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中医药学病因有哪些?

 DrGeorge 2018-04-08



           

外感病因  

1.六淫

2.疠气

内伤病因

  1. 七情内伤

  2. 饮食失宜

  3. 劳逸失宜

病理产物性病因

  1. 痰饮

  2. 瘀血

  3. 结石

 其他病因

  1. 外伤

  2. 寄生虫

  3. 先天因素

  4. 毒邪

  5. 药邪

第一节 外感病因

一、六淫

定义: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当六气太过或不及,引起人体发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

特点:外感性→从肌肤、口鼻侵犯人体而为病。

            季节性→有明显的季节性。春→风;夏→暑、热等

            相兼性→即可单独侵犯人体,也可两种以上同时。

            地域性和环境性→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

            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风邪




定义:自然界中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等性质的外邪,称为风邪。

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皆有。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 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数变

3.风性主动:动摇不定。

4.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


2.寒邪





定义: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滞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为冬季的主气。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3.寒性收引




3.湿邪




定义: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湿为长夏主气。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

3.湿性黏滞

症状黏滞

病程缠绵难愈


4.暑邪




定义:自然界夏季中具有炎热、升散等特性的外邪。

夏季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3.暑多兼湿




5.燥邪




定义: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

为秋季主气。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6.火(热)邪




定义: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

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

风热、暑热、湿热

肝火、心火

风、寒、暑、湿皆可化火

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入心,扰乱心神

3.火易伤津耗气

4.火邪易生风动血

热极生风→高热、神昏、四肢抽搐

热迫血行→吐血、衄血、便血等

5.火邪易致疮痈

红、肿、热、痛




二.疠气




定义:具有传染性的一类外感病邪。

传播途径:空气、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血液或性传播等。

例子:鼠疫、霍乱、天花、肠伤寒、白喉、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流感等。

疠气的致病特点

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2.发病急骤,病性危笃

3.一气一病,病状相似

影响疠气产生和流行的因素

1.气候因素

2.环境因素

3.预防措施

4.社会因素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1.定义: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能导致或诱发疾病的情志活动成为致病因素,属病理范畴。

2.原因:突发强烈或持久不解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生理            和心理的适应能力;

人体脏腑阴阳气血虚弱,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    力下降,因而导致或诱发疾病。


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怒则气上→肝:面红目赤,头晕头痛

                                 脾胃:胃痛,呕吐

①伤及内脏     喜则气缓→心:心悸,少气无力

   首伤心神     悲则气消→肺:少气懒言,胸闷气短

   心主神志     恐则气下→肾:二便失禁

   影响气机     惊则气乱→心气紊乱,心神失常

                      思则气结→脾:少食,腹胀,纳呆

                      忧则气郁→肺、心、脾

②多情志病症:

      郁证、癫、狂。

③影响病情。

二、饮食失宜




                           过饥:营养不良,气血衰少

1.饮食不节          过饱:饮食停滞

       节制      饮食无时:损伤脾胃,变生他病。


2.饮食偏嗜

 ①种类偏嗜:谷类为主,肉类为副,蔬菜为充,水果为助。

                      生冷寒凉:损伤脾胃阳气→腹痛、泄泻。

 ②寒热偏嗜   辛温燥热:肠胃积热→口渴、便秘、痔疮。


2.饮食偏嗜

                      过酸:肝→脾→皮肉变厚变皱,口唇干裂

                      过苦:心→肺→皮肤干燥,毫毛脱落

③五味偏嗜        过甘:脾→肾→面色黑,胸闷气喘,脱发

                      过辛:肺→肝→爪甲干枯、筋脉拘急不利

                      过咸:肾→心→胸闷气短,血脉瘀滞


3.饮食不洁:腹痛、吐血、痢疾、寄生虫、中毒。

三、劳逸失度




1.过劳

             耗气:体乏神疲

①劳力             喘息汗出

   体力    伤形:筋骨、关节、

                     肌肉   

②劳神(脑力):心脾气血

→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纳呆、腹胀、便溏

③房劳:损耗肾气→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

2.过逸

①安逸少动,气机不畅:食少、腹胀、肌肉软弱、肥胖

②阳气不振,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动则汗出、易感外邪。

③用脑过少:健忘、反应迟钝。


第三节、病理产物性因素

一、痰饮




1.狭义:咳吐之痰涎

广义:水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外感六淫

             饮食不节

2.形成    七情内伤

             劳逸所伤

             脏腑气化功能失调


“脾为生痰之气,肺为贮痰之器”

3.致病特点



二、瘀血


1.定义:体内血液停滞而形成的病理产物。

               离经之血、血运不畅

2.形成     外伤致瘀、气滞致瘀、气虚致瘀、血寒致瘀、血热致瘀、津亏致瘀、痰浊致瘀。

                  易于阻滞气机:局部青紫、肿胀、疼痛。

                  影响血液运行:瘀斑、瘀点。

3.致病特点    影响新血生成

                  病位固定

                  病证繁多

                  疼痛:固定、拒按、夜甚

4.临床特点    肿块:青紫

                  出血:紫暗、血块

                  紫绀: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


三、结石

1.形成

饮食失宜:肥甘厚味

情志内伤

服药不当

体质差异

2.致病特点

多发于肝、肾、胆、膀胱等。

病程较长,轻重不一。

阻碍气机,损伤脉络。

第四节、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寄生虫

三、先天因素

四、毒邪

五、药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