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中医感兴趣,但基础几乎没有,想系统学习中医,该如何学习呢?

 bauller 2018-04-09
作者:KeepMoving

*本回答为根据本人此前的一篇学习中医的回答修改整理写出,已经看过那篇的看官请略过*

如何学习中医是个争议比较大的话题,有的人强调看古籍,有的人强调师承,有的人则赞赏现代化的院校中医教育。这是个比较见仁见智的问题,就算都是名老中医,由于他们的教育经历,学术见解等的不同,也可能给出完全不同的建议。在此,结合知友的普遍情况,我尽量客观、简明、实用的提出一点个人的建议,供看官参考。


(医圣张仲景像,本人摄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请勿盗图。)

1. 首先要打下中医的基础

答主说没有中医的基础,不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又有多深。中医学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门学科,医易同源。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是比较难以接受、理解、运用中医知识的。古人云 “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建议先对包括但不限于中国传统哲学,历史,文化的领域进行一定涉猎。个人并不建议直接抄起《史记》,《易经》,《资治通鉴》这类的著作来读,因为对于接受现在教育的年轻人来说,这些书籍可能过于艰深晦涩,很难真的读的下去并理解。 相比之下,更通俗而有趣味性的著作可能更好接受一些,比如各位教授《百家讲坛》的配套著作,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纲要》,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等经过现代人讲解或整理的著作。

当然,实在对这些没兴趣,只想学学中医的话,也可以略过这些。

2. 如何学习

首先,先搞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学中医? 想取得什么样的结果?

看清了目标,才能明确方向,才能保证自己不跑偏。

仅仅想当中医爱好者做个科普了解,还是想学一些实用的技术和方法(比如家人腰疼该按哪),亦或是想学些理论指导自己和家人的养生保健?

单纯想粗浅了解一下的,或是随便学点东西的,《养生堂》这类的节目的目标受众就是你们。书店一抓一大把的通俗中医读物也是给你们预备的。虽然只是随便学学就好,但本着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态度,就要至少注意点自己没学跑偏了,中医一样可以有不良反应,用错了一样出事。

如果你是想成为职业的中医师,“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本人在此由衷随喜赞叹。

对于这类想从事这个行业的,请记住孙思邈叮嘱医家的八个字:“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或至少是具备一定临床水平的中医士或中医匠,那么,总的学习原则就是:读经典,跟名师,勤思考,做临床。缺一不可。在这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要总觉得合格中医的门槛很低,能治好几个人就开始沾沾自喜。《周礼·天官冢宰下·医师》记载了古代的医师考核标准:“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事,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看清楚了,10个患者里面有4个没见效、没治好,就是下等医师! (在这也顺便感慨下,真不知道现在某些自封的“中医专家”都是哪里来的自信...)

【读经典】:中医万变不离其宗,经典于中医的重要性,就像解剖学和生理学于西医的重要性。作为整个学科体系的基础,经典永远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另请参阅这篇回答:KeepMoving:有哪些经验可以送给中医学生?

【跟名师】:总体来讲,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老司机带带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比如说,只靠读书学脉诊,恐怕最后只会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但老师指出的一个患者的典型脉象,可能会让你恍然大悟。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多年积攒下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老师若是肯告诉你,胜读十年书。但可是,可但是,要是经典没读懂,方歌没背熟,再怎么跟师也是看热闹。肚子里没点东西就去盲目跟诊,有浪费时间之嫌。

【勤思考】:看来的,听来的,只要自己没消化,永远不是自己的。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才能保证自己今后运用自如。不仅中医,各个学科都一样,不再赘述。

【做临床】:当年教我医古文的副教授问我们:谁是你们最好的老师呀? 底下同学们沉默几秒,不约而同的答到 “曲**!(老师的名字)”。老师白眼一翻,哭笑不得:“哪里是我。。 你们记住,患者才是你们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看官自己体悟吧) 此外,中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离开临床也就失去了其生命力。

(想找找中医毛病,做个更厉害的中医黑的,请出门左转不谢。)

3. 看什么书

这里要先说明一下,开方和针灸虽然基础类似,但学习过程是不太一样的。我在这里只讲开方子的中医内科的学习书籍。针灸的以后有机缘再专题讨论。(注:已填坑,针灸的回答链接已附于文末)

其他回答里面有很多人荐书,有些书太浅,如《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之类,而且这些书我也翻过,很多观点有些偏颇,不是很推荐。

有些书又太深,比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四圣心源》之类,全是文言,很多内容还很难从字面意思理解,举几个内经课的考试题作为栗子:怎么理解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为什么说 “魄门亦为五脏使”?,还有个我研究生复试时遇到的题:请阐述下述治法 “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 这些都是黄帝内经的原文,初学者几乎不可能直接正确理解并领悟。

个人推荐的书目如下:先看看《名老中医之路》,这是很多中医大家对于他们学习历程的总结,每个人的建议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经历又有着许多共同点,其实他们的建议也都可以大致归结为我在上面“怎么做?” 当中说的4点。

接下来看看印会河教授主编的五版《中医基础理论》,算是能对中医有个整体的框架。之后看一看《临证脉学十六讲》,《频湖脉学》,《中医诊断学》以及舌诊类图谱,对中医诊断方法有个系统了解。

再接下来就可以大致涉猎一下经典了,比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之类,但是,直接看还是会很难,建议结合网络上的名家课程一起看,比如王洪图教授讲的内经,郝万山教授讲的伤寒,刘景源教授讲的温病等(我顺便嘚瑟一下,这几位都是北中医的教授~)。 同时,这个阶段应该开始同时学习中药学方剂学了,不一定要用大学教材,人卫的名师名家讲稿系列丛书,或是一些中医古籍,比如《长沙药解》之类的,也可以用。 需要特别特别强调的是,这个阶段尤其不能犯懒!!! 该背的必须背!! 没有捷径可走!! 没有折扣可打!! 中药功效记不住,方剂组成记不牢,伤寒条文不会背,这医还是趁早别学了!!!

最后就是临床学科了,包括但不限于 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等等等。同样,不一定要用教材,很多古籍同样很好。这个阶段可以看的书太多了,随便举几个栗子:《傅青主女科》《小儿药证直诀》《医学衷中参西录》《景岳全书》《医宗金鉴》《脾胃论》,同时还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验方荟萃之类的著作,比如《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赵绍琴临证400法》之类的,这要是想写全了,写几百本出来都易如反掌。但要是想全看一遍,就显然比较困难了。所以这个阶段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的涉猎吧。

不知道有几位能把这2600多字的答案读完。。 能读到这里的看官,不留个赞再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