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带孩子,你家会变成什么样?

 红雪涧 2018-04-09


来源:收纳总动员,ID: snzdy2015

据说,如果让老人帮忙带孩子,家里90%会直接升级为战场!


上有老,下有小,三代人生活在一起,让家不仅成为战场,还是个凌乱拥挤的战场,那你的生活是什么品质已经一目了然。



什么样的家是幸福的?开心,温情,整洁,融洽?


其实家庭幸福背后涉及的是家庭关系,这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亲密关系。


收纳姐今天帮大家理一理你的家庭关系,与老人与孩子要如何相处,如何整理一个全家开心的空间。

 


首先,

家是共同利益的所在



你可能想不到,整理一个家,首先要面临的是权力的平衡问题。


家中有哪些物品、多少件、如何存放、收纳是否有序?这些都牵扯到家庭成员在家中的地位、角色、个性、互动方式、共同利益等等多个层面。


对共处于同一屋檐下的一家人而言,谁能享有多大的物理空间是由人对关系的态度决定的。



如果你的家里随处可见小孩子的东西,小孩子喜欢的玩具、零食摆放到客厅卧室的很多可见的地方,说明家里现在孩子才是中心。


在中国很多家庭里,母亲或父亲某一方面的生活需求常常被严重压抑,只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为了给孩子腾出玩耍空间,父亲的爱好就暂时让位。


而我们常常“以后房子大就好了”来安慰自己。



所以收纳时要考虑合适的空间比例,如何分配家务等等。很多矛盾或者错误不是因为收纳不当,而是关系处理不当,溺爱或者忽视最后都会借由物品整理呈现出来。


所以,做整理收纳时,首先考虑的是人,家人,了解需求,让家成为全家人都开心的空间。



给伴侣空间


前两天有网友“血泪控诉”:厕所被老婆的化妆品全塞满了!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认同,我家也是这样


“我家厕所,全是我老婆的洗化用品!我的东西没地方放…”


你家呢?


不仅是卫生间被老婆霸占,还有卧室衣柜,谁家的衣柜不是被老婆占据半壁江山。


一个衣橱能分给老公多少空间,分给老婆多少空间,是和两个人的社交风格、社会身份、价值观息息相关。



一个热爱社交的精致女性势必有许多礼服和配饰,如果她恰好有一位不热衷于社会活动的伴侣,那么衣橱的 4/5归女主人所有就不足为奇了。


1/5和 4/5的衣橱空间的差距一定会同时在作息时间、交友方式、生活趣味、人生目标种种事情上清晰地呈现,而这些差异会不会演变为家庭矛盾,甚至导致夫妻疏离,真的说不准。

 


尊重上一代人的匮乏感


和长辈住在一起,总是无可避免的会产生很多烦恼,其中“长辈总是不舍得扔东西”这一点一定是高居榜位。这个不舍得扔,那个不舍得扔,家因为东西的囤积而变得空间越来越小……


要想化解矛盾,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互相理解。


我们的长辈那几代人,早期大都经历过社会动荡,颠沛流离或家徒四壁是一些人的生活常态,这也给他们留下了心理创伤。


这些创伤来自饥饿,来自朝不保夕的不安定感,来自被强大力量剥夺基本权利的无助感。


他们的「清洁观、审美观以及建立家居生活秩序的能力」已经被严重抑制了。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即是对物质极端的吝啬和强烈的占有欲望,固执地要保留许多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个不能穿的旧鞋,一件好多年的旧衣,一个许多年的锅碗……


对此收纳姐建议大家:理解、尊重、不打扰


如果共同生活,且其中一些物品已经影响到卫生、安全或健康,一定在讲清楚利弊(而不是讲道理)后再处理,强行处理会伤他们的心。


比如这样讲:这个对孩子不好,对孙子孙女的健康有隐患,其次是对老人的健康有隐患,老人一般就会妥协了。



对老人,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关心。


比如

家里勤更换毛巾日用品,床上用品多更换晾洗;

家里的收纳箱做个标签,毕竟老人的记忆里已经不如以前;

老人的衣柜把不常用的东子放下面,从腰部到头部的高度放经常取用的物品;

老人的药品一定要准备药箱分类收纳……

 

给老人时间去适应年轻人断舍离的生活方式,要记得你与老人的相处方式正在影响你的孩子。


 

家务劳动,是孩子的家教之一


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你想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空间?


收纳姐这里要送给家长一句话:干净的成长环境会让人更自信,从而更有可能成为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你的家可以朴素甚至简陋,但务必要干净、整齐。



即使是并不富裕的家庭,孩子也可以积攒堂堂正正抬头做人的底气,因为父母示范给孩子的是用心过生活,不耽于空想,而是付诸行动。这种精神是家教中宝贵的一课。

 

积极向上的父母懂得,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生活自理能力,才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从孩子可以和你进行流畅的语言交流开始,就要逐步训练他收拾自己的东西。从小培养,长大家长就会轻松很多。


你可以给一些物品命名,然后依据这些名字教孩子对物品进行分类,你需要不断了解孩子对这些事物和操作到底理解到什么程度,以及他的个人意愿。

 

每个时间段教会一种分类方法,例如玩具和衣服分开收纳,待这个分类孩子轻松掌握后,再细化分类方法,比如从上衣和下衣分类入手,再之后是按色彩分类,玩具按喜好程度,把最喜欢的放在最外面,依次放进去。



比如玩具,对于孩子来说像是玩伴一样的存在,如何妥善安置这些小伙伴不仅是一项收纳工作,也是孩子认知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伙伴态度的一种练习。


哪些玩具摆出来,哪些玩具收到箱子里,哪些是孩子喜欢的,哪些已经不那么喜欢了,哪些可以送给朋友,在收纳的而过程中孩子已经做出了取舍。


收纳过程中也要善于聆听孩子的建议,在有限的空间做合理的安排,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



本文内容部分出自《整理家,整理亲密关系》

由中信出版集团·小满生活研究所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