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姜半夏汤--散结通阳化饮

 学中医书馆 2018-04-09
生姜半夏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半夏7.5g 生姜汁15g 上半夏,以水300ml,煮取200ml,内生姜汁,煮取150ml, 小冷,分4次服。日3次,夜工次。喘、呕、哕止即停药。 (功效)散结通阳化饮. (主治} 主证:寒饮内停,阳气被阻,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 哕,心中烦乱,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副证。咳嗽哮喘,胸中痞闷,气不得息.
(临证加减)

1.文仲疗脚气人心,闷绝欲死者,半夏三两洗切,生姜汁 一升半,右二味,内半夏煮取一升八分,分四服极效。[外台秘要]

2。治伤寒呕吐欲死,生姜三两,半夏一两,水三升半,煎 一升,去渣,温分四服。

3.治胸膈壅滞,去痰开胃,半夏净洗焙干,捣罗为末,以 生姜自然汁和为饼子,用湿纸裹,于慢火中煨令香,熟水两盏, 用饼子一块如弹子大,人盐半钱,煮取一盏,温服。能去胸膈壅 逆,大压痰毒,及治酒食伤,其功极验。[肘后方]

4.治久积冷不下食,呕吐不止,冷在胃中,半夏五两,洗 过为末,每服二钱,白面一两,以水和捏切作棋子,水煮面熟为 度,用生姜醋调和服之。

5.治胎惊涎盛不乳,以本方为丸。[幼幼新书]
6。本方为丸,治吐血下血,喘息痰呕,中满虚肿。[直指方]

7.生姜半夏汤主治辨析:按本方主治,不言为何病,姜可 运用诸病若斯者也。考《外台》卷十八必效疗脚气方,及文仲疗 脚气人心闷绝欲死者方,并分两煮法小异,而药味全同,则最当 试用之脚气急证也。本方与小半夏汤大同小异,但有彼缓此急之 别耳。

8.学习张仲景重用生半夏的体会:《伤寒》、《金匮>>中用生 半夏者共43方,其中内服汤药37方,广泛用于外感、杂病和妇 科病等。孕妇并不忌用生半夏,如《金匮》中即以干姜人参半夏 丸主治妊娠呕吐不止。张仲景用生半夏量约合为50g。认为生半 夏人汤剂用常规煎煮法毫无毒性,对治疗咳喘、呕吐、妊娠恶 阻,眩晕、神经科多种疾病如癫痫等症皆有卓效。一般用为10 一工5g,重用可至30g,但必须文火久煎。

9.生姜半夏汤新用:用生姜半夏汤治眉棱骨痛。方用生半 夏30g,生姜20g。用沸水泡之,当茶频服,一般工一3剂即愈。 认为凡顽痰用生半夏为佳,若用生姜沸水泡服,则能减轻或消除 其毒性。

10.《金匮要略》生姜半夏汤证治探讨。认为生姜半夏汤证 虽涉及心、肺、胃三脏,但其病变中心在心包,病机应属寒饮搏 结、神气闭郁所致。生姜半夏汤证的特点是寒痰蒙蔽心包,神气 闭郁,机窍失灵。而生姜半夏汤方的特殊功效在于不独散结,且 能开窍,可谓内服开窍剂之渊薮。如《温病全书》湿热酿痰、蒙 闭心包的菖蒲郁金汤,《杨氏方》五痫丸,《医学心悟》定痫丸中 的均用姜汁、半夏豁痰开窍。[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

11.大半夏三两,净削去皮,生姜汁三升,右二味,水五 升,煮取二升,去渣,空腹一服尽,每日一剂,三剂必好,此方 梁公家出,方治有木直异神效,名必效疗脚气方。L件台秘要] 12.半夏研碎末,香油炒,右为末,生姜汁浸饮饼丸如梧桐 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治心痛,亦能治哮喘,名半夏丸。 [济阴纲目]

13。半夏二两,丁香五钱,炮姜一分。为末,生姜汁煮面糊 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煎木瓜盐汤,不拘时送下。治上 焦冷气,噫气吞酸,吐涎呕逆,不思饮食,名半夏丸。[圣济总录]

14。半夏洗,焙干,为末,生姜汤和服一钱匕,深师疗伤寒 疮不止,名半夏散。[外台秘要]
原文]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喊不喊,彻心中愤愤然无奈者,生姜半 夏汤主之(21) 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小升,小冷,分四服,日 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词语注解) ①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胸中烦闷不堪,难以忍受。彻:通联、通彻;愦 愤然:《说文》“乱也”,《辞通》“乱貌”;奈:借为“耐”,如《本草纲目》天门冬条:“和 地黄为使,服之奈老头不白”。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寒饮搏结于胸中的证治。胸中为气之海,内藏心肺,为呼吸 往来之道,清气出入之所。寒饮停于胸中,与正气相搏,阻碍胸胃气机,使之不得畅行, 则出现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痛苦莫明,烦闷不堪,难以忍受之症。故 用宣散寒饮,舒展气机的生姜半夏汤治之。 小半夏汤、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汤三方都由姜、夏二味组成,都主治寒饮停胃(胸)的病 证.不同的是,小半夏汤中姜用“走而不守”的生姜、且重用半夏,降逆化饮,可知其病证是以饮 为主,偏于标实;半夏干姜散中姜用“能走能守”的干姜,且干姜用量与半夏相匹,温中散寒,化 饮降逆,标本同顾,可知其病证中焦阳虚亦较突出;生姜半夏汤中姜用生姜汁,且用量又倍于半 夏,乃为取其通散之力,故知气机阻滞当是该病证主要矛盾。见下表: 汤 证 比 较 ┏━━━━━┳━━━━━━━━━━━┳━━━━━━━━━━━━━━━━━┳━━━━━━━━━━━━┓ ┃方 证 ┃ 小半夏汤证 ┃ 半夏干姜散证 ┃ 生姜半夏汤证 ┃ ┣━━━━━╋━━━━━━━━━━━╋━━━━━━━━━━━━━━━━━╋━━━━━━━━━━━━┫ ┃病 机 ┃寒饮停胃,胃失和降 ┃中阳不足,寒饮上逆 ┃寒饮搏结,气机闭郁 ┃ ┣━━━━━╋━━━━━━━━━━━╋━━━━━━━━━━━━━━━━━╋━━━━━━━━━━━━┫ ┃ ┃呕吐清稀痰涎,不渴, ┃干呕,或吐痰涎稀沫,或干呕吐沫 ┃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 ┃ ┃主要症状 ┃多兼头眩口淡,舌质 ┃同时并见,口淡不渴,胃脘冷痛,得 ┃呕,似哕不哕,痛苦莫 ┃ ┃ ┃淡,脉缓滑等 ┃热痛减,倦怠畏寒,舌质胖淡 ┃明,烦闷不堪。难以忍受 ┃ ┣━━━━━╋━━━━━━━━━━━╋━━━━━━━━━━━━━━━━━╋━━━━━━━━━━━━┫ ┃治 法 ┃温散寒饮,降逆和胃 ┃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散寒化饮,舒展气机 ┃ ┣━━━━━╋━━━━━━━━━━━╋━━━━━━━━━━━━━━━━━╋━━━━━━━━━━━━┫ ┃选 方 ┃小半夏汤 ┃半夏干姜散 ┃生姜半夏汤 ┃ ┣━━━━━╋━━━━━━━━━━━╋━━━━━━━━━━━━━━━━━╋━━━━━━━━━━━━┫ ┃用 药 ┃半夏1升、生姜半斤 ┃半夏、干姜等分 ┃姜汁1升、半夏半升 ┃ ┗━━━━━┻━━━━━━━━━━━┻━━━━━━━━━━━━━━━━━┻━━━━━━━━━━━━┛ (方药评析] 本病证因其病在胸中,位置较高,且以气机阻滞,升降不畅为所苦,故 重用姜汁宣阳散饮。即尤怡所谓“生姜用汁,则降逆之力少而散结之力多,乃正治饮气 相搏,欲出而不出者之良法也。”方后注“小冷”服,是为防本证寒饮搏击,拒热药而不 纳,反致呕吐而设。属反佐法。《内经》“治寒以热,凉而行之”之意。 (文献选录] 徐忠可:喘呕哕俱上出之象,今有其象而非,其实是膈上受邪,末攻 肺,亦不由胃,故日胸中。又曰彻心中愦愦无奈,彻者通也,谓胸中之邪既重,因而下 及于心,使其不安,而愦愦无可奈何也。生姜宣散之力,入口即行,故其治最高,而能 清膈上之邪,合半夏,并能降其浊涎,故主之。与茱萸之降浊阴,干姜之理中寒不同,盖 彼乃虚寒上逆,此唯客邪搏饮于至高之分耳。然此即小半夏汤,彼加生姜煎,此用汁而 多,药性生用则上行,唯其邪高,故用汁而略煎,因即变其汤名,示以生姜为君也。 (《金匮要略论注》) 尤怡:寒邪搏饮,结于胸中而不得出,则气之呼吸往来、出入升降者阻也。似喘不 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皆寒饮与气相搏互击之证也。且饮,水邪也。心,阳脏也。以 水邪而逼处心脏,欲却不能,欲受不可,则彻心中愦愦然无奈也。生姜半夏汤即小半夏 汤,而生姜用汁,则降逆之力少,而散结之力多,乃正治饮气相搏,欲出不出之良法也。 (《金匮要略心典》) (临床应用) 治眉棱骨痛:邓氏报道用本方治眉棱骨痛两例,均收显效。方药组 成:生半夏30g、生姜20g,用沸水泡之,当茶频服,一般l一3剂即愈。认为凡顽痰用 生半夏为佳,若用生姜沸水泡服,则能减轻或消除毒性。 (现代研究] (1)段氏认为生姜半夏汤虽涉及心、肺、胃三脏,但其病变中心在 心包,病机应属寒饮搏结、神气闭郁所致。生姜半夏汤证的特点是:寒痰蒙蔽心包,神 气闭郁,机窍失灵。而生姜半夏汤方的特殊功效在于不独散结,且能开窍,可谓内服开 窍剂之渊薮。(如《温病全书》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的菖蒲郁金汤,《杨氏方》五痫丸, 《医学心悟》定痫丸中均用姜汁、半夏豁痰开窍。) (2)金寿山认为以上三方用药,大同小异。同的是都用姜、夏;异的是,小半夏 汤用生姜;半夏干姜散不用生姜而用干姜,且作散用,浆水煮服;生姜半夏汤用生姜汁, 且用量倍于半夏。这些区别,看似微小,细玩原文,实有深意。小半夏汤证为胃中有饮, 饮邪上逆而作呕吐者的通治之方,故原文开首着“诸呕吐”三字;半夏干姜散证原文有 “吐涎沫”三字,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故易生姜为干姜,生姜行水降逆,干姜则温中散 寒,用浆水煮服,可能因浆水味酸,制二药辛辣之性;生姜半夏汤证是欲吐而不能吐,胃 中非常难受,有无可奈何之感,故重用生姜汁,意在散结。正如尤在泾所说“生姜用汁, 则降逆之力少而散结之力多,乃正治饮气相搏,欲出不出者之良法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