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咸阳共识下的楚汉争霸真相:为毁约不惜屠杀、伪造的乱象

 思明居士 2018-04-07

咸阳共识下的楚汉争霸真相:为毁约不惜屠杀、伪造的乱象

楚汉争霸

秦末汉初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贵族和庶人争霸的时代。项羽是无畏无惧的英雄?还是残暴肆孽的杀人魔王?刘邦是一个无耻的流氓?还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实现霸业的英雄?可以说一本《史记》,各有不同表述。本文试图从现代契约关系角度去解读秦末汉初的三大盟誓,从另外的一个角度看待秦末汉初的不同状态。作为一个观点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秦末汉初三大盟誓分别是:刘邦的先入关中者王之、项羽和章邯盟誓、诸侯咸阳共识。


一、刘邦的先入关中者王之

先入关中者王之,是刘邦攻打章邯等而夺取关中的依据。但由于这个约定只在《史记 高祖本纪》中记录楚怀王提出这个约定,《史记 项羽本纪》则对此丝毫没有提及楚怀王提出这个约定的词语,《史记》中其他人的传纪也没有提及到这个约定。刘邦以这个约定提出对关中的声索时,楚怀王已死——死无对证。因此,这个约定是刘邦伪造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本人文章《“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是历史事实呢?还是刘邦的谎言?》给出了以下的证据:

1、记录为孤证,无其他记载辅证。如上文所述。

2、楚怀王无需倚重刘邦,没有立约定必要性。《史记 秦楚之际月表》记录:楚怀王和刘邦约定先入关中王之时,是在公元前208年后9月。当时楚怀王以自己的亲信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北上救赵。这个时候是楚怀王即位以来权力最为鼎盛时期,在自己亲信北上救赵结果未明、项梁已死项羽还没有壮大时,他不需要倚重非亲信的刘邦,提出这个莫名其妙的约定。救赵未明,就提灭秦——逻辑过于荒谬!

3、项羽是救赵积极力量,不会在救赵前主动提议西入秦。《史记 高祖本纪》中记录:

“当是时,秦兵彊,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原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

但在《史记 项羽本纪》中,从项羽因不满宋义观望秦赵相斗策略而杀宋义夺军的记载看:项羽是救赵的积极人士,事实上,没有项羽的积极救赵,赵国必亡。项羽救赵有两个目的:一、提高自己的声望,重振因项梁战死而受损的项家声望;二、为叔父项梁而向围困赵军的章邯复仇。项羽没有西入关的必要性——北上救赵,可复仇,可振声望,西入秦能得到什么?

咸阳共识下的楚汉争霸真相:为毁约不惜屠杀、伪造的乱象

复原的秦咸阳宫殿

4、刘邦士卒数量,不足以让楚怀王重视。刘邦进入武关、准备攻打峣关时,兵力是二万人。这两万兵,还是刘邦军和张良军的合并数。那么项羽北上救赵时,刘邦的兵力有多少呢?刘邦在沛县起兵时,兵力两千到三千人。雍齿反叛刘邦、刘邦投靠项梁后,兵力是一万人(五千人是在砀征募的,五千人是项梁给刘邦的)。在入关途中,刘邦吞并刚武侯的四千军。因此,刘邦入关前的兵力是二万人,减去张良军(算三千人)和刚武侯军四千人,再减去路上收陈王、项梁散卒(估算三千人),刘邦在楚国北上救赵时,兵力就在一万人这样。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项羽派遣渡河救赵的先锋军黥布军就有二万人!


事实上是刘邦先入关中后,在某人(事实上不知道是谁,因为没有留下名字)劝说下,意图想要以函谷关抗拒项羽入关而霸占关中。

《史记 项羽本纪》:“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於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史记 高祖本纪》:“或说沛公【索隐】:按:楚汉春秋云解先生云“遣守函谷,无内项王”,而张良系家云“鲰生说我”,则鲰生是小生,即解生。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

项羽击败刘邦的函谷关守军,意欲和刘邦决战,这才是鸿门宴的背景。

但刘邦的先入关中者王之并非凭空捏造。事实上和刘邦有分王建议的不是楚怀王,而是秦国丞相赵高对刘邦提出的建议

《史记 高祖本纪》:“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

《史记 秦始皇本纪》:“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

小结:楚怀王和刘邦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的故事纯粹是刘邦的捏造,赵高向刘邦提出分王关中建议才是事实。赵高的提议,才是激起刘邦占据关中的诱因


咸阳共识下的楚汉争霸真相:为毁约不惜屠杀、伪造的乱象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二、项羽和章邯的盟誓

关于这个盟誓,《史记 项羽本纪》只有一点直接记录: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

这记录,说章邯和项羽盟誓是因为赵高。但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不同说法,下文为司马迁摘抄贾谊的《过秦论》:

“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於外,【索隐】:此评失也。章邯之降,由赵高用事,不信任军将,一则恐诛,二则楚兵既盛,王离见虏,遂以兵降耳。非三军要市於外以求封明矣。要,平声。以谋其上。”

贾谊认为章邯“以三军之众要市於外,以谋其上。”即要求封赏。《史记索引》认为贾谊说章邯以秦军军权在手要挟秦二世要求封王的观点不正确。这就说明:汉文帝时代的贾谊认为章邯是因为以秦军大权在握要挟秦二世封赏不成而不得不和项羽盟誓。即“以三军之众要市於外”。

贾谊的这个观点和司马迁《史记》中章邯是因为赵高而和项羽盟誓的记载是截然相反的。贾谊的章邯以军权要挟秦二世的观点,在同样是西汉初时期的北大简《赵正书》中得到辅证。

北大简《赵正书》:“将军张(章)邯入夷其国,杀高。”


现在试图来为这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揭开它的面纱:

以下是基本事实:

1、章邯和项羽盟誓;

2、赵高提议刘邦分王关中;

3、赵高和章邯因为逃回的司马欣而翻脸;

4、赵高以“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於吾宗”为由杀秦二世;

5、刘邦派使者到赵高处。“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於高,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6、刘邦据关中、守潼关而拒项羽入关中;

7、章邯要挟秦二世封赏(贾谊观点。这和陈馀写给章邯的书信也在某种程度上吻合)。

以上就是项羽、刘邦、赵高、章邯、秦二世胡亥之间的基本关系。以下是推论:

1、赵高将所有秦军都派给章邯,并向秦二世保证能够平定山东叛乱;

2、章邯在巨鹿之战及之后连连战败,要求赵高继续增发援兵,赵高无兵可发而拒绝;

3、章邯要求秦二世封赏自己,以此决定是否效忠秦国(即贾谊的“以三军之众要市於外”);

4、赵高派人和刘邦提出分王关中,但秦二世不答应,又因章邯战败、刘邦派人来约而不得不杀秦二世,参见1;

5、章邯因秦二世拒绝封赏而不得不两次约项羽盟誓,以关中为秦国疆域,并和赵高所立的子婴结盟,杀赵高;

6、刘邦因为赵高的分王关中及某人建议占据关中而出兵守函谷关,拒绝项羽;

7、项羽坑秦卒、杀子婴、烧咸阳,并非只是因为仇恨秦,而是撕毁和章邯的盟誓。

或许以上的推理才是秦亡时历史真相,而不是如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简单。事实上,只有真正确认项羽和章邯、章邯和赵高、赵高和刘邦、章邯和子婴、项羽和刘邦这五组人的关系,历史真相才真正显示。


咸阳共识下的楚汉争霸真相:为毁约不惜屠杀、伪造的乱象

楚汉

三、项羽、刘邦等诸侯的咸阳共识

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刘邦等诸侯在咸阳“分天下,立诸侯”。本人将这个各诸侯共同议定的分封成果称呼为咸阳共识。

以下是咸阳共识中各诸侯的分封具体情况:

原国名

分封国名

诸侯名

原属

都城

楚国

西楚

项羽

楚将

彭城

衡山

吴芮

百越


临江

共敖

楚柱国

江陵


九江

黥布

楚将


楚义帝(楚怀王)

楚国后


秦国

刘邦

楚将

南郑

章邯

秦将

废丘


司马欣

秦将

栎阳


董翳

秦将

高奴


赵国

常山

张耳

赵相

襄国

赵歇

赵后


齐国

临淄

田都

齐将

临菑

济北

田安

齐王建孙

博阳


胶东

田市

原齐王

即墨


燕国

臧荼

燕将

辽东

韩广

原燕王

无终


魏国

西魏

魏豹

魏国后

平阳

司马卬

赵将

朝歌


韩国

韩成

韩国后

阳翟

河南

申阳

赵臣

雒阳


咸阳共识中分封的特点是:功绩分封优先,六国之后次之;战国七雄均被分割为小国。

救赵及之后跟随项羽作战的诸侯有:项羽、申阳(先下河南,迎楚河上)、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张耳(素贤,又从入关)、黥布(常冠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从入关)、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

其他立功的诸侯:共敖(将兵击南郡,功多)、刘邦(攻入关中)、章邯、司马欣、董翳等。

原本为王的诸侯:韩王韩成、魏王魏豹、燕王韩广、齐王田市、赵王赵歇、楚怀王。

合计:一帝(楚义帝)一伯(项羽)十八诸侯。

《史记 项羽本纪》中所记载:“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

楚怀王所说的如约,一般都理解这个约为刘邦的先入关中者王之,但其实应当是项羽等诸侯在咸阳所议定分封诸侯的这个约,即咸阳共识。


咸阳共识下的楚汉争霸真相:为毁约不惜屠杀、伪造的乱象

楚汉

综上,秦末,章邯和项羽盟誓,赵高向刘邦提出分王关中,这都是章邯和赵高在寻求救秦国的努力,区别在于:章邯联合子婴杀赵高,赵高意图收服刘邦以替代章邯

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等19个诸侯所议定分封天下的咸阳共识,成为了秦亡后的第一个盟约。项羽通过坑杀秦卒(削弱)、杀子婴(秦无后)、烧咸阳(秦无都)等方法来撕毁他和章邯所达成的盟誓。刘邦明明可以接受赵高分王关中的优厚条件,最后只得穷山恶水的巴蜀和汉中,于是在楚义帝死后,捏造楚怀王和自己的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在指责项羽背约下,刘邦出兵攻打并占据已经被项羽削弱的关中,违反了咸阳共识。项羽以刘邦背叛咸阳共识为由而攻打刘邦。

因此,楚汉争霸不过是项羽和刘邦就是否遵守咸阳共识的争执。对于刘邦而言,明明因赵高而唾手可得关中却只得一个贫瘠的汉中,落差过大,不愿遵守咸阳共识。对于项羽而言,虽然没有完全遵守和章邯的盟誓,但也不算全部违背,再说刘邦入关中是在项羽和章邯盟誓之后,自然不可能分关中给刘邦,因而咸阳共识必须遵守,作为伯的项羽必须做出反应!

因为项羽和章邯的盟誓,刘邦不得不捏造先入关中王之的约定。因为咸阳共识,项羽不得不攻打违反的刘邦,这就是楚汉争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