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建中汤--治男子黄·小便自利,

 学中医书馆 2018-04-10
小建中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枣工2枚 芍药18g 生姜9g 胶饴200ml 上前5味,以水1400ral,煮取600ml,去滓,内胶饴,温 服200ml,日服三次。 (功效}甘温建中,缓急止痛。 (主治]虚劳发热,洒淅恶寒,腹中拘急,心悸而烦,四肢 酸痛,脉沉涩或缓弱;虚寒腹痛,症见脘腹拘急疼痛,时痛时 缓,按之则适或减,心悸而烦,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脉沉涩虚 弱无力;产后或经后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欲按,心悸多梦,手足 心热,脉沉涩无力。
(临证加减)
1。本方加减治胃脘痛:药用饴糖18g,芍药12g,桂枝6g, 炙甘草3g,生姜9g,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去渣后加饴糖 溶化,温服。寒重加蜀椒;气滞加广木香;便溏加白术;体虚乏 力加黄芪、党参;产后体衰,腹痛不止加当归;便血加地榆、槐 花;呕血加白芨、侧柏叶;吐酸加瓦楞子、乌贼骨。本组均为十 二指肠球部溃疡。[国医论坛,1988,c+,:22]
2.本方加味治疗乙型肝炎:药用桂枝、饴糖、黄芪、丹皮、 麦芽各lOg,白芍、板蓝根各25g,干姜、甘草、薄荷各6g,肉 桂粉3g(冲服),白术、茯苓各15g。每日工剂,连服工0剂后, 隔日1剂,疗程半年。[中级医刊,1990,c2s,:6]
3.本方加味治疗蛔虫性腹痛:以小建中汤加川椒、乌梅, 服药2剂时腹痛消失,或有蛔虫排出。[江西医药,1964,c4,;203]
4。本方加川椒、乌梅、雷丸、使君子治蛔虫腹痛.
5.本方加乌贼骨、公丁香、制附子治十二指肠溃疡(虚 寒者)。
6.本方加鹿角胶、龟板胶、熟地治脊髓空洞症;本方加鱼 鳔胶、熟地、当归、丹参、生黄芪等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7。本方加制附子,小茴香治痛经(虚寒者)。
8。本方加白头翁、川连治寒热交错痢疾。
9.本方加当归治产后诸虚不足,腹中痛引腰背,少腹拘急 者,名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10.本方加前胡、细辛、黄芪、橘皮、人参、当归、茯苓、 麦门冬、半夏、去饴糖。治脏腑虚损,潮热自汗,将成劳瘵者, 名乐令建中汤。[和剂局方]
11.本方加当归、白术、人参、麦冬、川芎、附子、肉苁 蓉、半夏、黄芪、茯苓、熟地,去饴糖,治阳虚劳损,名十四味 建中汤。[和荆局方]
12。黄芪六钱,炙甘草二钱半,人参三钱,当归、橘皮、升 麻、柴胡各二钱、白术三钱,治脾胃气虚而致身热有汗,渴喜热 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舌嫩色淡,脉 虚大,名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黄芪建中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工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枣工2枚 芍药18g 生姜9g 胶饴200ml 黄芪30g 上7味除胶饴外,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内胶 饴,温服200ml,日三服。 (功效)益气生津,补气固表。 (主治)虚劳发热,洒淅恶寒,腹中拘急,心悸而烦,四肢 酸痛,倦怠乏力,盗汗,身重气短,喘咳,纳呆,舌质淡,苔薄 白,脉微而弱。 (临证加减) 1.血刺身痛,本方加川芎、当归。[直指方] 2.病后、产后及久病虚热,兼见四肢倦怠,而面色苍白, 心慌气短,劳累加重,属气血阴阳俱虚者,加生黄芪50g,当归 log以补气养血。 3.溃疡病,本方适用于虚寒型之胃脘痛者j如吐酸嘈杂者 加乌贼骨、煅瓦楞;呕吐苦水者加旋覆花、竹茹、黄连;呕吐清 水者加吴茱萸、半夏、干姜;胀满者加厚朴、大腹皮、砂仁、广 木香;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炙乳没;四肢逆冷者加制附子; 心下有水声者合二陈汤;食少纳呆者加代代花、厚朴花、谷麦芽 等。[福建中医药,1989 cd,:183 4.本方加味治疗溃疡病:药用黄芪、芍药各12g,炙甘草 4.5g,桂枝9g,生姜3g,红枣5枚,饴糖30g。反酸者加乌贼 骨12g,川贝母6g;痛甚加延胡索4.5g,丹参9g,川楝子3g。 每日煎服1剂。[广西中医药,1981,《4,:45] 5.本方加减治疗胃窦炎:本方用黄芪、白芍、丹参、大枣 各30g,甘草、桂枝、桃仁、延胡索各lOg,干姜5g。虚寒甚加 熟附片、党参、麦冬各15gl胃阴不足去干姜、桂枝,加南沙 参、麦冬各工5g;肝胃不和加柴胡、香附各10g;痰浊中阻加法 半夏、陈皮各lOg;食滞加神曲、山楂各lOg。每日服工剂。[河 北中医,1987,(1):283 6.本方加味治疗虚寒性溃疡病:药用黄芪12g,桂枝9g,白 芍18g,生姜3片,大枣7枚,炙甘草5g,饴糖50g(冲)。上方 水煎去渣,加入饴糖烊化。每日工剂,分2次服,连服7剂为1个 疗程,于第8天服粗鹿茸3g。鹿茸焙成焦黄色,.研细末,用鸡汤 或瘦肉汤送服。服鹿茸后忌食豆类3天。[福建中医药,1988,cz,。12] 7.本方加减治疗胃炎及胃溃疡:基本方为黄芪、白芍、大 枣、麦芽各30g,桂枝lOg,甘草6g,元胡15g。大便色黑者加 乌及散(乌贼骨、白芨各15g);病久者加丹参20g;胃脘冷痛甚 加良附丸(高良姜12g,香附15g);便溏纳呆加白术、焦山楂各 15g。[四川中医,1988,(10):30-31] 8.本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黄芪建中汤为基础方.脾 胃虚寒型加党参30g;肝郁气滞型加丹参、川栋子各15g;脾胃 阴虚型加百合50g信L湖北中医杂志。1991,《l,:12] 9.本方加减治疗胃倾倒综合征;胃倾倒综合征是胃切除后, 出现的一系列血容量不足的临床症状和合并症。以黄芪建中汤加 减.药用黄芪、党参各30g,芍药20g,桂枝、炒白术各15g,甘 草、玫瑰花各lOg,炮姜6g,大枣5枚。贫血者加当归12g,枸杞 子15g,阿胶、鹿角胶各6g;脘腹胀满者加香橼、炒积壳、煨木香 各6g;失眠者加肉桂、黄连各工0g;吻合口溃疡者加浙贝母lOg, 生三七粉6gl吻合口炎症、舌苔黄厚者加蒲公英20g,黄芩lOg, 减桂枝量为6g,去炮姜;大便稀溏加入炒扁豆lOg,山药、麦芽各 15g,芡实20g。结果疗效满意。 10。本方合四逆散治疗胃轻瘫综合征:本方用黄芪18g,桂 枝、柴胡、炙甘草各lOg,白芍15g,炒枳壳3g,饴糖6g,生姜 5g,大枣6枚。气虚甚加炒白术;气逆呕恶加半夏、苏梗;脘腹 胀甚加厚朴;嗳腐口臭加焦三仙。每日1剂,水煎服。[山东中医杂 志,1995,(6):240] 11.本方加味治疗溃疡型胃癌:本方用生黄芪30g,炒白 芍、炙甘草各15g,桂枝18g,生姜12g,大枣6枚,饴糖40g (烊化),穿山甲、鳖甲、砂仁、白芨各lOg,三七粉5g(冲服), 露蜂房、瓦楞子各20g。便血、吐血白芨、三七粉增量,加生地 榆、仙鹤草;纳呆加鸡内金、佛手;畏寒加吴茱萸或小茴香;气 滞加广木香、厚朴花;血瘀加郁金、丹参;吞酸加海螵蛸;疼痛 加没药、九香虫;脘腹胀满去大枣,炙甘草减量,加枳实、炒莱 菔子;肿块大而坚硬穿山甲、鳖甲增量,加黄药子。[内蒙古中医 药,1996,(1):15] 12.本方加味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用黄芪建中汤加金钱草、 丹参、木瓜、黄芩、白术、郁金。[浙江中医学院学m真1995,cs,:26] 13.本方合黄连解毒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用黄芪15g, 桂枝、白芍、栀子各9g,生姜、炙甘草、饴糖、黄连、黄芩、 黄柏各6g,大枣9枚。头晕乏力明显加白术、当归;四肢酸软 加党参、茯苓;失眠心悸加石菖蒲、远志;反复感染重用黄芪、 黄连。每日1剂,水煎服。[浙江中医杂志,1995,t10,:44-] 14.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血卟啉病:本方用黄芪20g,炒白 芍、饴糖各30g,桂枝15g,炙甘草、生姜各lOg,大枣5枚。 腹痛甚加元胡;湿重呕吐甚加砂仁、半夏;腹胀加枳壳。每日工 剂,水煎服.[江苏中医,1994,《ll,;87 15.食少者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16。本方加半夏。治肺虚损不足,名删繁建中汤。 17.主虚劳里急,引少腹绞痛极挛,睾丸肿缩疼痛。方后云 呕即除饴,名黄芪汤(即本方)。[古今录验] 18。本方去芍药。治虚劳短气,少腹急痛五脏不足,名建中 黄芪汤. 19.本方加人参、当归。治虚劳下焦虚冷,不甚渴,小便 数;若失精加龙骨、白蔹,名必效黄芪建中汤。

(原文] 虚劳裹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乾口燥, 小建中汤主之。(13)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二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词语注解] ①里急:指腹部有挛急感,按之不硬。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阴阳两虚的虚劳证治。从证状上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里急, 腹中痛,为里寒之象;二是悸、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为热象。同一个人,为何会 产生这两种相反的证状?因阴阳是互相维系的,虚劳病发展,往往可以阴损及阳,阳损 及阴,形成阴阳两虚之证。此时,阴阳之间失去互相维系的作用,故人体阴阳偏盛,偏 衰则可以产生偏寒偏热之证。阴虚而阳浮生热,故有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热证;阳虚 则生寒,故有里急、腹中痛等内脏失去阳气温煦而产生拘急之象。心营不足则心悸,阴 虚而阳热上浮故生衄血,气血不足,不能濡养四肢,则四肢酸疼;肾虚不固,心肾不交, 故梦交失精。 由于阴阳两虚,寒热夹杂,治疗时若补阳则损阴,养阴则碍阳。因此,必须调补脾 胃,建立中气才能调和阴阳。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胃虚弱,势必 影响气血的生成,气血不足,是导致阴阳失调的主要因素。故中气立,则能化生气血,气 血生则阴阳可以协调,则寒热错杂之证可以消失。正如尤在泾的《金匮要略心典》所说: “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建中也”。 《灵枢。终始篇》说:“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心甘 药”。小建中汤是根据这一法则而制定的。本方是甘温与甘酸合用的方剂,而以甘温为主。 甘温可助阳,酸甘可以化阴,故其作用也可平调阴阳。 本条文所论之阴阳两虚之证,与上条桂枝加龙牡汤证相比,皆为阴阳两虚之偏于阳 虚之证。所不同者,桂枝加龙牡证为阴(血)损及阳;小建中汤证为阳损及阴而已。一 为温阳固阴法,一为建中气化生阴阳法。 小建中汤乃建中气之方非建中阳之方,诸注家均认同者。虽然属阳,但二者也有所 区别姜附之类大辛大热温阳之品不可用也。 (方药评析] 本方即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所成.方中重用饴糖为君,以建中气,温 中补虚;芍药酸甘,滋阴敛营,补阴之虚又可助饴糖,缓急止痛;桂枝温阳通阳,得饴 糖辛甘养阳,与芍药同用又可调营卫,燮理阴阳;生姜大枣调营卫;甘草补中调脾胃与 芍药同用甘酸化阴。综观全方有温中补虚,调和阴阳,调营卫之功。其目的在于建立中 气,调补脾胃,使中气立,化生气血,并能得以四运,又能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使阴 阳得以协调,寒热之证因而消失。然而方中重用饴糖,又加芍药敛阴,故呕家不可用建 中汤,以甜故也。同时临证如见阴虚偏热,衄血、烦热,口干舌燥,舌红绛少苔,脉细 数者,应慎重,不可妄投。而应偏于阳虚见里急腹痛,短气心悸舌淡红苔白,恶寒等证, 较为适宜。 (文献选录) 徐彬:上章所论证,概属阳虚。阳虚者气也。气虚之人,大概当助脾, 故以小建中汤主之。谓虚劳者,元阳之气不能内统精血,则营枯而虚,里气用急,为悸, 为衄,为腹中痛,梦失精;元阳之气不能外充四肢之因,则阳虚而燥,为四肢酸疼,为 手足烦,为咽干口燥。假令胸中之大气一转,则燥热之病气自行,故以桂、芍、甘、姜、 枣和其营卫,而加饴糖一味,以建中气,此后世补中益气之祖也。虽无升柴,而升清降 浊之理,具寓此方矣. 小建中汤,本取化脾中之气,而肌肉乃脾之所生也,黄芪能走肌肉而实胃气,故加 之补不足,则桂、芍所以补一身之阴阳,而黄芪、饴糖又所以补脾中之阴阳也。若气短 胸满加生姜,谓饮气滞阳,故生姜以宜之。腹满去枣加茯苓,蠲饮而正脾气也。气不顺 加半夏,去逆即所以补正也。(《金匮要略论著》) 沈明宗:此营卫两济之方也,虚劳病非伤先天,即伤后天营卫。若伤后天中气,则 营卫不充于五脏,脏腑无赖,精血渐衰,则脏腑各自为病,变证百出也。因营血不灌于 冲脉,则逆气里急;肾阴不能既济,心名火气内动,则悸衄,肝脾不和则腹中痛;相火 妄动,扰于阴中,则梦失精;营气不充于四肢,则四肢酸疼,手足烦热,胃津不输于上, 则咽干口燥。此因中气不充,故显以上诸证。所以建中汤之桂枝行阳,芍药收阴,一阴 一阳,和调营卫;以甘草,胶饴一阴一阳,补和营卫;姜、枣一阴一阳,宣通营卫.俾 营卫冲和,溉灌脏腑,而脏腑受济,则诸虚恢复也。盖营卫阴阳两建之方,欲补其血,则 加归、芍之类;欲补其气,则加参、芪甘术之类;欲补其阴,则加地黄、知、柏之类;欲 补其阳,则加桂、附之类。以此类推,变化无穷矣. 此胃中营卫不济于五脏之证也。虽云诸不足,观其立方之意,诚偏脾肺肾气虚损所 致。脾胃气弱,不生于肺,气反上逆,而为里急,故以建中汤加黄芪甘味之药调之,俾 脾元健运,营卫灌溉于肺,里气不急,诸虚自复也。若痰气阻遏,短气胸满,加生姜宣 润胸中之气;腹满者加茯苓,导湿下行;肺虚痰气壅逆者,加半夏涤痰镇逆。而五脏见 证,以此加减出入,则神妙在我。或火气内郁,暂除桂枝可也。(《金匮要略编注》) 尤怡:此和阴阳调营卫之法也。夫人生之道,曰阴曰阳,阴阳和平,百病不生。若 阳病不能与阴和,则阴以其寒独行,为里急,为腹中痛,而实非阴之盛也;阴病不能与 阳和,则阳以其热独行,为手足烦热,为咽干口燥,而实非阳之炽也。昧者以寒攻热,以 热攻寒,寒热内贼,其病益甚。惟以甘酸辛药和合成剂,调和之使和,则阳就于阴而寒 以温,阴就于阳而热以和,医之所以贵识其大要也,岂徒云寒可治热、热可治寒已哉!或 问:和阴阳、调营卫是矣,而必以建中者何也?曰:中者,脾胃也,营卫生成于水谷,而 水谷转输于脾胃,故中气立则营卫流行而不失其和。又,中者,四运之轴,而阴阳之机 也,故中气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极于偏。是方甘与辛合而生阳,酸得甘助 而生阴,阴阳相生,中气自立,是故求阴阳之和者,必求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 建中也。 里急者,里虚脉急腹中当引痛也。诸不足者,阴阳诸脉并俱不足,而眩、悸、喘、喝、 失精、亡血等证,相因而至也。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 黄芪尤有专长也。(《金匮要略心典》) 吴谦等:虚劳云云者,概虚劳之证而言也,非谓虚劳之证,止于此也,故下文有诸 不足之说也。均主以小建中汤者,欲小小建中虚之意,合下六节,皆论虚劳,各有所主 之方也。 所谓虚劳里急诸不足者,亦该上条诸不足证之谓也。黄芪建中汤,中外两虚,非单 谓里急一证之治也。桂枝龙骨牡蛎汤,即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加 胶饴;黄芪建中汤,即桂枝汤加胶饴、黄芪也。故尝因是而思仲景以一桂枝汤出入加减, 无往不利如此,何后世一见桂枝,即认为伤寒发汗之剂,是但知仲景用桂枝治伤寒,而 不知仲景用桂枝汤治虚劳也;若知桂枝汤治虚劳之义,则得仲景心法矣。盖桂枝汤辛甘 而温之品也,若啜粥温复取汗,则发散营卫以逐外邪,即经曰聿甘发散为阳,是以辛为 主也;若加龙骨、牡蛎,胶饴、黄芪,则补固中外以治虚劳,即以曰劳者温之,甘药调 之,是以温以甘为主也。由此推之,诸药之性味功能加减出入,其妙无穷也。(《医宗金 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 程林:“里急腹中痛,四肢酸疼,手足烦热,脾虚也;悸,心虚也;衄,肝虚也;失 精,肾虚也;咽干口燥,肺虚也;此五脏皆虚,而土为万物之母,故先建其脾土……使 荣卫流行,则五脏不失权衡而中气斯建矣”。(《金匮要略直解》) 成无己:“脾者,土也,应中央,处四藏之中,为中州,治中焦,生育荣卫,通行津 液。一有不调,则营卫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汤温建中脏,是以建中名焉。胶饴 味甘温,甘草味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建脾者,必以甘为主,故以胶饴为君,甘 草为臣。桂辛热,辛散也,润也,荣卫不足,润而散之。芍药味微寒,酸,收也,泄也, 津液不逮,收而行之,是以桂、芍药为佐。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胃者卫之源,脾 者荣之本,《黄帝针经》曰: '荣出中焦,卫出上焦’是矣。卫为阳,不足者益之,必以 辛;荣为阴,不足者补之,必以甘;辛甘相合,脾胃健而荣卫通,是以姜、枣为使。或 谓桂枝汤解表而芍药数少,建中汤温里而芍药数多,殊不知二者远近之制,皮肤之邪为 近,则制小其服也,桂枝汤芍药佐桂枝同用散,非与建中同体尔;心腹之邪为远,则制 大其服也,建中汤芍药佐胶饴以健脾,非与桂枝同用尔。《内经》曰: '近而奇偶,制小 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此之谓也”。(《伤寒明理论》)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肝炎有脾胃虚寒证:熊氏,用本方治疗慢性肝炎,脾胃 虚寒者可使用本方。若脾胃虚寒较盛,可酌情先服炖雄鸡(雄鸡一只约750g,米酒130g, 生姜130g,炖服)稍有改善后再用本方。方中之饴糖,用麦芽糖,不宜用白沙糖代。 (2)治疗遗尿证:王氏按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选择具有夜间遗尿、虚弱、易疲 劳、腹直肌紧张或过敏症状的遗尿患儿7例,以小建中汤颗粒冲剂进行治疗。每日4—5g, 分2—3次冲服,2—3日获良效者3例,2周内痊愈者4例,1月内痊愈者l例。 (3)治疗血卟啉病一例Cl“:用小建中汤,每日一剂,3剂痛止呕平,继服10剂愈。 (4)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陈氏用本方加味治疗乙型肝炎68例,获显效。 临床资料 12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系门诊病人,根据1984年全国病毒性 肝炎专题学术会议所订“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82例, 慢性活动性肝炎40例;男性93例,女性29例;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工2年,平均2年。 全部病例均以随机方法分成两组,两组的年龄、性别、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慢 延肝和慢活肝构成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O.05)。 治疗方面 治疗组以小建中汤为主。湿热偏重者,加茵陈15g、苍术10g、蒲公英15g、 垂盆草10g;气虚偏重者,加党参、白术、山药、黄芪各10g;阴虚偏重者,加北沙参、 麦冬、枸杞子、仙灵脾各10g;已成症积者,加红花、石打穿、桃仁、穿山甲各10g。根 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谷不香的特点,常选用焦三仙、鸡内金、砂仁等健胃助运之品,日 1剂,水煎服。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用云芝多糖(PSK)胶囊(中国南京老山制药 厂生产,苏卫药准字E87]3612一l号),每次0。5g,每日3次El服,部分病例还加服维 生素剂及肌苷等药物。3个月为一疗程。大部分病例服药1个疗程,少数服2个疗程。 疗效标准及结果 参照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所订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 性活动性肝炎的疗效标准,分显著、有效、无效三级。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肝区无明 显扣击痛或压痛,肝功能检查正常。慢活肝肝功检查可轻微异常,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慢 性症状消失或减轻,肝脾肿大稳定不变,肝区无明显叩击痛或压痛,肝功能检查有所改 善;无效:主要症状未能减轻或起伏不定,体征无明显好转,肝功能检查未能改善或反 复波动。结果治疗组68例中,显效47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对 照组54例中,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0%。用Ridit分析法进 行处理,两组相较,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前,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主40单位(赖 氏法)者分别为64例和5l例,经中位数等级秩和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 两组分别有5l例降至40单位以下,且迟续3个月以上未见升高,经X。检验,治疗组明 显优于对照组(P<o.05)。治疗前,两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蛋白电泳,经t检验均无 显著差异;治疗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白蛋白有一定提高,球蛋白、r球蛋白降 低非常明显(P<0.01),蛋白电泳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血清球蛋白和r球 蛋白则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半数以上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胁痛、乏 力、脘胀、纳差、恶心、便溏等症状,治疗后各症状恢复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为高.但X2 检验,未见明显差异。 本组治疗结果提示,用小建中汤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和机制,可能与保护 肝细胞、抑制乙肝病毒繁殖、促进肝蛋白代谢的作用有关。 (5)治疗血气虚弱,脾胃虚寒的多种病证,如腹痛,心悸虚烦,及虚性眩晕由神 经衰弱,高血压,贫血等引起者。 (现代研究) (1)小建中汤合剂成份分析:据报导,郭氏对本方合剂进行定性定 量方法分析,其方法、结果是:小建中合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收 载之品种,由白芍、桂枝、甘草(蜜炙)、生姜、大枣、饴糖经提取配制而成。药典中未 载该合剂的鉴别和含量测定项目,近来亦未见有关报道。本文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鉴别 了小建中合剂中白芍之主要成分芍药甙、桂枝之主要成分桂皮醛、甘草之主要成分甘草 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自制的三批小建中合剂中的芍药甙进行了测定。还考察将合 剂滤液稀释后直接进样测定和将滤液经聚酰胺净化后进样测定,其结果几乎一致,但合 剂经聚酰胺净化后进样测定,可除去甘草酸等成分,利于延长色谱柱使用时间。本文方 法芍药甙可达基线分离,一次进样测定约15分钟可完成。纯品回收率为99.34%,方法 简便,测定结果准确。
原文]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方见虚劳中。(22)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虚劳萎黄的证治.“男子黄”,据《金鉴》之意,非仅指男子, 亦指女身,如此与临床方合。“黄”指“萎黄”,非有湿之黄,何以知之?狭义黄疽,必 小便不利,如《伤寒论》第278条曰:“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本篇原文第二条谷疸 是“小便不通”、第三条阴黄是“小便必难”、第四条酒疸是“小便不利”、第十九条里实 热重黄疸是“小便不利而赤”,与此相反,本条曰“小便自利”故知之。萎黄亦习称虚黄, 不论男女老少,凡大病、失血等皆可引起。其症状,李中梓在《证治汇补.黄疸》中曰: “虚黄口淡怔忡,耳鸣脚软,怠惰无力,寒热微作,小溲浊涩,皮肤虽黄……”。萎黄为 脾胃虚弱,生化之源不足,使血少不得外荣而致,治当从脾胃着手,用小建中汤,建运 中土,使生化之源充裕,气血盈溢于外,则萎黄消失。 (方药评析) 见第六章小建中汤证。 [文献选录] 徐彬:既无表证,而又小便自利,是表里无邪。然发黄,此中气不壮 旺,以致上焦气郁,全当治其虚,虚得补则气畅而郁开,郁开则黄去矣,故曰宜虚劳小 建中汤。盖桂芍甘姜枣能调和营卫,而饴糖大补其中也。然单言男子,谓在妇人则血分 有热,还未可知,又当另自消息耳”。(《金匮要略论注》) 周扬俊:“《伤寒论》中云:小便利者,不能发黄,以热从小便去故也。今便利而黄 自若,则其黄亦必色淡气虚,非诚有大热也,故从补;不然,便既利矣,黄胡为乎来哉? 与瘀血在脾者不侔也。与热积膀胱者不侔也,此明系虚黄上泛,从中下二焦虚得之。然 仲景微示房劳之意,而仍补中焦者,正以黄终归土色也。(<<金匮玉函经二注》) 尤怡:小便利者不能发黄,以热从小便去也;今小便利而黄不去,知非热病,乃土 虚而色外见,宜补中而不可除热者也。夫黄疸之病,湿热所郁也,故在表者汗而发之,在 里者攻而去之,此大法也;乃亦有不湿而燥者,则变清利为润导,如猪膏发煎之治也;不 热而寒,不实而虚者,则变攻为补,变寒为温,如小建中汤之法也。其有兼证错出者,则 先治兼证,而后治本证,如小半夏汤及小柴胡汤之治也。仲景论黄疸一证,而于正变虚 实之法,详尽如此,其心可谓尽矣。(《金匮要略心典》) 吴谦等:妇人产后经崩,发黄色者,乃脱血之黄色,非黄疸也。询知其人必有失血 亡血之故,以致虚黄之色外现,斯时汗下渗利之法俱不可施,惟当与虚劳失血同治,故 以小建中汤调养营卫。共自愈矣。(《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临床应用) 见第六章小建中汤证。 (现代研究) 见第六章小建中汤证。 附方 瓜蒂汤,治诸黄。方见暍病中。 (经义阐释] “诸黄”指谷疸、酒疸之类,即湿热黄疸,本章第五条“酒疸者,或 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第六条“酒疸,心中热,欲 吐者,吐之愈”均可选用瓜蒂汤治之。吐而去黄,取其因势利导之法。 (方药评析] 瓜蒂亦名瓜丁,味苦,性寒,有毒.本方在此取其去湿热退黄之效。体 虚、失血者一般不用。 本方药见《外台秘要。卷四》,本汤由林亿、孙奇附列于此,该方可作汤剂,亦可作 散剂吹入鼻中。 、 (文献选录] 赵良仁:古方多用此治黄,或作散,或吹鼻,皆取黄水为效。此治水 饮郁热在膈上者何也?盖瓜蒂吐剂也,《内经》曰:在上者因而越之。仲景云:湿家身上 疼而黄,内药鼻中,是亦邪浅之故也。(《金匮方论衍义》) 尤怡:案《删繁》方云:服讫,吐出黄汁,亦治脉浮欲吐者之法也。(<金匮要略心典》) (现代研究] (1)有人介绍实验研究表明瓜蒂中有效成分为甜瓜素,服后见呕吐 及下利之症,说明此成分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它对呕吐中枢有兴奋作用,另它亦有麻痹 呼吸中枢作用。 :(2)《千金》麻黄醇酒汤:治黄疸。 、麻黄三两 上一味,以美清酒五升,煮去二升半,顿服尽。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 (经义阐释) 再论黄疸治法。本章第10条日“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表虚者用 桂枝加黄芪汤,若属表实者可用麻黄醇酒汤,此证除黄疸外,当有恶寒重发热轻、脉浮 紧等风寒表实之象,亦可用本方发汗解表。 (方药评析)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酒行血燥湿,结合临床,此方适用于黄疸湿热不 甚、早期有风寒表实证者。目前本方临床用之不多。 (文献选录) 沈明宗:外感风寒湿热在表,郁盘成黄,或脉自浮,当以汗解之,用 此一味煮酒,使其彻上彻下,行阳开腠,而驱营分之邪,则黄从表解矣。(《金匮要略编 注》) . 陈元犀:麻黄轻清走表,乃气分之药,主无汗表实证。黄疸病不离湿热之邪,用麻 黄醇酒汤者,以黄在肌表营卫之间,非麻黄不能走肌表,非美酒不能通营卫,故用酒煮, 以助麻黄发汗,汗出则营卫通而内蕴之邪悉从外解耳。、(《金匮方歌括》) (临床应用] (1)治黄疸:陈氏治张某,男,62岁。时令正值隆冬,因劳动后汗 出当风,复又淋雨,当晚恶寒体痛,小便点滴,伴有咳嗽,次日全身黄如橘色,舌苔黄 腻,脉浮而紧,投本方加味煎汤二剂后黄疸消失。

原文]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方之。(18)
  小建中汤方:见前虚劳中。

  (经义阐释) 此论妇女脾胃虚寒腹痛的证治,妇女腹中痛,主张用甘温建中的小建
中汤治疗,表明其腹痛是由于脾胃虚寒,气血不足,经脉失于温养所致。故其腹痛必然
喜温喜按,尚可伴心悸、梦扰、四肢酸软、神疲乏力、纳少便溏等症。

  对于本条腹痛的病机,注家也各有侧重,①主责脾气虚,如李、吴谦等;②偏责
血虚,如徐忠可;⑨重在脾胃阳虚里寒,如尤在泾、朱光被、高学山等。其实,以上诸
说并不对立,结合本书<<虚劳病》篇小建中汤证的病机特点及小建中汤的功效来看,上
述几种情形完全可能相兼并存,故诸家之见应当合参。

  (方药评析] 参见《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章》13条。

  (文献选录]

  徐忠可:此言妇人之病,既概由血,则虚者多,从何补起,唯有建中
之法为妙。谓后天以脾胃为本,胃和而饮食如常,则自能生血,而痛止也。小建中即桂
枝汤加饴糖也,言外见当扶脾以统血,不当全恃四物之类耳。前产后附《千金》内补当
归建中汤,正此意也。(《金匮要略论注》)

  李 :此中气不足而致脾痛也。《经>>云“脾主中州,灌溉四旁”。建者,立也。建
中者,建立脾气也。甘草、胶饴、大枣,俱味甘入脾,归其所喜,所谓“脾欲缓,急食
甘以缓之”是也。芍药入脾养阴,配以甘草,能安脾经,而止腹痛,桂枝、生姜行阳散
寒,由是中州建立,气血通行,而腹痛止矣.(《金匮要略广注》)

  尤怡:营不足则脉急,卫不足则里寒,虚寒里急,腹中则痛,是必以甘药补中缓急
为主,而合辛以生阳,合酸以生阴,阴阳和而营卫行,何腹痛之有哉。(<<金匮要略心
典》)

  按:尤氏释病机较详,徐氏论治法颇有启迪,李氏析方义较全面。

  (临床应用} 治妇人腹中痛:廖氏用归芪建中汤治疗1例痛经。李××,女,26
岁,未婚,1981年12月初诊。半年以来,经汛愆期,量少色淡质稀,每次经水未行即觉
小腹痛如绞扎,腰痛如折喜温喜按,甚或因而昏厥,伴食少便溏,汗多气短,手足厥冷,
白带甚多色淡,脉沉迟,舌苔薄白,证属脾胃阳虚,气血不足,经行不畅,治宜暖中补
虚,温养气血,方用归芪建中汤加味。处方:当归lOg,黄芪15g,桂枝lOg,白芍20g,
炒艾叶lOg,吴茱萸6g,香附lOg,木香lOg,炙甘草lOg,干姜lOg,
照上方,在经前
用药l周,连续调治2月遂愈。

  刘氏亦用小建中汤治愈1例产后腹痛案。李××,女,38岁。产后失血过多,患
腹中疼痛,痛时自觉腹皮拘急向里抽动,须用热物温暖方能缓解.舌质淡嫩而苔薄,脉
弦细。血虚不能养肝,肝气急则横逆犯脾,脾主大腹,所以腹中拘急疼痛而遇寒更甚。处
方:桂枝log,白芍30g,当归lOg,生姜9g,大枣7枚,炙甘草6g,饴糖40g,服药3
剂而痛止。姜氏亦报道用小建中汤治愈1例产后腹痛。陈××,女,24岁,产后半月,
面色青白,腹痛绵绵喜按,得热则减,四肢欠温,脉细而迟,舌质淡,苔白。证属血虚
兼寒引起腹痛,宜养血散寒,处方:芍药18g,桂枝9g,甘草9g,生姜3片,大枣7枚,
当归9g,饴糖30g。方7剂,获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