。


隐居到这吃不上饭了怎么办?就天天就只能找一些野果子,还有这些碗豆啊,然后来吃来充饥,后来饿死在了首阳山,就这么一个故事。


这个也是反映了中国人的一个气节。画的内容,讲的这段故事,就是这么一段,史记里面的一段故事,出自伯夷列传里。


那对于我们当代人,除了了解这个绘画的背景,内容,可能大家更感兴趣就是他的绘画的方法,绘画技法是怎么表现的。


其实大家看,像这种长条手绢类的画,对我们来说其实是特别适合临摹的,因为它其实是一张相对完整,但有相对不完整的绘画。


为什么讲相对完整呢?相对完整,其实大家看,一整张横条其实画的是很满的。


但是又相对不完整,不完整在哪啊?就是因为这个,比如说树也好,石头也好,他都是画的半半扬扬的,一棵树要么就见树根不见主枝,要么就是看不见树根,总是有那么不完整的地方。


这个也就是咱们这个手绢特别有意思的地方,相对完整,但是又相对不完整,让你看到这个地方有时候你画内东西看完了,我觉得它还有画外的东西,这些画外的东西,会让你产生很多很多的想象力,然后会让你浮想联翩。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物,人物其实是分三块。


第一个就是他的衣服,我一直跟大家说,中国画这些线特别有意思,有意思在哪呢?


一个是它表现出轮廓,远近,然后疏密,更重要的大家看,这张画里有韵律有节奏。


大家看每一道线,比如说从脑袋下来溜肩膀的这条线,其实是很圆润的,然后紧接着到了胳膊腿旁边儿的这些线,他还要表现出他的力道,用笔都是由细到粗,由粗到细,特别是外轮廓,特别特别粗,这就表现出了一种力度,这就是毛笔的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就这种感觉。


然后第二个部分就是胳膊,就是他的臂膀,他的露出来的皮肤的地方,手啊,脚啊,面部啊,五官啊,这些地方。


用相对的软一些的线,和相对匀一些的线,看看之前衣褶的线跨度都特别大,由粗到细由细到粗,跨度特别大。


而这个手、皮肤包括脚,这些地方都是基本匀称的线条,而且墨色相对淡,这样就形成一个对比。


然后还有就是毛发了,毛发就是非常非常细致的,非常细致的这种勾法,把毛发勾勒出来。


这就是对人物的三种表现手法,用这三种线表现出来人物的整体的一个特征。


周围的这些石头,树,其实他都是用了这种很写意的手法,但是在我们初学,比如说我们学着人物的朋友,从这张画上能学到很多东西。


那我们画山水的朋友,也能从这张画上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说我们看,这背后的这棵松树,那这棵树大家看,它的外轮廓和它的内轮廓,内部的皴法,他的用笔是不一样的,外轮廓都是很粗的,而里面皴的就很细,而且墨色也很但,这样它的主次关系就处理的很好。


昨天我们不是讲到了墨色么,像这一棵树的墨色就用的很棒,然后往上追一追,上面半拉突然杀出来了一棵松树,这棵松树是最右边的这棵松树。


右边的松树我们看,外轮廓自不必说,但是大家记住,中国画还是讲阴阳向背的,不仅仅西方绘画讲素描,讲光影,我们中国画也讲光影,而且我们讲光影比他们早了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年呢。


那大家看这棵松树,我们讲过松树的皴法用什么,用鳞片皴,也叫鱼鳞皴,但是这棵树左边是暗的,右边是亮的,他把亮部的地方稍微皴了皴,但是留出来了。


然后左边是暗面,他把暗面给皴出来了,这就是阴阳向背,对不对。


我们中国老祖宗很早就讲究这个光,我们中国画不是不讲光,我们讲光,而且我们讲得比他还讲究,而且我们是散点透视的光,我们是胸中有丘壑的。


不像西方绘画,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一张画就表现出一个焦点,相对的有一些局限性,这是这一块。


那松针自不必说了,光我们讲松针就已经讲了好多种画法了,这块大家多多的去再把我们之前的什么《岁寒三友图》啊那些图都看一看,吧这些松树都总结总结。


再往下,再往左,像这个夹叶的树,他也做了一个示范,这个画的这一种夹叶的树法,然后也设了色。


而且在树窝窝里面题了小款,在宋朝时期不像咱们现在,现在人的绘画恨不得一张画题一堆款。


文人画像那个时候他们还是比较谨慎的,而且款题的也都很小,就藏在树叶里呀,藏在某个地方,不被人发现,或者是不能被人轻易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