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气、血、津都是什么鬼?

 天竺ym4utwuzoe 2018-04-07

中医文章中常常涉及到这样几个概念,精、气、血、津,比如肾精,气虚,血虚,气血不足,津液失调等。


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在人体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功能?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待我们了解了精气血津,就更能够以整体观反观自身,辨识伤害自身的生活习惯,并自觉规避。

 

很多人不喜欢,或者不相信中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医讲的东西,什么精气、浊气、湿气、气血,因为看不见摸不着,玄乎其玄,让人无从理解。

 

因为我们从小就学习自然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从没有认真学过中国古代哲学,当然看不懂了。中医理论根植于古代哲学,大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时期。在此,只讨论精、气、血、津在中医学中的含义。


以下论述,均整理自《中医基础理论》。

 
 

,广义上指人体内一切有用的精微物质。是的,并不是只有男生才有精。

 

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刚出生的婴孩,先天之精受父母恩赐,以此为生命基础进行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包括睡觉、吃奶、哭等等。吃的食物被消化吸收生成水谷之精不断充实到先天之精中,归藏在肾里面。这些都是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就是脏腑之精。来源于食物,通过脾胃的腐熟运化为精微,并转输到五脏六腑,起到滋养脏腑的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多余的精微物质会被收集到肾里面储存备用(也就变成了先天之精)。肾只是储藏精,并不生产精。生产精的脏器是脾胃,脾胃称为后天之本就是这个原因。

 

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所以肾精充足,则脑髓充足肢体行动灵活,耳目聪敏。

 

精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生殖

    生长发育

    生髓化血

    濡养脏腑

 

随着精气由盛而衰的变化,人经历了从幼年到青年到壮年再步入老年的过程,如果想让自己老的慢点,就要开源节流。开源,即照顾好脾胃,好好补益先天之精。节流,即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运动习惯,远离负面情绪,节约着使用。养生的目的也在于此。

 
 

气的内容就比较多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里仅简而言之。若想深入研究,还是自己去翻查资料吧。

 

气是无形的,肉眼所不能见的极微小的物质颗粒,只有通过生命运动现象,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才能把握气的存在及其运动变化。

 

而精(精气)是有形的,肉眼可见的精微物质。气属阳,主动,运行有序而不乱;精属阴,主静,宁谧迷藏而不妄泄。

 

气也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精在气先,气由精化。先天之精可化为先天之气;后天之精所化之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相合而成为后天之气。

 

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通过肺将清气吸入体内,并与脾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形成人体的宗气。

 

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脾升胃降,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气,靠脾的转输作用,把水谷精微上输到肺,再由肺通过经脉布散全身,以营养五脏及四肢百骸,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肾为生气之源。肾是藏精之所,精化气。肾一方面不断的贮藏精气,一方面又不断地供给,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气又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气的主要功能有:

    推动作用。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运行。“血为气之配……气生则(血)升,气降则(血)降,气凝则(血)凝,气滞则(血)滞”。这样一来,“气滞血瘀”的说法就好理解了吧?

    温煦作用。气分阴阳,气具有温煦作用的,称为阳气。阳气可以温暖人体身体,保持体温,一切生理活动都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才能正常进行。气虚则是阳虚的初步表现,气虚导致温煦作用减弱,就会畏寒怕冷,脏腑功能衰退等,“脏气虚,则内生寒”。

    防御作用。护卫皮肤,抵御外邪。

    固摄作用。对血、津液、精液等液态物质的稳固、统摄,以防其无故流失。约束血液,月经不至于流血过多;约束尿液、唾液等,不至于尿潴留、流口水不止等;固摄精液,不至于无故频繁遗泄。

    营养作用。气可以为机体脏腑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

    气化作用。这里的“气化”不是指物理科学里面说的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而是指人体内气的运行变化,在气的作用下,精气血津液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化,包括新陈代谢,称为气化。

 
 

即血液。大家都了解。

人体的阴阳,即血气,阴主血,血盛则形强;阳主气,气全则神旺。

水谷精微、营气、精髓、津液都是生气血液的物质基础。以水谷精微和精髓为主,在脾、心、肝、肺、肾的共同作用下完成。“血……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无所不及”——《景岳全书》。血液正常循环需要两种力量:推动力和固摄力。血行失常则会形成出血和血瘀两个极端状态。

这里主要说一下血的功能:

    营养滋润全身。大家都了解,就是生物课里面学到的知识。

    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无论何种原因的血虚或血行失常,均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神志方面的症状。心血虚、肝血虚,常有心悸、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的表现。血液供给充足,神志活动才正常。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与液也有些不同,津,流动性大,侧重滋养作用;液,流动性小,比如关节液,侧重于濡养。

津液的生成取决于:1)充足的水饮食物;2)脏腑功能正常,尤其是脾胃、大小肠。津液生成不足或大量丢失而伤津化燥,甚至阴液亏虚。津液停聚,则为湿、饮、水、痰。

津液的功能主要有:

    滋润营养

    化生血液

    调节阴阳。

    排泄废物。代谢产物通过汗、尿的等方式排出体外,如果这一作用发生障碍,会使代谢废物留在体内,而产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

 

精、气、血、津在人体内当然不会单独作用,而是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服务于人体。

下面的图简单说明一下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图片来自于《中医基础理论》
文章有些长,很多概念可能跟我们的一贯认知有很大出入,一时不好接受。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中医,理解中医,就应该要了解中医的基础概念和思维工具。建议大家多看几次,学而时习之,在此基础上就能够以整体观反思自己的生活,进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保养生命的法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