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不帮孩子建立规则感就晚了

 蔚蓝色淼 2018-04-07

在我们身边,你会发现一岁多的宝宝们“变身”速度太快,个个都越来越有性格了。就算以前很温柔的宝宝,现在也是稍有不顺就大喊大叫。

“我家小猴子学会走路以后就满屋子抄家,危险的东西不让他碰,立刻哭的天崩地裂。”

“我宝宝今天在外面玩滑梯,突然转身打了一巴掌旁边一起玩的孩子,我赶紧过去跟人道歉半天。”

“我家的现在特别霸道,自己的玩具不让别人碰,去别人家玩,别人的玩具也要抢。在他心里,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

宝妈们是不是有同感?

1

为什么爱抢东西?

1-2岁孩子正处于物权意识的形成阶段。

幼儿早期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还不能理解有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

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不停使用“我”来宣誓独立性,使用“我的”来宣称物体归属。

你会发现,有些玩具即使放在那里很久不玩,或者至少当前并不需要,但是只要是别的小朋友一拿起来,他必定会要去拿回来护住。

很多家长不能理解:“那个东西你又不玩,让给别人玩一下怎么不行了?你怎么这么自私?不懂得分享?”

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的认识活动是复杂的

比如一个小朋友把玩具车分享给小伙伴玩,这个时候这个小朋友的脑袋里就有几个不同的思维层面:“这是我的车子,但是现在我不能玩,要给另一个小朋友玩”、“这个小朋友待会儿应该把车子还给我”、“还有多久他才还给我呢?”……

在这么多的层面中,很多幼儿还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就是物权意识形成的层面,只能区分“这个是我的”和“那个是别人的”。

我们在孩子物权意识形成的时候通常会要求孩子“不要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同意”,但是如果物权意识正在形成阶段(通常是1-2岁之间),你又在孩子还不能理解分享、交换、以及时间概念的时候,要求孩子把自己手里的东西交到别人手上,这本身就是非常容易让孩子混淆困惑的行为。

了解孩子抢或被抢后心里活动

首先你要知道孩子其实还不能理解大人所说的“玩一会儿就还给我”是什么概念,也不明白“一会儿”是多久。他们通常理解的是直观所看到的结果,即“我的玩具现在要给别人玩”。

处于物权形成期的小朋友,一开始会认为所有的东西就是他的,所以会去拿别人手里的东西。但是随着物权意识的发展,以及大人的制止反馈(包括夺取他抢来的玩具还给别人,批评及讲道理等),孩子慢慢会明白别人手里的东西不能拿。但是,他们还是会很本能地去保护自己的玩具和领地。

但是,如果之前的记忆告诉他,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可能导致自己手中的玩具被人抢走,或者是之前的某些伙伴冲动给孩子留下了印象,如曾因被推打而受伤,或是心爱的玩具被抢走等,那他就有可能形成赶紧带着玩具逃开的逃避策略。

2

那我们到底要帮他出头?还是教他礼让?怎么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呢?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里,陈小春儿子Jasper身上发生这样一件小事:

其中一期在选房环节中,陈小春的手气“爆棚”,抽到了本季开播以来最破的一间茅草屋,杜江也抽到了开播以来最好的一间“豪宅”。

看看别人家的房子,再看看自己的茅草屋,Jasper真是好羡慕啊!于是在没和爸爸商量的情况下,就跑去找杜江商量换房,杜江很大气地答应了。

这时陈小春从屋里出来,Jasper忙征询爸爸的意见。小春其实已经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但他没有立刻批评Jasper这样做不对,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你说吧”。

Jasper犹豫了半天,还是决定不用换了。因为就算不换房,他明天一样可以来嗯哼住的房子里玩。

看的出一旁静静观察的陈小春也松了口气,脸上都带着点小骄傲——儿子真棒。

Jasper懂得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也知道发现自己做的不对后及时改正。但是更棒的还是陈小春,不急着批评孩子,而是愿意等一等,看一看,给孩子思考和改变的机会。

如果化解不了,战争升级,家长再给予帮助。做个安静的旁观者,让孩子自己去相处,去解决问题,我们就会看到孩子美好和睿智的一面,会惊喜的发现,原来成长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

3

作为父母,我们要接纳和理解孩子的行为以及背后的情绪。关于孩子抢玩具这件事,我们能做的事其实非常多。

物权感的培养

让他区分我的和别人的东西。让孩子知道,虽然玩不到别人的玩具时会沮丧,但每个人都有拒绝他人的权利。

建立玩的规则

一句话,谁的东西谁就有支配权。公共场合的东西,应当遵循“先到先得,后来者等待”的原则。

孩子的东西只有孩子有决定权,孩子的东西如果别人想要的话必须经过孩子同意,纵使家长都没权利强迫孩子将东西借人或者送人。

强制让孩子把自己的东西跟别人分享,会让孩子造成巨大的恐惧感和危机感,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我的东西被强制性的分给了别人,那么我也可以强制性的得到别人的东西。

同理,别人的东西,自己家的孩子要玩也是要经过别人家孩子的同意,也要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拒绝。

4

那对宝宝的其他行为,父母要教宝宝对的做法,正面强化好的行为。

一岁多的宝宝,眼中并没有好坏之分。很多行为只是他们的试探和本能反应。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宝宝用对的方式表达。

很多孩子小时候要想引起一个人的注意时,会过去用力拍打一下对方。这个时候,你要认真教她怎么表示自己的友好:“你喜欢一个人,可以握握手、可以轻轻摸、可以抱抱”,然后我会用动作亲自示范给她看,多做几次她也就懂了。

再比如,一岁多的宝宝语言表达能力还很有限,口渴的时候可能只会指着杯子大喊大叫,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宝宝,“这个叫杯子,你想喝水的时候,告诉妈妈杯子或者喝水”,然后在每次递给宝宝杯子的时候重复“杯子、喝水”强化一下。

等宝宝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了,就不用每次都用哭闹的方式了。

此外,我们还要尽量用正面的词汇来描述我们的期待。比如用“轻轻说话”代替“不要大叫”,用“保护好小碗”代替“不要扔碗”,用“轻轻摸花”代替“不要摘花”。当宝宝学会你所期待的规则,别忘了给个大大的鼓励。

哈佛大学“学前项目”总负责人伯顿·L·怀特在《从出生到三岁》里说:“14-24个月,是你对孩子人格的行程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最后一个阶段。”

一岁多正是你给孩子确立规则的黄金时期。两岁是叛逆的高峰期,“顶风作案”的难度要大的多,而且那时有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养成了,改起来并不容易。

1岁多就确立了良好规矩的孩子,在terrible2 来临时,也许能更加平和的度过。

最后,如果你家里有3-12岁的孩子,可以来免费体验一下我们比特e学堂的英语外教课

虽然我们的名气不大,但是我们聘用的都是纯正的欧美外教,而且均持有相关职业证书。配合固定外教的教学模式和高效有趣的教学体系,肯定能让孩子掌握地道纯正的英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