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说老子第二十三集:道之希言自然

 恶猪王520 2018-04-08

道之希言自然



一易堂 风萧萧


听得老师关于“曲全枉直”的一番介绍,关尹子不住点头,并对老师说道,这不就是老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嘛---委曲求全,还真是很有“道”理的呀。委曲求全-------曲则全,妙,实在是妙。这句话既非上古三皇五帝的语录,也非当今王公天子的铭言,却能在布衣百姓之中口口相传,看来,你以前说,那真正的圣人就在民间,此言也是不虚啊。


老聃听了弟子的感慨,赞许的点了点头,但又转而说道,不过,如果不懂得随顺大道、审时度势,“委曲”可非一定就能“求全”,能否“求全”的关键,还在于是否明白它背后的“道”理所在,或曲或伸,或枉或直,都要看事物的发展变化,因为,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或者力量能够持久不变,更何况那些违背大道、妄图制约自然本性的力量,更不会长久。


因此,真正的圣人,治国理政会善于顺应大道的要求,按照自然的规律,尊重百姓的本性和意愿,尽可能抛弃那些违背大道、约束百姓自然本性的政令说教。因为他们深知,那些政令说教既然违背大道,就难以长久维持下去。作为国家的治理者,如果非要反其“道”而行之,老百姓往往就会利用“委曲求全”的大道规律,最终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统治者。


我曾经给你说过,远古的圣人治理国家都是“行不言之教”,因为他们深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只要掌握了事物运行的“中轴”,顺应天“道”民心,根本不需要繁多的政令和无穷的说教,否则,只会干扰老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使百姓更加困惑而无所适从,甚至会引起百姓的怨声载道、奋起抗争。


我也曾给你说过,那些真正能够践行天道的帝王,总是“悠兮其贵言”,十分珍贵自己的一言一行,从不轻易多说一句话,一切都听凭百姓自由自在的生产生活,而自己却混迹于百姓之间,一衣一饭与百姓相同,悠闲自在,清静无为,却在不知不觉之间,解决了治国理政的大事,成就了民富国强的大功。但是,在老百姓自己看来,却都会认为这些都是自然而然。这正是我前面所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今天我还是要强调这一点:希言自然。作为国家的治理者,对于老百姓还是要尽量少开尊口、简化政令,把那些繁杂的政令说教统统抛弃,这样做才是最符合自然的要求。


不要动不动就对百姓吆五喝六、说三道四,拿些什么主义、思想、路线的幌子,去号召、诱骗甚至强迫百姓去做他们本来不愿意做的事情,这种作为的结果也许会取得一时之功,但决非长治久安之策,反过来还会加速统治者的衰亡。


我一开始与你讨论时就谈到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话一出口,说出来往往就会走样,甚至完全背离客观自然的真实状况。话,还是少说为佳。俗话说的好,书不尽言,言不达意,正是体现了人的口舌言辞在大道面前的无奈。这可不是老师我一个人的心得体会,你就看那孔家二小子,他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经常对他的学生讲,“我不想讲话了”,他的学生说,如果你不把话讲出来说出来,我们怎么来记述你的思想呢?那孔丘是这么说的:“你看那春夏秋冬照常运行,万物也都自然生长,可是你见那天地说过什么话吗?”。


还有,那《易经》里面也说: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意思是说,默默的去成就一件事情,不用过多言辞,只要用你的德性和行为就足以得到最终信验的成果。


为什么我反复强调“希言”才是附合自然大道?因为“希言”就象是“润物细无声”的和风细雨,它能够滋润万物而不会伤害万物,它符合万物天性的需要却不会强加于万物,使万物自然而然的接受,却不会引起抗拒。
反过来,“多言妄言”、“狂言滥言”的结果又会是什么?这种行为不是“和风细雨”,而是“狂风暴雨”。然而,我们都见识过,狂风之猛不可谓不强,骤雨之暴也不可谓不烈。然而“飙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不管那怒吼的狂风,还是那看那倾盆的暴雨,你何曾见过它能整天整天的刮个不停,整天整天的下个不止?恐怕是没有过的吧。


我们试问一下:孰为此者?答案不言而喻:天地。除了天地,谁还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够制造这肆虐于人间的狂风骤雨呢?然而,“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天地掀起的暴风骤雨这样的极端行为,尚且不能长时间的维持下去,更何况是人呢?任何过分的行为、不合大道的暴力行径,都不会长久,如果滥施苛政、虐害百姓,又怎么可能会持久下去呢?

你放眼看看这古往今来,远至夏商大周的历代帝王,近至雄霸一方的诸候国君,哪一个施行暴戾苛政的统治者不是短命而亡呢?既便有些自以为圣明的君主,为平息百姓的怨恨,推行一些所谓的仁政,企图以小恩小惠来换取长久凌驾于百姓之上的威福,也难以长久维持他们的统治。大周朝立国至今几百年来,虽出了几个象厉幽之类的暴虐昏馈之主,却也不乏成康之类的勤政爱民之君,然而时至今日,什么武王的丹书受戒,什么成康的教化大行,什么周召共和,什么宣王中兴,其实早就被百姓看穿,这些都是欺骗百姓的谎言而已,早已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和支持,周朝天子在百姓心中的威信已经荡然无存。说什么礼崩乐坏、教化不行,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各国战乱纷争、弑君逐主,又有什么好奇怪呢?可以预见,这大周朝的江山,也会如夏商一样,不可能长久的存在下去,早晚一天会被觉醒的人民所彻底抛弃呀。


此前,我曾经跟你说过,自古以来,国家社会的治理者,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境界:以道治国者,百姓不知有之;以德治国者,百姓亲之誉之;以法治国者,百姓畏之;以失道失德治国者,百姓侮之。


如果以“希言自然”的标准来衡量,我可以说,以“法”治国者,在实质上已经抛弃了大道和大德,因而也实际上可以归入失道缺德的行列。老百姓常说的无道昏君,就是指的那些失道缺德之君啊。


人与宇宙大道、社会道德、失道缺德这三种境界,是一种玄妙的协同共振的关系,你自己选择哪扇门,哪扇门就会向你打开。


有道之君以符合宇宙大道的方式去处理政事,终能融合于宇宙大道之中;


有德之君以符合社会道德的方式去处理政事,也终能融入到社会道德之中。我们前面讲过,德,是大道在万事万物身上体现出来的自然本性,有德者纵然不能完全合道,只要依照本性行事,也算具备接近大道的品德了。


而道德缺失之君,以背道逆德的方式处理政事,最终也会堕落到无道失德的境界。


能够融和于宇宙大道之中的人,自然能得到宇宙大道的帮助;能够融入于社会道德之中的人,也必然能得到社会道德的支持;而甘愿堕落到道德缺失的地步,自然就会受到失道缺德恶果的青睐。


总而言之: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整个自然宇宙如此,整个人类社会如此,一国一家一人,无不如此。自古及今,此宇宙纲纪从未更改,只要相信大道,顺着道的要求去做,就自然会得到大道;只要相信道德,依着道德的方式去做,就自然会得到德;反之,宁愿相信失道缺德的好处,按着失道缺德的方式去做,就一定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你一定还记得我说过的一句话: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做君王的不以诚信待百姓,自然就会失去百姓的信任和拥戴。


今天我依然要强调一下为政者对百姓恪守诚信的重要性。因为不论为君为王,还是为臣为人,“信”是 “道德“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得道”的自然结果之一,凡有“信”者必因其行事符合大“道”,凡依“道”行事则必有“信”果。如果一个为政者,非要做一个“失者”,甘愿走进失道缺德、背信弃义的邪恶之门,又怎么会懂得恪守“希言自然”的信条呢?相反,此类为政者只会一味的违背天道人心,以“狂言滥言”来钳制、压迫百姓。可是“飙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样的情况又怎么可能长久下去呢,深知“委曲求全”之道的老百姓,可能会暂时“畏之”如虎,然而一旦形势有变,就会奋起“侮之”,革他们的命。正所谓“失亦乐得之”,道德俱失之君败亡的命运早晚都难以避免啊。


听到此处,关尹子已被老师深深折服。原来,多少年来,自己一度认为大道只在深山中,远离政治,不闻世事,便可“得道”,却不知,真正的大道,无时无处不在,千百年来多少朝代更迭,兴亡盛衰,都藏在这一个“道”字之中啊。
 

附《老子》原文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